本帖最后由 于学军 于 2012-5-23 10:21 编辑
潍县的私人园林 高默之 在清代乾隆、嘉庆间,太平盛世,潍县市面繁荣,有“小苏州”之称。当时缙绅贵族,优游多暇,往往附庸风雅,在城内城外,纷纷建筑园林,享受奢华安乐生活。到清末国势日衰,缙绅贵族的后裔逐渐破产,园林荒废。至今只存十笏园一处。抚今追昔,令人不禁有桑田沧海之感。 据旧志记载,当时私人园林共有十六处,在城内者七处,在城外者九处。按建园时代来看,其中明代一处,清代乾隆四处,嘉庆三处,道光五处,咸丰一处,光绪二处。城内各园,以南园为最早。 【南园】在县署东南。原是明嘉靖时刘应节的园林。刘应节,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曾任刑部尚书要职。到天启年间,为郭尚友所有。郭尚友(1569-1647)曾任漕运总督、户部尚书等职。他在园中增添了旧华轩、知鱼亭、松篁阁、来风轩等新建筑,为园林增色。以后他的孙子郭一璐,曾出任江西饶州府知府。对园内又加修葺,景物更为美观。清乾隆时,为他两侄所有,大侄伟业,字质亭;二侄伟勋,字芸亭。都能诗、工书,与知县郑板桥为文字交,时常在园中吟诗作画。到清末,园已荒废,早已无迹可寻。但郑板桥的诗与画仍可在博物馆中看到。 郑板桥有《南园画竹赠郭质亭先生》诗:“我辈为官困杀人,到君园馆长精神。请看一片萧萧竹,画里阶前总绝尘。”又有《南园丛竹图》,并题诗留别质亭先生四弟芸亭先生:“七载春风在潍县,爱看修竹郭家园。今日写来还赠郭,令人长亿旧华轩。”由此可想见当日园中情景。 【半亩园】在城内仓巷子路西。清初陈尚志晚年静养之所,在其居宅的后院。陈尚志(1673--1756)关心地方事业,曾捐资修城。乾隆末,其曾孙迪聪常与韩梦周、高守训、刘济川等学者、文人在园中聚会。园中有听雨楼、楫青轩,轩外有一小亭,四周嵌五色玻璃,亭下有小溪流水,溪上架小桥,景色如画。亭中柱上有一幅对联:“秋水绿无际,夕阳到红楼”。园中风景可见一斑。 【叠石山馆】在城北马道,清乾隆时陈阳敷居宅西院。面积不大,而有亭,有池,回廊绕之。并有假山,层层重叠,错落有致。至清末归丁善宝所有。以后又归郭氏。 【绿野斋】在城内松园街路北。是刘鸿翱居宅的西南院。道光年间,刘鸿翱由福建巡抚回里,建此园为退休养老之所。园中有假山、池水、花草树木,颇饶园林逸趣。斋南有带草书屋,是教读儿辈的地方。民国初年,此园卖与陈恒庆。陈恒庆曾任锦州府知府,著有《清季野闻》一书。他将此斋改题为怀白轩,表示对刘鸿翱(字次白)的怀念。以后作为陈氏启幼小学校舍,园内景物荡然无存。 【易园】在城内东南隅。清咸丰时杨玉相所建。杨玉相,举人,曾任鱼台训导。回里后,关心地方事业,创建考院,施种牛痘。初得田氏废宅,叠石浚池,不过半年而建成,因成之极易,故名易园。园门面对城墙,与城上文昌阁迤逦斜对。园中花木池亭,亦有情趣。杨氏去世后,园遂废。 【颐园】清光绪初年张兆栋之园。时张兆栋任福建巡抚,命弟兆椿回家治宅于城西门大街路北,又在宅西用闲地建园。叠山引水,筑台绕榭,种植名花翠竹,颇有园林逸趣。时其母宋夫人年八十五,皇帝赐给一寿匾,上书“懿矩颐龄”四大字。因名其园曰颐园。后兆栋由福建巡抚归老林泉,即以颐园为退休之所,并绘图留念,又请当时社会名流加以题咏,装潢成册,永远保存。参与题咏者有合肥刘铭传、李鸿章、湘乡曾纪泽、德清俞樾、湘阴杨昌濬、钱塘张预等人。如曾纪泽题诗:“叠石为山潴水池,数弓园就命名颐。潭心印月双轮澈,山下鸣雷万物滋。笙间补联风雅颂,徽章永宝綍纶丝。栽松未作龙鳞老,已是东山再起时。” 【十笏园】在城内胡家牌坊街,清光绪丁善宝之园。园址原是明嘉靖时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清初彰德府知府陈兆鸾,咸丰时布政使郭熊飞,都曾在此居住过。后宅荒废,为丁善宝购得,遂辟为园林。园中有假山、莲池,有春雨楼、砚香楼,山巅有蔚秀亭,池中有四照亭、漪岚亭、小沧浪亭、稳如舟亭。又有十笏草堂、深柳读书堂、秋声馆、静如山房、碧云斋。园虽小,而亭台山池具备,故名十笏园。表示此园不过十块笏板那么大而已。其中楼台池馆之胜,为城中各园之冠,一些达官名士过潍者,无不来游。1925年康有为过潍,曾题诗:“峻岭寒松荫薜萝,方池水面立红荷。我来桑下几三宿,毕至群贤主客多”。现已划归潍坊市博物馆,成为旅游胜地。 以上在城内之园林共七处,共同特点有二:一是面积小,二是临近居宅,都是为园主晚年修养之所。 城外郊野名园 【黄叶楼】也叫黄菜楼,在县城东三里。原为谭氏园林,初名黄菜楼,因其地宜菜子,李太白诗“黄花如散金”故名。清嘉庆中谭紫封改名为黄叶楼。道光末年为刘鸿翱所有,因自号黄叶老人。鸿翱由福建巡抚告老归里,有《黄叶楼看桃花》诗:“沔河径曲石门斜,疑到仙源路不差。何用渔郎频问讯,隔溪便是武陵霞。”“冶容不借红脂粉,弱体能胜紫薄衫。国色从来藏绣阁,嫣然一笑隔重簾。”“阳春烟景正相宜,愧我来游步履迟。共说蟠桃能助寿,呼僮折取最高枝”。 【齐氏园】相传在城西齐家庄,为明代给事中山西参政齐一经别墅,今废。 【柏园】在城西北姚家坊庄以东。清道光初郭毓汾的园林。始建于道光九年(1829年),竣工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历时首尾十六年。园主人郭毓汾作《柏园记》说:“为余家旧田园,……孤峰右峙,白狼左抱,绣壤麟错,佳木葱茏,附郭一带,墟落遥遥,作趋赴环拱状,洵奥区也。爰鸠工面势,广垣墉,建亭榭,凿池沼,筑假山,竹木花卉,因地艺植。……园轮广十二亩(老亩),……左为正院,有厅事,有陪廓,有过厅,院南为楼,足以极目远望,安寝息,右为别院,院中鹿寨鹤槛,药垅菊畦毕备。又西,薜萝荫径,入绿云深处,为迎客厅,厅南有池,池中艺芰荷蒲藻,游鱼呀呷其间,时令人作濠梁上观。厅西而北,为园正室,室四楹,额曰“积润山房”,南瞰层峦,北瞻起云石。又西而北,为精舍,东接山房曲廊,以便退息,厅东而南为直廊,通南山蹬道,栏回径转,约半里,为西南峰,登峰一望,则玉清晚烟近在眉睫间;峰西下为揽秀亭,亭临崖面岫,倦游小息,……亭旁辟二洞,一通山后,一通山前,山前多悬崖,择其广而平者置石几焉,无事坐临,倚曲池,荫古柏,啜苦茗,抚清琴,泠然一声,众山皆响,移我情者深矣。西置果圃二所,桃杏榛梨而外,间植花竹,繁英似锦,众绿成幄,每果熟时,与二三知己,酒后茶前,散布经过,别有林间风味”。当时园林布置完全出自其从兄象升之手。象升曾随宦石阡(府名,今贵州省),久游云南、贵州省,所以园中峰峦皴皱,极像云贵山景。民国初年,民政长李崧是云南省人,偶然来园参观,非常惊讶地税:“这是我们家乡的山峦景色啊!什么时候竟飞来此处?”徘徊久之乃去。园中柏树最多,故名柏园。 【复园】原名西园,在城东南三里草庙子庄。清乾隆年间韩梦周讲学的地方。因为在他住宅西边,所以叫西园。园内有土山草亭,茅屋数间,周围有短墙,植有蔬菜果树。道光初年,归蒯栋所有,略加增饰,花木亭榭,颇为幽静之致。光绪中叶,为丁毓庚购得,遂改名复园,表示对韩梦周(字复堂)的景仰。后又得郭氏、陈氏两废园的山石、联额等移置园中,奇峰怪石,美竹名花,五不具备,又种植牡丹千百棵。每逢花开,游人络绎不绝,主人亦不禁止,不啻为一县的公园。丁善宝有《游西园》诗:“楼台深锁碧烟萝,蛛网尘封奈客何。苔绿径嫌人迹少,花红庭有鸟声多。偏沿阶砌都生竹,闲杀池塘不种荷。曾是当年欢宴处,也应泉石厌笙歌”。康有为游园时赋诗:“北海待清来胜地,西园游宴正清秋。磊砢石山似云气,蒙茸林壑兴沧州。百年乔木风怀旧,群季芳尊俊秀流。草树深深郊野旷,相携登顶更登楼。” 【绿萝山庄】一名余庆园。在城西高家庄。清乾隆间田烳的园林。田烳字士行,曾任刑部主事,家资富有。相传他每日家事料理完毕,就相率游园,饮食歌舞,至晚才车水马龙,缓缓而归。 【艮园】在城西北六里后羊角埠村。清嘉庆时郭氏园。久废。 【自怡园】初名南松员,在城西小于河村,清嘉庆中陈迪耀园林。园址占地三十九亩多,经营十三年始成。面积之光,为全县之冠。园中峰峦叠嶂,港汊潆洄,秀若天成。有竚月亭、翼然亭、绛雪居、青筠别馆、叠石山房等建筑。其中楹联、匾额,大都是名家手笔;即一几一榻、一石一瓦,无不是装饰精工,安排妥帖。相传园主人当春日花开,即来园居住,直到秋暮乃回家。他的后代子孙都仿效他。后家庭败落,光绪初年,出典于刘潓,刘又加修葺,常在此宴宾客。光绪末年,陈氏又出资赎回,园已荒废,遂割裂出售,逐渐成为农田。 【杨家别墅】亦名杨峡别墅。在城北杨家庄。清道光时为潍县著名金石家郭麟所有。久废。 【莲池别墅】在城西南莲池庄。清道光时丁彝厚园。丁彝厚,字朴庵,为潍县首富。园内左水右山,园地沃野平畴,中开一池,种莲万棵,因以为名。四围叠石为墙,凿水窦数处,引溪流入墙内。墙内外皆老树青翠,与山色相映。池北有小楼三楹,两厢客厅,月门以北,有一小桥,通到小沧浪亭。池方不过数亩,景色宜人。 以上在城外郊野之园林共九处,其共同特点有二,一是面积较大,二是建筑、设备都极讲究奢华。 ----摘自《潍城区文史资料》第二辑 随记:这篇文章很早以前在《潍坊晚报》上曾刊载,我将其剪后收藏,但此后几经搬家,不知所踪。今有幸参与本村村志编写,其中古遗迹一篇,牵扯到“柏园”,仅从一些老人支离破碎的描述中,很难再现当年园景,蓦然记起上述文章,甚是懊悔没用心保存。从志书编修顾问李虎强先生提供的参考资料中,又翻看到此文,很是欢喜,今摘录发帖,以供热心潍县风情之人参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