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潍网|潍坊论坛

[百姓话题] 安丘有个“劳模村”,出过四个省部级以上劳模!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

回帖

2万

积分

高三

Rank: 13Rank: 13Rank: 13

wfits币
8718 个
注册时间
2016-2-24
UID
115842
QQ
发表于 2019-10-21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丘有个劳模村——官庄镇埠南头村出过四个省部级以上劳模
官庄镇,是三国时期历史名人管宁的故里。现为山东省级文明镇、省级卫生镇和省级生态镇。在这片历史久远、人杰地灵的沃土上,贤哲名人辈出,镇区西南部的埠南头村,更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劳模村”,这个普通的村庄,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先后涌现出了四位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辛勤造就人生,汗水谱写华章,一曲劳动最美丽、最光荣、最幸福的凯歌,正从这里飘向远方……
“从小就要养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好习惯,长大后自己的事业一定能够很成功……”这是一位功成名就劳动者说过的话,话儿常常在我耳畔回响。近日,笔者慕名再次来到官庄镇埠南头村,重温全国粮食先进工作者李占鳌、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翟汝福、山东省职工劳动模范潘景岫和全国劳动模范东庆德走过的人生道路。
埠南头村,位于安丘市官庄镇区西南4.5公里处,共有250户,960口人,耕地面积2080亩。因村庄地处埠岭之南,故名埠南头。该村系一古老村落,先前村里有金、单两姓老林为证。现居民有翟、刘、王、李、东、潘、吴等姓氏,以翟姓占多数,据《翟氏族谱》记载,明崇祯十三年,翟氏由益都翟家庄子迁居埠南头。该村主要农副产品有小麦、玉米、大姜、大葱、西瓜和大桃等,并建有瓜果菜批发市场一处。近几年,埠南头村先后荣获安丘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和双文明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劳模第一人——李占鳌
微信图片_20191021090558.jpg
李占鳌

1982年的一个夏天,我去辉渠公社尚家庄粮管所为村里兑换玉米种(时我担任黑峪子大队团支书、第二生产队保管员)。由于交通不便,中午时分才驾驶马车赶到目的地,工作人员都下班了,在粮所院子里看到一老年妇女正在细心地缝补麻袋,遂上前搭话。闲谈中得知,大娘是官庄公社埠南头大队人,恰好与我姥娘家同村,论年龄我母亲应叫她三姐姐,因老伴刚去世,就跟随在粮所工作的闺女来到这里,闲中取乐,义务为粮所补起了麻袋。她慢慢地说道:“一条麻袋破上窟窿装粮食就会漏的,我用麻线打上这么几个补丁,公家就能继续使用了……”老人的言行牢牢印记在我的心田里。后来才得知,她就是全国劳模李占鳌的妻子王香兰,其女李玉臻时在辉渠粮所工作。
书归正传。李占鳌(1909.12—1982.3),初中文化,1948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195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籍安丘市金冢子镇泉二头村,1956年在官庄粮库工作时成家,落户埠南头村。1956年荣获全国粮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为安丘首位获此殊荣。他先后两次见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
李占鳌自幼在家务农,由于家境贫困,养成了俭朴、爱劳动的良好习惯。1947年在金堆区参加军粮筹备,支援前线解放运动。由于工作积极,认真负责,1948年9月担任金堆区粮库保管员。1950年调到官庄区粮库,一人独担高家营分库的全部工作。他热爱学习,善于动脑筋,注重总结经验,三年间创造了“防得严,捉得勤”的捕鼠法和夏粮“通风笼高温”秋粮“敲打粮面、冷冻杀虫”法,在全县首创无鼠和无虫粮仓。1954年又创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的“四无”粮仓,所得经验和技术在全县推广应用。1955年,他负责的高家营分库全部实现“四无”粮仓,并与群众一起,使高家营成了无鼠雀存粮村,先后荣获昌潍地区一等劳动模范和山东省一等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956年春天,与小他八岁的埠南头村女青年王香兰喜结连理,并定居埠南头村,先后生育两个女儿。1956年3月参加第一届山东省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获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授予的“先进生产者”称号和奖章。1956年10月,被县政府任命为官庄粮管所所长。在驻村帮助生产期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并主动帮助群众解决一些现实困难。1956年11月光荣出席第一次全国粮食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荣誉奖章,有幸受到毛泽东、刘少奇、陈云、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57年10月,受邀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再次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58年7月,参加第二届山东省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再次获得省级荣誉奖励。1969年春天在三官庙村驻村帮助工作时,一名儿童不慎滑入村中水库深处,众人束手无策,年已花甲的李占鳌得知消息后,急急忙忙赶到现场,未脱衣服就跳进水里,边游边踩水,奋力救人一命。
1971年12月,李占鳌在办离退休手续之后,仍舍不得离开岗位,继续留在粮管所帮助工作,发挥余热。1978年,因身体患有多种疾病而回家休养。1982年3月14日,因病去世,享年73岁。
劳模第二人——翟汝福
微信图片_20191021090602.jpg
翟汝福
1992年3月,组织上安排我到夏坡农机站工作。有一次,舅家表弟翟汝国说他有个哥哥在贾戈农机站担任站长,名字叫翟汝福,是个省劳模。在一次全县农机工作会后,我就慕名与翟汝福站长相认。表兄性格开朗,特别亲热,会后用吉普车把我接到家里,问长问短,之后又拉着我去参观建设中的青云山景区,我们在“海眼井”处短暂休息了一会,那时青云山建设刚刚起步,沟壑荒凉,草木丛生,泥泞小道几次把车轮胎都给糊住了,我俩只好用槐树枝子来刮泥,这是我第一次走进青云山。想不到今天,美丽的青云山景区已成为节假日人们的休闲乐园。

话归正题。翟汝福,1950年12月出生,中专文化,助理工程师。1969年11月参军入伍,197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一名普通战士升为连政治指导员,在广西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场上代理连长职务。1980年1月转业到地方,担任贾戈公社农机助理,1984年4月就任贾戈农机站站长,2002年4月退职休养。
当时,贾戈公社有四万多亩良田,基本上是平原地块,实行农业机械化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前几年,因多种原因,农业机械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刚开始,翟汝福对这项新业务有点怵头,可他转念一想,怕什么?什么奇迹不是人创造出来的!贾戈公社这四万多亩土地就是我的新战场,贾戈实现农业机械化就是我的使命和理想。
第一次召集全站工作人员开会,大家一致认为: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业机械也承包下去了,驾驶员居住分散,不便管理,工作着实不好开展。会议总结时,翟汝福斩钉截铁地说:“领导派我来和大家一起工作,我农民出身,当了几年兵,军队里的事情没学好,来这里更是外行,是来跟大家学习的。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就是兄弟们,我们要团结好。贾戈公社的四万亩粮田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责任,就落在咱几个兄弟们身上,再难咱大伙也要干出个名堂来。”
深入基层,关心群众。一年半的时间,翟汝福就跑遍了全公社58个村庄,走访了440名驾驶员。了解并掌握了每个驾驶员的家庭情况及个人性格。在贾戈西北村刘维增家,见他家庭生活有困难,立即赶回单位,从自已供应粮指标里买了一袋面粉送去。韩家王封一名驾驶员因创伤不能干活,就带领拖拉机手们帮他家耕种、浇水、收割。几年来,翟汝福走遍了贾戈的大街小巷,东家进西家出,他向来拒绝农机户的宴请。他说:“我有工资,不能沾老百姓的便宜,党中央号召我们廉洁奉公,共产党员起码要管住自己!”
抓管理,订制度,一心为农服务。为了搞好农机管理工作,翟汝福率先在全省建立起“一站三网”农机管理体系,即农机管理站下设服务网、维修网和供应网,并组织农民成立收割队、机耕队和三秋机械服务队,仅用两年多时间,就把全公社的农业机械管理纳入统一轨道,此举多次受到省和农业部表扬并在全省农机系统作为经验推广。
舍小家,顾大家。有一次,翟汝福的妻子潘桂芝病倒了,妻子所在单位8070厂也多次来电话,说桂芝的病情不轻。回家后,一进门就遭到家人的白眼和冷遇,翟汝福叫了岳母声“娘”老人都不搭腔,走进卧室,妻子翻转身去,头朝里泣不成声。说起来也难怪妻子有意见,转业回来十多年,曾经搬过七次家,自家一直没有一套像样的房子。妻子和孩子的户口在农村,领导照顾让她娘俩“农转非”,两次都把指标让给别人,却从不把个人的家事放在心上。
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当时生产物资还是按计划分配供应,有些人拿着礼物来求站长批点柴油,翟汝福都一一婉言谢绝。一天,他岳父从五六十里外的官庄徒步赶来,说家里浇麦子,借了人家的柴油,言外之意是想让这当站长的女婿弄点平价油还帐。翟汝福回答说:“用了人家的柴油咱给人家高价油的钱,这里的柴油是上级供应贾戈公社的,我无权送人。”并随手塞给岳父50块钱让其还账。有个外县的战友从百里外赶来,只求300公斤柴油,并许愿搞运输挣了钱两人平分,他热情招待来客,对柴油的事却一口拒绝。
在翟汝福的带领下,贾戈农机站先后建起了农机综合楼、办公楼、农机库房等,全站面貌焕然一新,该站也连年被评为县、市级先进单位。翟汝福个人也多次荣获上级表彰奖励,1985年获安丘县政府记功奖励,1986年获记大功奖励。1986年9月,他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农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987年,他连续荣获潍坊市委、市政府“先进工作者”和“退伍转业干部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翟汝福常说:“人这一辈子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行行出状元”。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干的。他从一名普通士兵做起,入伍一年就入党、后提干。又从一名农机站长做起,一直坚持了20多年。他担任农机站长期间,还兼任农机监理员,是刚脱下军装就穿上了绿色制服的人。为此,他还常常说起:“俺穿上制服就是党和国家的人,就有责任为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搞好服务”。
劳模第三人——潘景岫
微信图片_20191021090606.jpg
潘景岫

说来话长,潘景岫是翟汝福妻子潘桂芝的二叔,谁知这劳模精神在他们之间有没有相互影响。或许是名人效应的缘故吧,有一次,我与母亲提到“潍坊能人”潘景岫先生还是埠南头人时,俺娘说真是同一个村的人,且是同班同学,潘老比我母亲大两岁,母亲夸奖他说:“景岫在学校时就是出色的班干部,还是学校的团支部书记,他是俺村里那一代人的佼佼者……”


潘景岫,生于1936年9月,大专学历,高级政工师。1955 年3月参军入伍,195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 年7月转业到地方后参加工作。先后担任潍坊钢厂劳资员,潍坊水泥厂办公室主任、厂长、党委书记,潍坊市化工局局长、党组书记,潍坊化学纤维厂建厂总指挥,潍坊巨龙化纤(集团)总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党委书记兼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等职。现已退休。


潘景岫在担任潍坊水泥厂厂长期间,水泥年产量由3.6万吨迅速发展到13万吨,为扩产30万吨打下了基础。1974年他提出用页岩代替粘土生产水泥新工艺并组织实施,试验一举取得成功,在全国率先结束粘土生产水泥的历史。


1984年3月,潘景岫担任潍坊化学纤维厂建厂总指挥,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生活条件艰苦、职工思想涣散、举步维艰的烂摊子。为解决上述困难,他日夜操劳,经常往返于潍坊、济南和北京等地。


在第一期粘胶短纤维工程会战中,他直接把铺盖搬进厂里,与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参与变更图纸761 张、自装设备 978 台、搬土石 56000 立方米、挖地下管道沟 5400 米、铺设电缆 8600 米,使万吨短纤维工程提前一年半时间完成任务。1988年,千方百计解决资金缺乏和原材料供应紧张的问题,筹建 10000吨浆粕工程和 3000 千瓦余热发电工程,制订并组织落实立体交叉方案,在浆粕工程抢建的关键时刻,想方设法使万吨浆粕工程提前 1年建成投产,3000 千瓦余热发电工程按期投入运行。通过技改技革,短丝生产能力由设计的 800 吨提高到 13000 吨,浆粕工程由年产 10000 吨提高到 15000 吨;短丝每吨耗水由投产时的 460 吨降低到 203 吨,浆粕每吨耗水由 480 吨降到 174 吨。


关心群众疾苦,与群众同甘共苦,这些都已成为潘景岫的习惯。企业投产以来的6个春节,他都是在车间同工人师傅们一起度过的。有一年夏天厂里装配电风扇,他明确指示从一线车间装起,他的办公室排在机关最后,等给他装好风扇,已是秋风习习了。


1987底,粘胶短丝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因电力、资金、材料紧张,闲置了一年。1989年初,在上述条件没有明显好转,但粘胶短丝呈现市场走俏的情况下,潘景岫集思广益,果断做出“开足两条线,满负荷生产”的决策,当年生产粘胶短丝10015吨,实现利润354万元,潘景岫深思熟虑,又提出了”大干60天,确保浆粕工程年底投产”的意见,年底产出了合格棉浆,仅此一项,一年就节约成本和增加效益1000多万元。潘景岫还提出了“开展群众性技改活动,重奖有功人员”的决策,激励职工大搞技术革新,在全厂掀起技术攻关热潮。此举取得十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致益,如全部软化水制作实现了芒硝代盐,不仅年增效益50多万元,而且减少了废水废汽的排放,保护了环境。


1990 年,企业跨入全国500 家最大工业企业行列。潘景岫在担任潍坊化纤厂厂长、潍坊巨龙集团总公司总经理期间,企业职工由最初200人发展到6000人,固定资产发展到8.4亿元。自1990年起,企业经济效益连年以1000万元速度增长,截至1994年,累计完成产值14亿元,实现利税1.7亿元。


潘景岫还十分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他主持撰写的《用页岩代替粘土生产新艺》一文在《中国建材杂志》发表,撰写的《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体会》《依靠科技人才、搞活企业经济》的文章,分别被《大众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刊载。


1989 年至1992年,潘景岫连续四年荣获潍坊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1年获山东省重点工程建设先进个人称号,1992 年4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3年当选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7年2月,补选为潍坊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劳模第四人——东庆德
微信图片_20191021090610.jpg
2015年9月3日东庆德参加纪念抗战活动

2015年4月,东庆德同志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的消息传来,安丘人刮目相看,板着手指头数有几人获此殊荣。说实在的,我内心格外激动,姥娘家村里又出了一个劳模,且是国字号的。是啊!一个农家子弟经过自身努力和奋斗拼搏,成为全国广大劳动者的模范人物及学习榜样,真的是了不起!于是,我带着一种敬仰之情,慕名前去采访学习。意想不到的是,省、潍坊市有多家媒体记者都早早赶来安丘,等候采访。我作为安丘广播电视台的编外记者,只好退却到后面。


东庆德,1970年4月生,200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系潍坊市政协委员、安丘市政协常委。现任山东蓝驰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不忘求学路,助学为学子。东庆德身为农家子弟,共有兄弟姊们8人,大集体时家庭生活特别困难,因为没钱交学费而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他说:“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上学期间曾经辍过学,深知一个学生在辍学的时候最需要什么,也许我的微薄之力能改变一个个学生的命运。”高中辍学后的东庆德凭借在建筑工地积累的经验和技术,踏上了自主创业之路。后来,当东庆德有了自己的公司和一定的经济收入之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帮助贫困学生去完成学业。


东庆德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之后,首先想到的便是捐资助学。通过向乡镇教管办、在校老师及其他社会公益组织咨询,东庆德获得了需要帮助的困难学生信息。为了让善款充分发挥作用,东庆德在挑选捐助对象时确定了三个条件:一是被捐助学生必须是单亲;二是被捐助学生家庭条件特别困难,无力支持其完成学业;三是被捐助学生必须品学兼优。东庆德的资助标准是:小学生每年600元,每年一次性捐助善款。初中生每月200元,高中生每月300元,每月10号之前将善款发送到位。考入大学的每人每年3000~5000元。在捐助对象中还有几个孤儿,他坚持从小学开始承担一切学习和生活费用,直到受助学生大学毕业。自2009年以来,东庆德曾经6年荣获潍坊市捐资助学先进个人称号。


热心公益事业,真情奉献社会。东庆德不仅热心捐资助学,还热心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近年来,他先后组织员工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上百次,捐资助学、扶贫帮困和支持公益事业累计捐助600多万元。东庆德曾经说过“只要我的单位能正常运转,只要我的队伍能创造经济效益,我就坚持为社会多作贡献,为更多的人奉献爱心。”他的善举感动了身边的无数人,也带动了周边的无数人,他和他的团队,为社会大众救急,为困难群众救急,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他第一时间带领公司员工向灾区人民捐款两万元。2014年,他出资230万元,在安丘市民政局设立了“润东梦慈善基金”。2016年安丘市部分乡镇遭遇风雹灾害,他踊跃捐款1万元,帮助灾民渡难关。十多年来,东庆德热爱社会公益事业,积极组织员工关爱社会和奉献社会。积极捐款给各类慈善公益组织,帮助困难群众;积极捐款捐物,帮助重症患病儿童和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他凭一颗劳动者的博大胸怀,关注和关爱着这个世界上需要资助的人。2016年他被推选为安丘市慈善协会名誉会长和安丘市慈善爱心养老院荣誉院长,同年荣获潍坊市慈善模范人物荣誉称号。


“水有源,树有根”东庆德深知这个处世道理,他常说自己的成功,完全依靠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他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2016年7月,东庆德在家乡埠南头村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尊老助学捐赠仪式”,先后为家乡9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寿老人安康金,给村里优秀大学生和当年进入本科线的大学生颁发奖学金,为家庭贫困的中小学学生发放助学金。这一幕,仅是东庆德为家乡、为社会奉献爱心的一个小小的侧面。多年来,坚持每年拿出一定资金为社会事业作贡献,先后投入近百万元,支持家乡抗洪抗旱、修路安灯、农村绿化和文体娱乐等事业。


东庆德时刻注重公益事业发展,让自己在社会上站稳了脚步,让企业在市场竞争大潮中得到长足发展,更让父老乡亲们竖起了大拇指,他赢得了党和政府给予的一项又一项荣誉。2006年、2010年和2013年分别获授安丘市、潍坊市和山东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1年4月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2015年4月,东庆德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殊荣。4月28日赴京参加全国“五一”劳模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同年9月3日,光荣地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盛典。


2015年,东庆德参入山东蓝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主管技术研发工作。他凭着一股钻劲,带领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创业历程中,他边工作、边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眼界,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20多年来,在艰苦的创业路上,他有过取得事业成功的欢喜,也曾因困难掉过眼泪,但他无怨无悔,他常说:“人生就要奋斗,一次成功不是最终结果。”


在安丘,东庆德带领他的团队和伙伴,为社会大众救急,为困难群众救急,通过献爱心传递正能量。东庆德的现身说教,感动了身边的无数人,带动了周边的好多人,在社会上和民营企业之间引起较大反响。


“一勤天下无难事”。无论哪个时代的劳模,都是在某些方面有所建树的劳动者。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劳模精神推动了时代精神的发展,丰富了时代精神的内涵。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国工人阶级都具有走在前列、勇挑重担的光荣传统,我国工人运动都同党的中心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劳动模范作为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是时代的引领者,在工作生活中发挥了先锋和排头兵作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同时代的劳模,给了今天的我们有怎样地启迪?“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始终是不变的秘笈。撸起袖子,真抓实干,以田园为家、以车间为家、以厂矿为家、以企为家和以国为家,焕发积极主动的岗位意识、职业意识、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


劳模精神在这里闪光,劳模精神在这里传承,期待安丘“劳模村”里再出新劳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