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市场预料,64亿元的债务负担以及资不抵债的现状,最终使*ST海龙(000677)走上了破产重整之路。公司今日公告,债权人建行潍坊寒亭支行提出的对公司重整的申请已获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
一参与ST海龙处理事宜的当地政府官员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ST海龙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债务危机,公司技术、品牌、销售等产业优势仍在,潍坊市政府前期为拯救公司已拿出十多亿元,从目前情况来看,如果相关各方达成一致,在司法程序下通过破产重整,化解债务危机,有利于公司实现重生。
破产重整获受理
将公司直接推向破产重整的,是来自公司所在地潍坊市寒亭区的建行寒亭支行。根据公司公告,建行寒亭支行今年3月1日以公司无法偿还借款本金6045万元及利息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潍坊市中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ST海龙最终于5月18日下午收到潍坊市中院的《民事裁定书》。
潍坊市中院认为,*ST海龙的资产已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经营状况持续恶化,通过破产重整有利于充分整合其现有资源,提高对债权人的清偿率,有利于职工安置,维护社会稳定,最终裁定受理建行寒亭支行的重整申请。
根据有关规定,上市公司的破产重整案件的受理须逐级报请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准,中级人民法院收到最高院答复后,方能正式受理该破产重整案件,启动破产重整程序。因此从3月1日收到破产重整申请,到5月18日公司收到裁定受理,期间应是潍坊市中院在履行相关内部程序。
根据规定,公司股票将于5月21日停牌一天,随后于22日复牌交易,自复牌之日起20个交易日后,公司股票将停牌,至法院就重整计划做出裁定后,再向深交所申请复牌。
地方政府力不从心
据知情人士透露,破产重整局面的出现,是因为为拯救*ST海龙已累计投入超过17亿元的潍坊市政府已无力继续输血。
*ST海龙债务问题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不断发酵、升级,债务规模峰值时一度超过70亿元,但地方政府为防止引发区域金融地震和一系列社会问题出现,通过协调地方融资平台、当地大企业为*ST海龙提供担保等多种方式筹资资金,避免了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猝死”,期间还化解了公司本息逾4亿元的短期融资券偿付危机。
此外,当地政府也一直积极从外部为公司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探讨对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可能性,并于去年5月将公司托管给晨鸣控股有限公司,晨鸣控股退出后,当地政府又与中国恒天集团就重组事宜达成初步意向,但最终因*ST海龙债务负担较重,重组迟迟未有进展。
重组无果的情况下,*ST海龙目前只能依靠与当地政府临时设立的国有全资控股的潍坊恒和置业有限公司的委托加工业务,维持公司本部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工人队伍的稳定。但这种输血式的救助不能使公司出现根本性改变。公司一季报显示,当季亏损1.5亿元,其中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高达7671.8万元和5701.92万元。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公司负债总额尽管有所减少,但仍高达约64亿元,净资产为-10亿元,已严重资不抵债。
截至5月15日,公司在金融机构逾期贷款总计已达9.57亿元。但由于政府财力支持达到极限,追债无门的债权人最终也只好将目光投向了破产重整。据了解,当地政府在万般无奈之下也倾向于采取这一方案,并已为破产重整制定了维稳方案,尽最大努力保护债权人、职工和股东等各方主体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