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是深秋初冬的时节。 温度降下来了,凉风刮起来了,不少地区的雾霾也升起来了。中老年朋友咳咳咳的问题,也变得愈加频繁。 为了让各位老友们,过一个「无咳」的秋冬,现在分享一些有关咳嗽的小知识。 「真会咳出肺炎来?」 不少人觉得,一直咳咳咳,会引起肺炎。可事实并非如此。 不是咳嗽会造成肺炎,而是肺炎会有咳嗽的症状。 咳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射。当呼吸道受到刺激(比如分泌物增多或呛水)时,咳嗽会帮助清除呼吸道异物,所以,咳嗽是有保护作用的。 咳嗽大致分为急性(3 周内),亚急性(3~8 周)和慢性(8 周以上)。
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急性咳嗽。 造成急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普通感冒和急性气管 - 支气管炎了。现在严重的空气污染也越来越多地成为急性咳嗽的原因——空气中的悬浮颗粒会刺激鼻、咽、气道的黏膜,而颗粒物中携带的病毒细菌也会趁虚而入。 有些时候,急性咳嗽也有可能是严重疾病的征象,如异物吸入、急性心梗、左心衰、肺炎、气胸等。当然,如果真是这些疾病,除了咳嗽,肯定还会伴有其他不适,这种情况下,别等了,及时就医。 而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咳嗽变异型哮喘、胃食管反流(常有烧心反酸的表现)、ACEI 类降压药物的使用,则可能造成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 「咳不停,用点消炎药止咳药?」 这么做不对。 就像上一部分所说,咳嗽并非想当然的是「嗓子发炎」,而是有多种原因。拿最常见的普通感冒造成的咳嗽为例,感冒多由病毒感染所致,这时使用消灭细菌的抗生素(许多人直接称其为消炎药)并不针对病因。
而像急性支气管炎造成的咳嗽,除非怀疑有细菌感染,比如咳嗽伴有咳脓痰时,才需要应用抗生素。 至于像哮喘、胃食管反流等引起的咳嗽,应用抗生素就更没什么道理了。 另外,一咳嗽,就用止咳药也不妥。 一般来说,对于不影响日常生活及睡眠的咳嗽是不需要用止咳药的。 当咳嗽伴有大量咳痰,强行镇咳可能会导致气道分泌物不宜排出,反而不利于疾病恢复。 另外,对于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哮喘,镇咳对病情缓解也并没有什么帮助。 此时,用那些药、怎么用药,都记得先咨询医生。 「做个雾化好舒服。」 雾化治疗,的确是呼吸系统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 雾化是将药物放入特殊装置中,变成气溶胶微粒,然后吸入,让药物直接作用于各级支气管、肺泡,治疗疾病,还能够让呼吸道湿润。 经常用于雾化治疗的药物包括支气管舒张剂、吸入型激素及生理盐水等。 前两者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所致的咳嗽有治疗作用。 而雾化生理盐水也常能有效缓解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 高渗盐水雾化(氯化钠浓度通常为 3%)则有利于诱导排痰,但因为有诱发哮喘发作的可能,所以雾化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来点蜂蜜止咳。」 有不完全的研究显示,蜂蜜水能够对止咳有一定效果。如果你觉得有用,可以喝些温温的蜂蜜水。强调:1 岁以下的宝宝不要用蜂蜜水止咳,避免中毒风险。 除了蜂蜜水以外,咳嗽的食疗方子五花八门,冰糖炖梨、姜汤、罗汉果泡水等,但仍无充足的相关研究来证实这些方法的效果,所以,可以试试,但不要对止咳效果抱太大希望。 其实,就普通感冒所致的咳嗽,健康成年人即使不用药,1 周左右也会自愈。 但是,一旦发生: 咳嗽持续时间长,甚至超过 3 周 咳嗽时伴有其他症状,如咳血、黄脓痰、胸痛、喘憋等 年龄较大,对自己的咳嗽症状很是担心 则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妥善处理。而不是一味尝试各种食疗偏方。 「出门要带口罩。」 其实,不少原因造成的咳嗽,并没有很好的针对性的预防方法。 但因为多数的咳嗽,还是由于普通感冒、环境污染刺激所致。 所以: 尽量减少出入拥挤场所的次数; 保持双手清洁; 打喷嚏及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 雾霾天气减少室外活动,出门带口罩保护; 回家后及时清洗皮肤及口鼻; 合理开窗通风或使用空气净化器; 多喝水,也不要让周围环境过于干燥,尤其是北方来了暖气之后。 以上这些,都可以多少预防咳嗽的发生。 是的,能做的不多,但都挺简单也挺重要。 希望各位读者老友,少一些咳咳咳,顺顺畅畅、清清爽爽地呼吸,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地度过冬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