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搜索
查看: 2148|回复: 0

肥胖三高解决方案(二)

[复制链接]

13

主题

6

回帖

93

积分

学前班

wfits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7-7-27
UID
124734
发表于 2017-7-27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胰岛素抵抗
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痛风、心脑血管疾病等,这些生活方式病本质上是一种病——代谢类疾病,它们往往在一个人身上合并出现。代谢类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是胰岛素抵抗也就是说八种病的病根都是胰岛素抵抗。学术界已达成共识:只要解决胰岛素抵抗,各种代谢类疾病都会迎刃而解。否则,肥胖患者用任何方法减肥都只会越减越肥,三高患者服用任何药物都只会越用越多。
    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原因是不良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吃多了,吃错了和运动少了,其中最重要的是吃错了。
1. 吃多了
2004年,《英国时报》引用了一则科学结论,“暴饮暴食比终身吸烟和酗酒更损害健康”。老鼠实验表明,一群小白鼠顿顿吃撑,另一群顿顿七八饱,结果顿顿吃撑的平均寿命减少40%。
吃多了到底有什么问题呢?
01.jpg
血糖安全范围3.96.1

暴饮暴食会增加胰脏负荷。我们看图一,两条虚线表示血糖应该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安全的范围内波动。三个大波峰表示三餐之后血糖会上升三次。一餐吃的越多,餐后血糖就越高。因此,胰脏分泌胰岛素降血糖的工作负荷就越大,从而越容易造成胰脏加速衰老。
我们提倡七、八分饱以及少食多餐,这样血糖波动小,胰脏负荷小,血糖调节功能不易衰退。
另外,图一标示的“自由基”,提示过高的血糖还会产生大量内源性自由基,后面会具体讲到自由基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2. 吃错了
主食吃错了,即细粮吃的太多,是肥胖三高等现代文明病形成的最大原因。
02.jpg
  2005年哈佛食物金字塔
图二是美国农业部2005年发布的“哈佛食物金字塔”,用来指导大众膳食结构。靠近塔底的食物应多吃,靠近塔尖的应少吃。我们重点看看主食,塔尖有白米、白面、土豆、甜食,说的是少吃细粮。塔底有全谷类食物每餐,说的是多吃粗粮
细粮是全谷类的粗粮去掉了麸皮剩下的部分,主要成分是淀粉,即糖类。麸皮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细粮只提供了热量,没有提供辅助热量代谢的微量元素。常吃细粮会导致营养不平衡,从而加剧代谢不平衡,最终加剧代谢类疾病的出现。国际公认的“克里威二十年法则”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主食改为精制碳水化合物,10—20年后,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将普遍出现
很多人误以为,大鱼大肉是导致肥胖和三高的主要原因,但中老年妇女很少吃大鱼大肉,依然普遍发胖,患脂肪肝和三高的比比皆是。为什么?就是细粮吃多了。
为什么细粮如此危险?
1981年,詹金斯博士提出著名的“升糖指数(GI)”概念,震惊了学术界,将人们对碳水化合物的认识带到了一个全新的理论高度。升糖指数是指食物进入人体两个小时内血糖升高的相对速度。高GI食品升糖指数大于75,中GI食品为56-74,低GI食品为55以下。糙米的GI是56—59,大米饭的GI是84—88,白馒头的GI是88,白糖的GI是83.8。也就是说,精加工的碳水化合物,其升糖指数与白糖相当,顿顿吃细粮就像顿顿吃白糖一样会猛烈的推高餐后血糖,增加胰脏负荷。因此,并不是白糖吃得多,而是细粮吃得多,导致了如此普遍的糖尿病问题。
   03.jpg
升糖指数(GI
长期摄入高升糖指数的食物会导致碳水化合物上瘾
饮食调查表明,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有85%以上是高升糖指数的食物。图三左上角表示我们摄入了一顿“高升糖指数食物”,例如早餐经常摄入的大米稀饭,白面馒头、包子、油条等高GI的食物。一顿高升糖指数的饮食必然导致餐后“血糖升高过快”,胰脏会“过度分泌胰岛素”来降血糖,因而导致“低血糖”。低血糖什么感觉?头晕、心慌、腿软、乏力、冒虚汗、眼前发黑等等。出于本能,人体会“大量分泌应急激素”,导致“极度饥饿”,促使人去寻找食物。到了午饭时间,我们吃的米饭或面条又是“高升糖指数食物”,饭后又是“血糖升高过快”,胰脏“过度分泌胰岛素”导致“低血糖”,“大量分泌应急激素”又带来“极度饥饿”。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高升糖指数食物带来的极度饥饿感更容易导致暴饮暴食。也就是说,吃错了更容易导致吃多了。所以,吃多了和吃错了会共同推动图三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碳水化合物上瘾”。也就是说,一顿饭不管吃了多少菜,只要没吃主食就感觉没吃饱。
餐后过高的血糖会反复刺激胰脏拼命分泌胰岛素来降血糖,过度的透支终归会导致胰岛细胞的大量死亡和人体降糖能力的下降。更重要的是,猛烈的餐后血糖冲击会产生大量自由基(见图一),加速人体老化,加快代谢障碍的形成,这一点后面会有具体论述。
                               04.jpg
碳水化合物上瘾
3、运动少了
运动少了会导致两个问题。一是细胞膜受应点退化:细胞膜上有血糖进出的门,叫作受应点。缺乏运动会导致受应点退化,也就是门生锈了,推不动,血糖进入细胞遇到了障碍。二是细胞内线粒体表面积减小:细胞内有一些小颗粒,叫线粒体,血糖会附着在线粒体表面燃烧。当缺乏运动时,线粒体会萎缩,就像肌肉经常不运动会萎缩一样,线粒体表面积减小,血糖燃烧就会减慢,能量代谢速度就会下降。
吃多了,吃错了和运动少了共同推动了胰岛素抵抗的形成。
05.jpg
  
  图四左侧中央两条曲线是血管壁,中间最窄的地方是毛细血管,左边是动脉,右边是静脉。食物经过消化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血糖穿过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这就是能量的代谢过程。
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吃多了、吃错了和运动少了)会导致正常的代谢路径阻力增加。其中包括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双重阻力增加。
先看看毛细血管壁。因为吃多了和吃错了而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具有氧化性。首先会氧化脆弱的毛细血管内皮产生炎症,炎症消失后毛细血管壁会增厚一点点,就像自来水管因氧化生锈会变厚一样。变厚的血管壁阻力会增加,也就是说胰岛素运送血糖穿过毛细血管壁的代谢阻力变大了。
再看看细胞膜。因为缺乏运动,细胞膜上的受应点退化,也就是血糖进入细胞的门生锈了,阻力增加了。
肌肉细胞会优先于脂肪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这样,送往肌肉细胞的路径阻力不断增加,最终轨道会从肌肉细胞扳向脂肪细胞,形成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的作用是运送血糖从血液进入细胞,“抵抗”的意思是路上阻力增加。所以,“胰岛素抵抗”说的就是代谢阻力增加以及代谢轨道改变。
胰岛素抵抗最直观的标志是腰围增粗对于黄种人来说,就是男士腰围超过2.7尺,女士腰围超过2.4尺。医学界已经达成共识:腰带越长,寿命越短。其实是说,腰围越粗,形成代谢类疾病乃至中风、心梗的风险也就越高。
一旦形成胰岛素抵抗,也就是说一旦腰围增粗,你一定会同时遇到两个麻烦:少吃也胖;体能下降。
为什么少吃也胖?二十岁以前吃的更多却不胖,现在吃的更少却越来越胖,为什么?因为轨道错了!能量优先送给脂肪细胞储存,少吃也储存起来,所以少吃也胖。那不吃呢?有人每天吃黄瓜,一个月减五斤,一吃饭反弹十斤。为什么?因为轨道没扳回来,一吃东西还是优先存起来变成脂肪。所以,如果不恢复代谢轨道,用任何方法减肥都必定反弹。
为什么体能下降?只有肌肉细胞得到能量才能形成体能。因为轨道错了,能量不送给肌肉细胞,肌肉细胞不能优先得到营养,自然会体能下降。
从此,一日三餐摄入的能量源源不断的储存起来,你进入一个难以逆转的肥胖轨道,每年体重增加十几斤,精力不如从前。你尝试各种减肥方法却越减越肥。有的人会进一步出现三高,尝试各种药物,结果不仅形成药物依赖,更是用药量逐年增加,不见任何康复的希望。

你无奈,你绝望!

0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投诉举报|客服微信号:ppm0536|今潍网-潍坊论坛 ( 鲁ICP备14032312号 )

GMT+8, 2025-2-9 03:43 , Processed in 0.093496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