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搜索
查看: 1319|回复: 2

[百姓话题]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潍坊5处入选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

回帖

2万

积分

高三

wfits币
8718 个
注册时间
2016-2-24
UID
115842
QQ
发表于 2019-10-21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月16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第八批国保单位共762处,另有50处与此前已核定公布的国保单位合并。
其中,潍坊共有5处入选:古遗址3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处。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潍坊入选名单
古遗址
微信图片_20191021153759.jpg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微信图片_20191021153802.jpg

01
呙宋台遗址
wasongtaiyizhi

呙宋台遗址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孙家集街道呙宋台村西、郑家村北以高大土埠上,东距弥河约1500米,是一处自龙山文化延续至汉代的古遗址。


遗址东西长约1200米,南北宽约1000米,总面积102万余平方米。1986年清理墓葬5座,其中1座东周墓葬,发现有墓道及殉马坑。2013年对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勘探,发现遗迹主要有墓葬15座,围沟、灰坑以及两座高台。出土器物主要是石器、骨器和铜器,石器有铲、斧、镞、锛、镰、网坠等,陶器有鬲、簋、豆、罐、甗、甑和制陶工具陶拍、纺织工具纺轮等,铜器有戈、爵、觚、车軎、车辖、席镇等。


该遗址文化堆积厚,发展序列完整,脉络清晰,从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晚商、两周、两汉延续至明清时期。从出土器物看,该遗址包含了东夷文化、殷商、周因素,体现了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交汇融合、延续发展的特点。该遗址规模之大、文化堆积之厚、内涵之丰富、延续性之强,在整个弥、淄流域皆罕见,为研究齐初都“营丘”所在地等问题提供了一些线索。


微信图片_20191021153805.jpg

02
高密故城遗址
gaomiguchengyizhi

高密故城,即城阴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井沟镇城后刘家庄村南,始筑于东周,西汉为胶西郡国、高密国都城,东汉为北海国属县、侯国,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一处受典型古齐文化影响并以之进行城市规划的西汉郡国都城。遗址城址方向南偏西9°。城址基本为长方形,北城墙1.92 千米、东、西城墙1.79 千米,南城墙1.85 千米,总面积337.415 万平方米。经考古勘探,发现了城墙、城壕、城门、古道路、手工业作坊遗址、建筑基址及疑似护城河古河道、点将台等构成郡国都城的基本构成。


高密故城受周文化影响巨大,其与临淄齐城布局一样,在建设时从城墙走向,到宫室、建筑的布局,全都向西微偏,而不是传统的“坐北朝南”布局。在城市规划方面,对西周礼制等级城邑制度有较大的突破,体现了齐文化崇尚开放、追求务实的思想,全面继承齐国管子“因天材,就地利”的营国思想。在城市选址上,背山(巴山)靠水(潍河、渠河);在城市形态上,“北边略长于南边”,非绝对的正方形;在城市防御上,用“城墙和城壕、护城河”使城池“固若金汤“,与潍河水系贯通,形成封闭的水系和防御线。在城市功能分区上,“四民分业而居“,城内主要街道4 条,把整个城区划分为四部分,宫殿区、居住区、手工业区分居其中,轴线特征明显;隋唐时期中原北方,以及南方部分地区流行非常规整的封闭式城市,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韦正教授认为:这种封闭式城市的渊源是中国古代社会和城市发展的自然结果,而除去城市中轴线上安置宫殿与邺北城相似的城市在西汉、战国乃至更早的时候存在不少,属于汉代的典型城址就有武安的午汲古城、高密的城阴城等,反映了高密故城(城阴城)在研究中国这种规整的封闭式城市发展中的源头性意义,体现了高密故城遗址的重要文化价值。


03
东镇庙大殿遗址
dongzhenmiaodadianyizhi

东镇庙大殿遗址位于临朐县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东镇庙内。东镇庙坐北朝南,自宋奠基创修,后经元、明历次拓其基址,屡加增修,规模宏大,庙貌巍然,保护面积约11万平方米。庙内各时期遗址特别是宋代大殿遗址、古祭台、柱础石等大部分建筑基址保存较好。宋代大殿遗址东西长18米、南北宽9.4米、高2.1米,面积169.2平方米,台面遗存东西向柱础三排,每排4个,跨度4米;排间跨度1.7米、1.4米、1.8米。前两排为前廊柱础,其做工精细,均为高浮雕复瓣莲花,具有典型的隋唐遗风,后排为素面中部微凸形制。每个柱础均为90厘米方盘,内圆直径约70厘米。柱础内圆尺寸,柱础跨度等数据可以推测昔日大殿的宏伟气势。古祭台是目前全国保留最完整的宋式祭台。东镇碑林始于宋元,盛于明清,多幢碑文真实记录了大殿遗址的历史变迁。现存历代完整碑刻124方,具有较高的文物考古价值。


微信图片_20191021153808.jpg

微信图片_20191021153811.jpg

微信图片_20191021153831.jpg


04
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
weixianxifangqiaominjizhongying
潍县乐道院始建于1882年,是由美国基督教传教士狄乐博夫妇所建的用以传教、办学和行医的场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此设立了外国侨民集中营,关押了2008名欧美侨民(327名儿童),其中包括不少国际知名人士,如英国著名奥运会400米短跑冠军埃里克·利迪尔,曾任蒋介石顾问的美国人雷振远,第二任美国驻华大使恒安石,齐鲁大学教务长德位思等,直到1945年8月17日被解放,是二战时期亚洲最大的同盟国“集中营”。
潍县乐道院旧址现存7处百年历史建筑,全部为美式和英式建筑,建筑为典型的近现代建筑,结构以传统的砖木结构为主,屋顶采用西式英红瓦,总体样式却又借鉴中国传统建筑屋顶,通过室内木质梁架纵横搭接营造出中国传统建筑屋顶样式,这种典型的中西合并以西式为主的建筑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与潍坊市内坊茨小镇等近代历史建筑一起构成了潍坊特有的近代建筑文化,是潍坊市进行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以及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微信图片_20191021153835.jpg

05
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
changyixiankangrixunguolieshici

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位于昌邑市龙池镇北白塔村,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保卫“渤海走廊”而牺牲的昌邑独立营及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支队(后发展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人员主要来自寿光、昌邑、潍县)烈士而建。1945年2月奠基,同年7月竣工,占地15.8亩,坐北朝南,有正厅5间,东、西厢房各5间,大门1间并附带戏楼,大门两侧有东、西倒座各2间及东、西侧门各1座。院内有1946年4月中共昌北县委、县政府、建国会、独立营共同树立的“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纪念碑”1座,碑阳题“浩气参天”,碑阴是391位烈士英名;祠堂正厅有木质雕花大神龛三座,内供烈士灵牌527个(后加入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烈士136名),著名的有鲁东工委书记、七支队政委季方华、胶东军区副司令员陆升勋、昌邑县县委书记张智忠、王炳亮等。整个祠堂采用传统风格,布局严谨,建筑精良,是民国时期祠庙建筑的代表,也是全国现存为数不多的抗日战争结束前夕建成的奉祀中共抗日烈士的专祠。


微信图片_20191021153838.jpg

微信图片_2019102115384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3290

回帖

4075

积分

初一

wfits币
3622 个
注册时间
2019-9-5
UID
141486
发表于 2019-10-21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没去过。。。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331

主题

4286

回帖

4947

积分

初一

wfits币
4944 个
注册时间
2019-10-17
UID
143405
发表于 2019-10-22 08: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投诉举报|客服微信号:ppm0536|今潍网-潍坊论坛 ( 鲁ICP备14032312号 )

GMT+8, 2025-2-1 19:52 , Processed in 0.094142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