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牵动了中华大地14亿国人的心。面对疫情,不仅要做好防护,更重要的是掌握疾病传播的知识。
(一)什么是疾病传播 疾病传播,是指传染病的病原体从已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传染的过程。 (二)疾病传播的基本条件 传染病得以在某一人群中发生和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 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后,在传染给另一易感者之前在外界环境中所行经的途径。 3.易感人群 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三)常见传播途径 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包括: 1.飞沫传染 飞沫传染是许多感染原的主要传播途径。藉由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喷出温暖而潮湿之液滴,病原附着其上,随空气扰动飘散短时间、短距离地在风中漂浮。 常见疾病: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非典型肺炎等。 2.接触传染 经由直接碰触而传染的方式称为接触传染,这类疾病除了直接触摸、亲吻患者,也可以透过共享牙刷、毛巾、刮胡刀、餐具、衣物等传播。 常见疾病:血吸虫病,沙眼,狂犬病,破伤风等 3.血液传染 主要透过血液、伤口的感染方式,将疾病传递至另一个个体身上的过程。 常见疾病:乙型肝炎,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 4.粪口传染 未处理之废水或受病原沾染物,直接排放于环境中,可能污损饮水、食物或碰触口、鼻黏膜之器具,以及如厕后清洁不完全,藉由饮食过程可导致食入者感染。 常见疾病:霍乱、A型肝炎、小儿麻痹、轮状病毒、弓型虫感染症。 (三)常见传播的防护 1.控制传染源 对于传染病,需要及时将病人或病源携带者暂时与人群隔离,积极进行治疗,护理。 2.切断传播途径 主要方式在于对于传播媒介阻断,消毒或扑杀。 3.保护易感人群 在传染病流行时,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