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郑板桥的诗托物言志,意境深远,饱含勤政爱民、一身正气、清正廉洁的官德思想。品读板桥“竹”诗,回顾板桥事迹,传承板桥官德,对于提升当代广大党员干部的德廉素养,对于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都极具启示意义。 “政者,正也。”做官先做人,为政先修德。官德是为官之魂、从政之基、用权之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以刚毅坚韧的“竹”自喻,“立深岩、经风雨、秉初心”亦是他一生立场、信念、意志之“坚”,为官、为事、为人之“清”,爱民、忧民、惠民之“情”最真实的写照。 《辞源》对“官”字作出解释:“官,职也,谓各守其职为国治事者也。”郑板桥正是把“为国治事”当作人生的信念与追求,因此,他不满足于独善其身,而是立志兼济天下。“黑漆衙门八字开,有钱无理莫进来。”他在潍县上任的第一天就在衙门口上写了这幅对联,向当时昏暗的官场宣战。上任不久,正值严重旱灾。当时的地方官吏为求升迁,刻意隐瞒不报,面对赤地千里、草木枯槁、颗粒无收的局面,但他全然不顾触犯上司忌讳,多次辗转向朝廷如实上报灾情,同时采取“捐廉代输”、开仓赈贷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才使得处在水深火热中的潍县人民最终渡过了难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