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热爱一生的临床检验工作
我1936年生于潍县乐道院医院,解放前人们惯称“洋楼”,我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乐道院由医院、学校、基督教会组成,医院是一所教会医院,即现在的潍坊市人民医院。当时我父亲负责药局工作,还兼任麻醉和放射科工作,因此我从小跟父母住在乐道院,在乐道院上小学上中学。我从小就十分喜爱显微镜,记得十三岁的时候,我曾用酒精灯将化学玻璃(烧制烧杯等用的优质玻璃,内含氧化硼)烧成玻璃珠,再将其镶嵌在硬纸壳的小孔里,制成简易显微装置,贴近眼睛可以用来观察蔬菜叶子的植物细胞或放大蚜虫的肢体等,十分有趣。在上中学时期,经常与医院检验科的医生一起打篮球,也时常到检验科里去玩,看到满屋铮明瓦亮 ,摆满了各种仪器和试剂瓶子,他们还让我看显微镜里的微观世界,这样慢慢使我爱上了检验工作。
中学毕业后,由于当时山东还没有设立检验学校,1952年我便直接参加了工作,经市里组织的培训班进修一年后,分配到了昌南县医院工作。
我是1953年秋天到昌南县医院工作的,当时的县驻地就是现在的昌邑县饮马镇。医院设在一家过去大地主家的四合院里,全院工作人员还不到四十人,当时的条件非常差,因为没有电源,因此医疗设备很落后,需要做x线检查时都要跑到昌潍专区第一人民医院(现在的潍坊市人民医院)去做。当时没有病房,门诊只看一般常见病,外科手术基本没有开展,产科只能接顺产。那时病人转诊既没有汽车也没有人力车,要靠人抬担架跑近百里路送到潍坊去,每次都有八、九个大壮汉轮换着抬,来回要两天时间,每次送病人都由一名青年男护工负责护送,他要背上出诊箱和水壶跟着担架上路,常年累月地长途奔波,工作十分辛苦,他除了护送病人外还兼作采购员,那时在县里有些东西买不到,都要由他负责采购回来,院里职工买个热水带啊,捎双雨鞋什么的也都要请他帮忙,他每次回来都要讲述在专区人民医院的见闻,因此他也是很有用的人和很受欢迎的人。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传染病、地方病流行,梅毒、淋病、麻风病、肺结核、白喉、破伤风、麻疹、疟疾、黑热病等很多。疟疾与黑热病最多,疟疾每天都能查到,一个时期门诊上黑热病人每天不下二、三百人排队挂号,经水、醛试验确诊后,免费发给斯锑黑克针剂进行治疗,每次拿一个星期的药,治愈为止。 黑热病徐称“大肚子脾”,病原体是利什曼原虫,是由白蛉子传播的地方病,得病后可有长期不规则发热、皮肤变黑、消瘦、鼻出血、贫血、肝、脾肿大等,最典型的症状是脾肿大,如得不到及时适当地治疗,可发展成为肝硬化、急性白血病等严重倂发症。该病1958年在我省便基本消灭了。
我是1957年秋天从昌邑县调来潍坊中医院工作的,当时正值昌南县医院与昌邑县医院合并之机,市卫生局分管医政的杨学顺同志便把我调来了潍坊中医院,任务是要我用最短的时间建立一个小型的化验室,配合医院的诊疗工作。
调来中医院后,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筹备工作后,终于建起了一个较小规模的临床化验室,检验项目以四大常规为主,还有黑热病和梅毒的血清学检验,淋病双球菌、结核杆菌及麻风杆菌检查、体液常规、血型检查等,但还是以血常规、尿常规、血液与肠道寄生虫以及妊娠试验为主的检验较多。刚开始有的老中医不太习惯使用检验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磨合后,业务开展起来了,很有力地配合了临床诊断。
我是1960年年底调到寒亭区人民医院工作的,我来到医院的第十天,科里讨论年假值班的事,当时同事们都诉说自己家中的困难,有的只有老人在家过年,有的妻子有病在家,有的刚从外地调回来等原因都不能留下值班,见到这样情况,我说我值这个年班吧,大家感到很惊讶,因为我当时还没结婚,家还在外地。有的同事说你刚来还不熟悉值班能行吗?我说没有问题,就我值吧,同事们听了都很高兴,值班问题解决了。1965年我父亲退休后全家搬到寒亭来了,对我值年班就更为方便了。我在寒亭区医院工作的25年中,也就值了25年的年假班。年年值年班,开始家人也是有点不太接受,慢慢也就习以为常了,也就理解了。1985年我调动工作时,科里同事在送我时说:你走了过年俺值班怎么办?我说:过年我再回来啊,大家都哈哈笑了。
在寒亭医院工25年中,每次业务考试我都名列第一名,在昌潍地区组织的业务考试中也名列前茅,这是自己长期坚持业务学习的收获,只是坚持天天学习业务的应有结果。
1974年夏季寒亭区遭遇洪水,我们医院被迫停诊三个月。水灾后闲来无事,我便产生了学习写作的念头,首先摹仿着杂志上范文的格式,写了一篇大约一千字,标题叫做“耳血交互配合试验”的文稿,这是我的一项技术革新成果,该试验不需采取静脉血,而且出结果甚快,发稿后经过一次约修后,在一家省级医学杂志发表,自己的文稿第一次变成铅字时的激动心情难以言表,随后又在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一篇有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文章,从此更加激发了我写作的热情。
写作 不能只凴兴趣和热情而为,而要在平时多看书报杂志,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因为写作素材均来源于生活,所以注意锻炼自己扑捉写作素材的敏感性很重要。还要用心写作,多写多练,写作中遇到文字问题时多翻词典,或在网上搜索答案,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写作水平,积累写作经验。
写作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有时夜里要多次起身记录和修改文稿,如夜间突现灵感时还要起床挑灯夜战,以免时过境迁已显现的重要语句内容被遗忘。文稿写成之时就是苦尽甘来之时,经过长期坚持写作,我的写作水平得以逐步提高,曾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发表业务论文60多篇;在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散文70多篇;近10多年来还开通了个人博客,并写出博文300余篇。
在我的出生地潍坊市人民医院进修,到现在已经整整30年了,那是1981至1982两年间,我在该院检验科进修细胞学和微生物学检验,各位老师都给予我热情地指导和帮助,至今不能忘怀!
施铁夫主任1950年就从南京市来到了山东,先在益都中心医院工作了近7年后,于1957年来到当时的昌潍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施主任外文水平和专业理论水平高,业务精通,技术全面,无论科内哪一个实验室遇到疑难问题,他都能及时予以解决。他在技术方面造诣很深,记得有时送验的尿常规标本,一定要施主任亲自检验,因为只有他能辨认出尿中脱落细胞来自哪里,是哪一层脱落的细胞,以便确定病变部位。有一次泌尿外科就是根据施主任的报告结果,在一位患者病变部位取出近1000毫升脓液,患者才得以康复。施主任对细胞学检验特别精通,他每天能看完三、四十份骨髓片标本,并作出准确诊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常见血液病标本片,只看一、二个视野便可下诊断,工作效率高的惊人!在我进修期间,施主任手把手地教,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他习惯一面看片一面讲解,他的话在书本里是找不到的,我们都是随时作记录,学员们开玩笑地说这是“施铁夫语录”。
因工作需要1985年调来坊子煤矿医院检验科工作,来院后根据厂矿医院的特点,调整了检验科布局,开展了常用生化项目、临床血液检验、血液病检验,脱落细胞检验,改进了输血技术等项目,做到了一切为采煤职工服务,一切服务生产的原则要求。在煤矿工作的10年中,自己一直担任山东省煤炭检验学会委员,为全省煤炭系统医学检验工作做出了应有贡献。
1996年退休后,我仍十分关注检验工作的新动向,退休后我还订阅了三年的医学检验杂志,如今我仍在关注着热爱一生的临床检验工作新动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