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搜索
查看: 2401|回复: 12

潍县城的养济院与普济堂

[复制链接]

198

主题

1184

回帖

3830

积分

初一

wfits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2-3-30
UID
74391
发表于 2012-11-7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看到一篇文中载,孙世栋北京人,乾隆年间进士,嘉庆年间曾任潍县知县,有政声,曾倡立“养济院”,以活贫民,造石斛,以平民争。
       养济院类似现在的民政局、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机构的职能,据考证地址在现在郭宅街中段路北。
       此外潍县城还有普济堂也是类似半官方的接济贫民,也还有劳务中介性质等,据考证地址在县衙门口路西旁。
      发此贴请了解详情老师们在提供更多的情况。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0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大学四年级

wfits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09-5-17
UID
23982
发表于 2012-11-7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张德民先生《潍县的养济院》一文
潍县的养济院
张德民
春节期间,报纸多次刊载,潍坊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在大街小巷,寻访流浪街头乞讨为生的老弱病残者。许多被接到了站里安排住宿吃饭,有的还给买上了车票,送他们回家与亲人过团圆年。
由此使人想起了旧时的养济院。史料记载,养济院始于唐代:“唐肃宗至德二载于长安洛阳各置普救病坊”。南宋时改称养济院,在钱塘、仁和县“登录老疾孤寡,贫乏不能自存及丐者,官给钱米”,称为“养济”。明英宗时效法前朝,在大兴、宛平各设养济院一所,收养贫民。清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有“育婴堂、养济院,是处有之”的记载。说明当时的养济院已遍及全国。潍县的养济院坐落于郭宅街中段偏东路北,门口有砖雕“养济院”三个大字。起始年代史书没有记载,据老人们代代相传的口头历史考证,大约形成于清朝康乾年间。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这里的养济院,同全国各地差不多,是由政府出资为主,并富户人家捐资修建,系半官方机构,供养鳏寡孤残难以生活的人。
旧时由于战祸不断,又加水旱等自然灾害,民不聊生,哀鸿遍野,不少农夫背井离乡流浪乞讨。更有甚者瞎眼肢残,病不能医,连要饭都上不去门,只得街头“叫街”乞讨,惨状令人目不忍赌。类似的乞丐人数众多,肢体健全尚能自理者,还能上门要口饭,能走动到庙宇里栖身,或蜷缩在郊区人家的场院屋内避避风雨。对那些跪在街头呻吟,磕头叫苦的人,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成为“路倒”,只好收进养济院,,官方和民间慈善人员出钱供他们最低生活费用。
潍县养济院院落虽不算小,但据老人们口传,从前院里的人数不多,可能是经费原因吧,早先只有几排非常简陋的小草屋。随着人数的增多,后来又加盖了许多小平房,还有穷人自己搭建的一些厦棚一类的小屋。到民国时期,院内除了北头大湾附近还有块空场外,混乱的小草房几乎就挤满了。由于这里的地势是全街最低洼的,正式住户的房屋都是高出地面一块,大户人家的居室,台子拔得就更高了。所以街上的雨水都汇集到这里的大湾内,因此一下雨满院是泥水,虽有弯曲小道,却没人修整,十分难走。当时的政府内忧外患,摇摇欲坠,无暇顾及这座可有可无的养济院,这里随成了无人管理的地片,经费没有来源,房舍没人修葺。只有年节时商号及大户人家在门口发发窝窝头等粗粝食品,算是“养济”了。
在院里栖身的不是到处要饭的“讨佬子”,就是灰头土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人,再是兼做一些下等活计的穷人。有的挑水卖,到养济院旁边小土地庙里的水井压水,送给大户人家和一些商号,赚几个铜钱。最令人可叹的是一个小名叫“拦住”的盲人,挑水靠着他的小侄女在前牵引,女孩边走边喊“平路,拐弯,台阶,放担杖,押水……”有的是替丧主披麻片戴孝帽子,手执铁板边敲边喊,为孝子“谢孝”,挣几顿饭吃,被人蔑称为“孝帽子狗”。有的为“大粪郎”,到处捡拾大粪,并在家门口晒粪,弄得臭气熏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一手攥着大粪,一手拿着饼子吃饭的人。还有一种人吃草纸,就像京剧里的《时迁偷鸡》,以吃草纸甚至吃火纸比拟偷吃烤鸡那样行乞。再是有一些人靠给出大殡人家挑挑纸幡,擎擎纸人什么的挣几个小钱或吃几顿饱饭……
旧政府虽然设立了养济院,实际上并不真正关心穷苦人的生活,不过是做做表面文章,堵堵人们的嘴巴,应付一下儒家所说“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教条而已。实际是口惠而实不至。
解放后人民政府对上述绝大多数人,都进行了安排,参加互助合作组社,或生产自救,有的进了学堂,有的还脱产、参军,成了革命干部和军人,对这些人由“输血”逐渐变成了“造血”。对确实丧失劳动能力者,由福利院或居委会进行“五保”。养济院逐渐被福利院、敬老院等社会福利组织所代替,政府还设立了救助站等机构,救助流浪人员。近几年对城乡特困户,又建立了最低生活和医疗保障制度。实现了户户有饭吃,人人有衣穿的前景。
小卡片,记录老潍县http://blog.sina.com.cn/u/2019162471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4032

回帖

5408

积分

初二

wfits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2-11-1
UID
83716
发表于 2012-11-7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不要问我吃了没?直接请客就可以!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1702

回帖

9754

积分

初三

棒槌级文史爱好者

wfits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0-7-25
UID
47732
QQ
发表于 2012-11-7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史料价值丰富,止略情绪化。
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死生于度外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350

回帖

757

积分

小学三年级

wfits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0-5-31
UID
45352
发表于 2012-11-7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养济院,育婴堂等慈善性质的组织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屡见不鲜。尤其是在明清时期,更是多种多样。江南地区的民间慈善组织尤为发达。以我所见部分地区的县志中所记,一个县城这样的组织不下十几二十处。
相较而言,北方在这方面还是欠缺一些。北方地区的这类慈善组织大都是官办的。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1184

回帖

3830

积分

初一

wfits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2-3-30
UID
7439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诸位好友的跟帖、转帖。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6524

回帖

2万

积分

高三

wfits币
1472 个
注册时间
2011-7-8
UID
63360
发表于 2012-11-10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老头123 于 2012-11-10 15:10 编辑

继续关注。突发奇想,希望坛内有志之士将此类类文章及老潍县的文人轶事征集、编辑成册,以小册子形式印发。一餐读者。其费用不过千元。有人赞助更好,无人赞助则采用AA制,谁发文章谁出钱。这样我们也不枉在此板块相聚一次。诸位网友意下如何?此帖望能引起版主的关注。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1702

回帖

9754

积分

初三

棒槌级文史爱好者

wfits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0-7-25
UID
47732
QQ
发表于 2012-11-10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老头123 发表于 2012-11-10 15:08
继续关注。突发奇想,希望坛内有志之士将此类类文章及老潍县的文人轶事征集、编辑成册,以小册子形式印发。 ...

以电子版形式发行便可,费用基本为零。
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死生于度外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6524

回帖

2万

积分

高三

wfits币
1472 个
注册时间
2011-7-8
UID
63360
发表于 2012-11-10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mamuhao 发表于 2012-11-10 15:14
以电子版形式发行便可,费用基本为零。

嗨,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谢谢支持。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2576

回帖

3095

积分

初一

wfits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2-11-10
UID
83908
发表于 2012-11-10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学习了我从没有学过的东西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投诉举报|客服微信号:ppm0536|今潍网-潍坊论坛 ( 鲁ICP备14032312号 )

GMT+8, 2024-12-4 16:28 , Processed in 0.076894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