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搜索
查看: 1659|回复: 0

潍县大观里的同盛铸锅厂

[复制链接]

63

主题

1702

回帖

9754

积分

初三

棒槌级文史爱好者

wfits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0-7-25
UID
47732
QQ
发表于 2013-1-2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51年同盛铁厂部分人员合影。
 同盛铁厂原址,今位于和平路路西,人民路以北。本报记者 王来臣 摄
 同盛铁厂二掌柜贾玉昆
[img]http://wfwb.wfnews.com.cn/content/20120709/****处理标记:[Article]时,%20字段%20[SnapUrl]%20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20****[/img]




  被称为“锅店鬼子”的河北人在潍县定居后,经过三年的打拼,从最初的手工作坊发展为当地首家铸造企业。同盛铁厂成立之初,主要产品是铁锅,兼为各铁工厂铸造机器零件。他们从城里首富丁叔言手里承接了供应烤烟厂炉条的任务,从而挖到了“第一桶金”。他们改变了传统工艺,简化了流程,提高了工效,开始大宗产品批量生产,企业规模逐年扩大。

七名河北人来潍闯荡,租赁房屋建起手工作坊

  清末民初,河北省境内地处黄河以北的交河县(今属泊头市),已是国内有名的翻砂工匠之乡。由于当地土地盐碱化严重,加之三年两旱,农业经常歉收。为了养家糊口,那些有翻砂手艺的农民三五结伙,推着独轮车,载上炉具、风箱和生活用具,远走他乡,为当地农民干些翻砂零活,时称“打行炉”。其中有些人厌倦了终日漂泊的“打行炉”生活,干脆选个合适的地方住下来,为当地老百姓铸造一些铲头、犁铧、炉口、炉条、铁锅、车钏、车锏等小件器具。

  上世纪初叶,胶济铁路开通,潍县自开商埠,使潍县这座手工业名城充满生机。1912年,河北省交河县徐姑屯贾庄村的贾玉波、贾玉峰、贾玉昆兄弟三人,带上同族侄子贾连儒等一行七人,一路“打行炉”来到潍县。他们看中了这里优越的发展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便在南关厦檐屋过道,租赁徐瑞丰家的4间平房和30平方米院子,建立起手工作坊,开始从事铸造生意。初次落脚潍县,人生地不熟,经常揽不着生意,生活极度困难,无钱买粮时,便拣菜叶和地瓜叶充饥。由于整天与铁水、烟子打交道,身上烧的缺皮少肉,衣衫破破烂烂,加上无条件洗澡,周身通黑,当地人管他们叫“锅店鬼子”。幸好潍县大集传递信息快,作坊开始与城里的商铺、工厂和四邻八乡的农民有了生意联系,逐渐红火起来。经过三年的打拼,终于有了资金积累,在白浪河畔站住了脚跟。为了寻求更大发展,他们于1915年集资600元现洋,办起了潍县第一家翻砂铸造厂——同盛铁厂,在潍县大马路中段路西,即现在的人民路以北,和平路西侧,购置土地3亩,建起新厂房和新宿舍,红红火火地干起来。

  同盛铁厂在潍县创业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都具备的结果,其中发挥人才的作用是最关键的因素。

  同盛铁厂的四位东家,是因各自的特长组合到一块的。35岁的贾玉波,有文化功底,有开拓精神,作风儒雅,擅长铸造和机械,大家推举他任大掌柜。41岁的贾玉峰,是大掌柜的堂兄,精通铸造手艺,擅长企业管理,就代行先生职责。贾玉昆比大掌柜小3岁,是大掌柜的堂弟,铸造技艺十分精湛,人称“铸造技术传入潍县第一人”,时任二掌柜。贾连儒比大掌柜小5岁,是大掌柜同族的侄子,精通化铁炉技术,时任三掌柜。同盛铁厂开业几年里,企业发展既顺利又迅速,积累部分资金后,又在青岛开办了“同和铁工厂”,大掌柜便常年在青岛管理该厂,同盛铁厂平时交由二掌柜和三掌柜全权管理,遇上大事再找大掌柜商量决策。



从丁叔言处承接烤烟炉条,挖到了第一桶金

  同盛铁厂成立之初,主要产品是铁锅,兼为各铁工厂铸造机器零件。1917年,英美烟草公司在二十里堡建烤烟厂,需要大批生铁炉条。经东关福顺隆茶庄介绍,同盛铁厂从城里首富丁叔言手里承接了供应烤烟厂炉条的任务,从而挖到了“第一桶金”。为了适应炉条规模化生产,他们改变了传统的干模造型工艺,率先引进潮模翻砂造型工艺,采用沙箱、型砂、模型,能生产出任何形状的机械毛坯。既简化了工艺流程,提高了工效,又适于大宗产品批量生产。这是翻砂造型技术上的一次革命。为扩大生产规模,他们又从河北省老家招收了20多名学员。由于炉条批量大、易生产,利润高,仅两三年的功夫,厂子就积累了7000多元现洋。1920年华丰机器厂建厂后,水车、织布机、轧花机、弹花机等机器的铸件任务全部由同盛铁厂包揽,俩厂结成了专业定点协作关系。同时,同盛铁厂还同坊子煤矿、各铁工厂、染厂、榨油厂等建立了经常性的业务往来,企业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到1928年,职工增加到40多人,年产量达到350吨。

  1930年,为了摆脱外国对动力机械的垄断,华丰机器厂大胆研制15马力单缸柴油机,把柴油机毛坯铸件的试制任务交给同盛铁厂。面对这一艰巨任务,同盛铁厂把所熟悉的全国翻砂高手邀请到潍县。大连的孟昭万,天津的王殿元,沈阳的刘迎才,青岛的贾元珍和孟昭智,都多次来潍献策。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攻克了柴油机铸件难关,协助华丰机器厂成功制造出全国第一台15马力单缸柴油机。同盛铁厂“近水楼台先得月”,化铁炉改用以柴油机为动力的铁壳离心式鼓风机,生产效率又有了很大提高。

  随着同盛铁厂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不断增强,来自各行各业的铸件订单越来越多,这种生产经营长盛不衰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以前,在职人员始终保持50人左右。在潍县铸造行业中,同盛铁厂的老大哥地位从来没有动摇过。在公私合营运动中,华丰机器厂选准同盛铁厂作为合营伙伴是情理之中的事。



招收年轻人培训 有两人成为掌柜

  同盛铁厂第一任把头王殿元(交河县人)与三掌柜同龄。他14岁就到天津一家铁工厂学徒,翻砂技术和铸锅技术都学得非常精通,最大的特点是肯动脑,善钻研,许多厂家都争着聘请他。他来同盛铁厂有了用武之地,参与了多项新产品试制和工艺装备革新改造工作,发挥了骨干作用。上世纪三十年代,他曾巧妙地将翻砂工艺和铸锅工艺有机结合起来,研制出新产品——生铁拉炉子,既能烧柴草又能烧煤炭,成为城乡老百姓都喜爱的炉具,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还非常喜欢使用它,前后时兴了50多年。同盛铁厂的第二任把头席凤海(交河县东辛阁庄人),是从本厂众多年轻人之中选拔出来的。由于他技术全面,作风严谨,工作认真,政绩突出,成为厂里的顶梁柱。

  大掌柜贾玉波没有儿子,就把侄子贾默林过继到身边,供他上大学,毕业后留在青岛同和铁工厂负责管理工作。潍县解放后,同盛铁厂因二掌柜、三掌柜年事已高,加上管理人员外流,管理工作一度落后。大掌柜便派贾默林从青岛来到潍县,整顿企业管理工作。贾默林进厂后先作调查研究,广泛听取职工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首先修订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堵住了管理上的漏洞。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发动职工开展增产节约活动,调动一线工人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提高。

  为了储备管理人才,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开始,同盛铁厂针对缺少正规先生的现状,招收了孟昭华、胡福轩、贾元瑞(三掌柜之子)等一批年轻人进厂,进行系统培养。先让他们在生产一线学徒,掌握手艺,再让他们学习供销业务,熟悉市场交易,最后培养他们学习会计知识和企业全面管理经验。他们学业有成后都相继当了先生。后来,孟昭华成了东鲁铁厂的掌柜,胡福轩成了鲁兴铁厂的掌柜。几十年来,同盛铁厂从年轻工人中培养了一批批技术上专业的优秀人才。比如,沈万春(交河县城北五里庄人),公私合营后在华丰机器厂任铸造车间主任多年。冯礼书技术精湛,有管理才能,上世纪六十年代调到潍坊拖拉机厂任副厂长。



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死生于度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投诉举报|客服微信号:ppm0536|今潍网-潍坊论坛 ( 鲁ICP备14032312号 )

GMT+8, 2024-12-4 16:49 , Processed in 0.066137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