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师的手记:小橡皮是我的朋友 无意间,我发现桌子下边有一块残缺不全的橡皮。不用问,这块橡皮又是孩子没用完扔掉的。这样的事情在班里经常出现,我也强调过多次,可事情还是发生。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天真的脸,我冷静下来:要想办法,让孩子们彻底改掉这个坏毛病!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我举起手中的橡皮,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橡皮。”“橡皮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可以帮助我们做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起来:“写错字的时候,它可以帮我擦掉;有了它,我画得画更漂亮!……”这时,我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捧起这块“满身伤痕累累的橡皮,用凄凉的语调说:“小朋友,橡皮本来是高高兴兴来到这里,想陪在小朋友身边,帮助小朋友学习,虽然它的身体会一天一天地变小,但是只要小朋友进步了,它从来都不后悔。可是它的小主人却不知道珍惜它,有时用铅笔尖扎它,有时用指甲掐它,它很伤心……今天它的小主人竟然把它丢掉,它非常非常难过!” 这时,孩子们都静静地望着我,我接着说:“小朋友,我希望你们以后要爱惜它和它的伙伴们……”孩子们听了,一个个都低下了头,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我们以后不再这样了,我们会爱惜小橡皮!” 王老师的点评: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当今物质比较丰富的今天,这个美德好像被人遗忘了。取而代之的是奢华和浪费,有的人吃一桌饭要上千元甚至上万元。吃饭打包是近几年的事情,前些年打包被视为小气,而满桌的美味佳肴浪费掉,才是大方。这些社会现象无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孩子。在有些家长看来,一块橡皮算什么,扔掉了再去买啊。作为教师,我们是人类灵魂的使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对我们的优秀文化进行传承,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看来,老师和家长的以身作则是非常重要的。孩子模仿能力强,但缺乏是非观念,老师和家长的行为往往成为孩子直接模仿的对象。在教学方法上,老师要善于紧密结合孩子的思维特点,适时的加以引导,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让孩子们知道,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粒米,都来之不易,都是人们辛勤劳动换来的,是应该珍惜的,从而形成节约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