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记忆之一——“打锡壶啦!”阅读:132 收藏:0 分类: 作者: 进军315 发布时间:2012-08-21 20:46:49 修改删除
“打锡壶啦!” 祖母有个“汤婆”是锡做的,冬天用来暖被窝的,作用与现在的暖水袋相同。“汤婆”具体是那两个字,真说不上来,也可能是“躺婆”;“汤婆”是指里面盛有水;“躺婆”是指用的时候要把它放在被窝里,似乎都有些道理。“汤婆”里面盛着水,在炉子上烧,时间长了,就需要换底,祖父的酒壶,也是锡做的。那时的白酒度数高,祖父都是把酒倒在锡壶里,放在炉子把酒温热了喝。同样时间长了壶底也需要换。 因为家家都要用到这锡做的家什,特别是到了冬天,一听到“打锡壶了,打锡壶噢!”的叫喊声,就知道“打锡壶”的人又来了,便把他们叫到了家里。
打锡壶的程序是先制做“锡板”。在一块约三十厘米见方的石板上,放一条线绳子,线绳子圈成一个方框,留一个“口”,然后再将另一块同样的石板圧在上面。待到铁锅里的锡融化了,便将锡水沿预先留着的“口”慢慢倒入两块石板之间,稍微冷却,掀开石板,一张锡板就制成了。(线绳的粗细,决定着锡板的厚薄)打锡壶的人将“样板”按在锡板上,用画规在锡板上画出图样,剪开、焊接,一把闪着银白色光泽的酒壶或者就出现在你的面前。现在知道铅锡合金的熔点最低,而且性能稳定、流动性好、韧性好,易融化,好制作。那是我们小,很好奇,看到锡匠师傅把锡块扔到铁锅里,一会儿就成了锡水、一会儿又变成锡板,用剪刀成形,用焊锡来焊,烙铁烧热,将烙铁在盛着“镪水”即盐酸的小罐里一沾,听见“撕拉”一声,往焊锡上一靠,烙铁上就挂上锡珠,当然在交接处也需要抹一点“镪水”,不一会工夫就做好了。
俗话说“十匠九落”,打锡壶的也不能免俗。谁家的锡壶漏了,给他们拿去,他们端详一会儿,一定会说还差多少锡。家里如果没有锡,他就会给添上,当然除了手工费之外要另外加锡钱。他们把你的锡壶化掉,制造锡板的时候,锅里总要剩余一些“渣滓”,他们作不屑一顾状倒在一旁。待到最后收工时,他们会把这些渣滓全部收起来,因为里边还有许多锡可以利用。加工时,据说往里掺铅,可主要是铅锡合金的熔点比锡的熔点还要低,那时候人们没什么铅中毒之类的概念。
待到铝合金的兴起,橡胶制品的出现,锡“汤婆”、锡酒壶都难得一见了,算的上是古董了。在整理旧物的时候,还意外发现了一个祖父用过的锡酒壶!然后才想起要把这件事记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