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江山有待 于 2013-1-17 10:40 编辑
关于人民网、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公共频道《民生直通车》报道的点评
点评者:籍成山老师
成山评前说明:昨晚浏览网站,发现一篇《潍坊作弊考生个人信息被公示 侵犯学生隐私惹争议》的采访报道近日广为流传,遂有对其分段点评之想。此点评言论,亦作“惹争议”之一观点,与学校无关,概由个人负责。学校所做的通报处分,已经恰当到位,违纪学生理应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学生出错,我虽非其任课教师,然亦深为惭愧!
“人民网报道:据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公共频道《民生直通车》报道:”
“潍坊一所大学的学生给我们打电话来说,他们那对考试作弊的学生惩罚措施一实施,让大伙总觉得有些不舒服。”
成山点评:身为成年大学生,应有是非之心、担当精神,既然违纪,自该接受惩罚,诚需改正缺点错误之勇气。
而非违纪被抓后,去网上发帖对老师进行攻击。
甚或去电视台联系。岂非荒唐可笑哉!又何为改正缺点错误之态度!
如此学生,也太有神通、太过放肆。此后诸生,当戒之戒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记者辗转找来到了学生反映的那所大学潍坊学院,”
成山点评:如果这群记者身居省城济南,这句话的前面应该加上“记者就立马赶到潍坊进行采访报道,”更为确切。如果这群记者身居潍坊,则是近水楼台,又何“辗转找来”。鄙人不敬,帮你修改一下文格了。
又:作文造句,一般不用上下两可的词组,如“找来到了”。
“按照学生们的指引,记者很快在一座教学楼外的张贴栏了看到了那些作弊处罚通告。 通告内容里作弊学生的个人信息非常详细,其中有学生的姓名,性别、那里的人、多大啦、专业、学号等等。被处罚的学生们说,考试作弊固然不对,接受处罚也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这样一公布,整个人好像被扒光了衣服一样,一时很难接受。”
成山点评:“姓名,性别、那里的人、多大啦、专业、学号”,如果连这些都不能写,用济南话来说,那还算么通报?
再提醒一句:改正错误,岂能如饮酒作乐,TV唱歌?
肯定有一个难受的时段,就要有斩钉截铁、洗心革面、脱胎换骨的精神和勇气。
否则,立志不坚,敷衍了事,我行我素,老子还是天下第一,到头来终究是害了学生自己。
“按照学生们的指引”,记者此句文字处理有技巧,赞一个!
“记者随意在学校里转了一圈,几乎每个教学楼正门旁都放着类似"诚信应考,拒绝作弊"的警示牌,大部分警示牌上都贴着对部分考试作弊学生的处分通告。”
成山点评:可见这是一所纪律严明的学校。据我的理解,现在有的高校,学生纪律松弛,考纪也受到严重冲击。我为我任职的学校而自豪。
就个人而言,我在此校,教书卅载,监考无数,经手作弊处分者,仅遇一例。也可见,我校考纪,重在端正考试态度,防患未然,严而不酷。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准备去考试的同学。也有同学认为,没有什么不合适的,本来就是作了弊,学生们说,平时不用功,为了取得好的成绩而考试作弊,伤害了自己不说,也对那些刻苦学习的同学有失公平。”
成山点评:泱泱学府,学生主体,应是如此。一代新人,知识在手,真理在心,国之栋梁,舍我其谁!
说得好!不但是害了自己,害了同学,也害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
“也有同学认为”的“也”字,流露出记者的倾向性。
“但是对于学校的这种做法,也有很多学生有着自己的看法,认为这样有点太不人性化了,虽然这样学生做的不对,但是从另一方面考虑,想通过考试,这样有点太过分了,首先心里上有个阴影,接下来的考试也会受到影响,这样被通报的话,如果家里人知道的话肯定不好。”
成山点评:“也有很多学生有着自己的看法”,“很多”二字,流露出记者的倾向性。但我敢断言,这不是我校学生的主流。当然了,两个也算多,三个也算多,记者,你就胡扯扯吧。
此段之观点,甚为荒唐:明知不好,何以为之?既已为之,百般回护,讳医讳药,何以疗病?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成山对此采访报道的总评:
为善为良,圣贤鼓励,人尚难为,何哉?诚以善行乃舍己之利也。
为恶为邪,天下厌之,人且多作,何哉?诚以恶行乃谋己之利也。
故良风倡导尚难盛行,邪气压抑照样流播。
因而言之:此记者采访倾向,貌似公允,实则善恶不分,暗为回护。
或因大脑进水,愚蠢之极,不辨是非。
或因受人之托,周旋回护,泯灭良心。
无论何故,别让我把你的骨头看轻了三分!
以我的道德认识来理解,这段采访文字若保存到后代,将会成为千古笑柄。文字这东西,白纸黑字,铁证如山,欺得一时,欺不了一世;欺得了一世,欺不了万世;欺得了众人,欺不了所有的人。
点评完此文,我又听见了天地间一个声音在滚动:人之为人,总得要有是非之心,总得要有所担当。
我回应说:何况忝为师者也哉!
2013年1月17日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