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947年入伍,1949年入党,参加了上百次战斗,10次负伤、动过47次手术、3次荣立战功;17岁的他在朝鲜战场失去四肢和左眼,患多种疾病,心脏被放进5个支架;解放后,他毅然放弃优厚待遇,回到家乡沂源县张家泉村,用25年时间将这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富裕的先进村;他44年做过上千场报告,历经7年创作出33万字自传体小说。这一系列数字和令人赞叹的成就铸就朱彦夫传奇的一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一个失去四肢和左眼,多种疾病缠身的重残军人,放弃荣军疗养院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家乡带领村民致富。向人生挑战,向极限挑战,朱彦夫是个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人。他利用自己微薄的抚恤金办起夜校,帮村民脱贫致富;带领乡亲们开山填沟、挖井吃水、引水灌溉,成立林业队、建起果园,给乡亲们通电。正是这种为勇于担当、务实为民的责任感和在为群众奉献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价值观、顽强的意志使他在民众中享有很高声誉,老百姓需要这种老干部。战场上舍生忘死、报效祖国,和平年代坚忍不拔、无私奉献。 残缺的肢体,繁多的荣誉没能成为朱彦夫的负担,反而变成了他人生的动力,正是靠着信念力量的指引,让他把为民办实事一做就是50多年。朱彦夫的光荣事迹引申到当今领导干部,在当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大背景下,重温朱彦夫事迹十分有必要,他的精神能穿越时空,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从他的人生轨迹中汲取正能量,践行入党宣言时那最初的承诺,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