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提起牛奶和奶酪,动不动就会与生活品质拉在一起,在漫长的中世纪,情况却并非如此。19世纪以前,由于没有安全的消毒和保存手段,牛奶是一种伴随着高风险的食品。直接挤出的奶常常被细菌污染,而在炎热的季节,几个小时就足以令牛奶变质。此外,还有相当多的人对牛奶过敏。几百年中,因为价格低廉,被称为“白肉”的牛奶和奶酪是穷人的主要食物来源,有钱人却对其敬而远之。在那时候的中国,“食酪浆”也被认为是低等民族的特征。 关于牛奶有很多古老相传的说法,比如,在欧洲的一些地方,人们认为把牛奶与牡蛎、菠菜、西红柿或黄瓜混在一起,会使它带有剧毒——事实上,问题的所在可能是牛奶变质或过敏反应。 生活在13世纪末的马可·波罗曾在他那本著名的游记中提到,成吉思汗的队伍长途行军时,携带干燥过的粉末状牛奶作为食物。这恐怕是关于奶粉的最早记录。不过,西方航海家探索新世界时,为了解决营养问题,用到的却是一种更原始的笨办法:带着奶牛上路。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驶向美洲大陆时,就吸取了前一次航行中的教训,携有奶牛。而当新教徒开始大批移居美洲大陆时,英国法律甚至规定,每艘驶往新大陆的船,必须严格遵循每5名乘客配备一头奶牛的标准。当船只抵达港口后,船长有权将这些奶牛就地出售,为自己赚来一笔外快。
1611年,美洲的詹姆斯顿殖民地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批奶牛。在这些奶牛被运到美洲大陆之前,由于缺少牛奶,当地新生儿的死亡率一直高居不下。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奶牛,当时的殖民地统治者特拉华爵士甚至专门出台了一部奶牛保护法。今天波士顿的下院公园,就是当年大群奶牛放牧吃草的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