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搜索
查看: 444|回复: 0

易经快速入门

[复制链接]

38

主题

34

回帖

150

积分

小学一年级

wfits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6-11-26
UID
121553
发表于 2017-3-2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易经快速入门
几千年来,对《易经》的评价,用尽了赞美之词:“《易经》是世上最早、最伟大的一部经书”,“《易经》是中华文化之源”,“《易经》是世界文化宝典”,“《易经》是群经之首”。中华《易经》、西方《圣经》、印度《吠陀经》、阿拉伯《古兰经》被认为是世界文化的四大元典。“《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思维学、罗辑学、数理学、伦理学、修身学、中医学、武术学”,“是当代企业管理的圣经”。《易经》未必那样伟大,但它的确是自然辩论法之经典,蕴含许多科学发展的哲理,其学问博大精深。

易经快速入门

易经快速入门

  历代王帝及圣人无一不读《易经》,有许多学人为研究《易经》付出了毕生精力。《易经》本身只有符号和三千多文字,学者们却写下了3000多部专著,论文数以万计,为诠释和发展《易经》原理、内容以及卦义,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可以说,《易经》是中华民族智慧积累的结晶。
  一、《易经》的语言属性
  苍颉造字才五千年历史。在此之前,人类几十万年历史,都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社会。《易经》八卦产生于距今约2万年前的上古时代,经过了结绳记事、河图洛书、伏羲八卦到周易的发展过程。在没有文字之前,靠的是图案和口头传承。那么,《易经》是用什么语言传承下来的呢?这个问题应当是研究《易经》的首要问题。
  把只有语言的社会当作有文字的社会来研究,这是研究古代历史的一个大错误,因为这个错误而错写了许多历史!
  因此,研究《易经》,就必须首先研究其语言属性问题。了解一下从语言到文字的转换问题,研究一下人类记录信息的载体和方法。
  从《易经》八卦的卦名,以及创造八卦的燧人氏、何诺耶劳、伏羲氏等等人名来看,笔者认为,《易经》的传承语言属于侗台语。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侗台语是如何转换为汉文字的。
  人类记录信息的载体可分为二个方面,一是客观记录,就是通过实物传承和遗存来记录历史信息,如建筑的传承,生产生活器具的传承、服饰的传承等等;人类活动中所遗存的实物,如无意遗弃的物品和有意遗存的陪葬物,都是记录历史信息的载体。二是主观记录。最开始是“结绳记事”,之后又有符号图案记事,再后又有文字记事,而文字的载体又有从刻土、刻石、刻木到写在纸张上的发展过程。语言是人类交流信息的工具,所有信息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来传递的。所以,无论那种记录,都离不开人本身的语言,换句话说,所有记录都是语言的记录。而侗台语转换为汉文字,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
  一是记音,即用同音或谐音的汉字记侗音。如侗语称猪为“酷”,这是同音字,称鸡为“哎”,也是同音字,称狗为“挂”,称蛇为“随” 这是谐音字。但是由于采录者的听觉不同,或是采录对象的口音不同,同样一个词就不同记音,如雒越的“雒”字,就有骆、洛、罗等不同记音,伏羲的“羲”字,也有牺、戏等不同记音。两种语言之间,真正同音的不多,同音同意的更是微乎其微,因此记录下来的大部分是谐音字,拟音字,这一点是需要我们注意把握的。
  二是记意。若找不到同音汉字,就用字意来记录,如侗语称老虎的口音,在汉字中找不到同音字、谐音字,也就用虎字来记录了,这样就出现了半侗半汉、让人费解的词语,这类词语在古籍中常见。而有些侗语若是如实记录下来,就会出现指驴为马的现象,因此,对这类侗语语词一般都是采用意译记音法,如侗语称当官的人为“人驼”,意译为“官人”,直译为“驼人”,若按汉语字意来解释,就成了“驼背的人”。
  三是直译记音。有些侗语通过直译也可以表达原意,如侗语称糯米为“苟都”、“苟雒”,直译为“米糯”,人们把它理解为糯性之米,也不失原意。

易经快速入门

易经快速入门

  四是符号记音。侗语有许多单词,而这些单词是很生动的语言,也是最难记录、最难翻译的,如侗语形容飞跃、闪跃、跳跃只用一个单词,这个单词找不到同音的汉字来记音,也无法用汉语进行对应翻译,因为这个单词融动态、形态、声态为一体,用飞跃、闪跃来翻译释,都难以表达原意。象这类单词就只好用□、×、△、√等等符号来记录,久而久之,这个“□”,就会被一些文人填上一个什么字了,说不定这个字会离题千里。
  五是象形记音。有些侗语找不到同音汉字来记音,就往往采用象形的图案来记录,如侗语对水的称呼,就用形象水纹的“≈”图案来记音。这些象形图案,是我国篆字的起源。
  六是两字并读记音。如下面所说的“黄帝生骆明,骆明生伯马”是用“日月”二字的并读声来记侗语称麻雀的口音。这类记音法往往在两字下面打“─”杠,表示并读或急读,久而久之,这个并读符号就被后人除掉了,日月两字便写成了一个“明”字。
以上内容根据张成老师喜马拉雅FM易经应用智慧内容整理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投诉举报|客服微信号:ppm0536|今潍网-潍坊论坛 ( 鲁ICP备14032312号 )

GMT+8, 2025-2-4 13:50 , Processed in 0.092525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