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6 日,央视经济半小时专题曝光山东枣庄一家企业生产劣质水泥,坑害河南鹿邑一家民办学校,严重威胁师生安全的事儿。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节目播出,舆论一片哗然。
网友们纷纷表示,“官场都是人才”,“以后戏剧表演专业,不用费工夫全国各地招生了,直接从官场选拔就好”,“神乎其技”……
人民日报的评论,骂得更狠:
”丑态毕露,不仅可笑,而且可怕。“
小小一个举动,让山东干部在全国人民面前,再次被扒掉了裤衩,愚蠢无能、脑路奇特、让人又气又笑的糟糕形象,恐怕很难扭转了。
惨不惨?惨。
冤不冤?不冤。
回顾整个事件,涉案水泥不过 200 来吨,卖给鹿邑这所学校的,只有 25 吨,390 元一顿,案值总共还不到 1 万块,且施工方及时发现问题,没有造成进一步严重后果。怎么看,都算不上惊天动地的大事儿。
就这么一件小事儿,到底是怎么拖大,然后拖炸的呢?
第一步,企业无赖。
河南鹿邑这家学校,性质属于私立,老校长 67 岁,自筹资金近 300万元,对学校宿舍进行改造。花的是自己钱,办的是自己事儿,当然格外上心。发现水泥有问题后,第一时间找到了厂家,枣庄鹏源建材公司。
鹏源建材的第一反应是抵赖,明明包装袋一清二楚,还要否认是自家生产。在学校的质疑下,”查看了出厂监控“,才算承认这一基本事实。
产品来源没法抵赖了,再打产品质量鉴定的牌,4 月 13 号厂家派出一位姓高的工作人员到施工现场,提取了产品样本带回山东检测。一周后回信,咬定产品质量毫无问题。甚至到媒体介入后,面对记者采访,这家企业负责人还称,自家产品“永远没问题”。
无奈之下,学校自己花钱送样品到安徽亳州做检测,果然每项指标都不合格。报告刚出来,厂家对结果还是认可的,回去翻脸又不认了。
这才有了枣庄行政人员到河南再次进行水泥取样检测,并被央视记者堵个正着、干部表演”哑剧“的一幕。
其实,这批水泥到底有没有质量问题,不用检测,就凭肉眼也能看明白。一捏就碎、一摔就散,还不如原建筑上刨下来的老水泥块,怎么可能合格?
企业选择在赔偿问题上,继续耍赖。
4 月份时,学校主张的赔偿不过是 10 来万元,主要包括停工、拆旧带来的人工和物料损失。
企业拒绝了,意思你这是讹人,最多赔你已经用掉水泥的这一点钱,也就千把块钱的事儿,其他损失那是你活该,跟老子没关系。
6 月份时,鹿邑市场部门把企业叫来调解,学校停工 2 个月,损失更大了,索赔额也上涨到 30 多万。
企业更不干了,在市场监管人员面前,就敢指着老校长的鼻子,说”我有钱也不给你,拿这个钱陪你玩玩“。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再说追查。质量如此糟糕,一旦用在建设工程上,迟早会出严重安全风险。结果,枣庄市场监管部门派人到河南、江苏、安徽追查的结果,是“消费者未反映水泥有不凝固现象,各经销商也未接到用户不良反馈,台儿庄区市场监管局暂未接到相关投诉”。
查了半天,到底劣质水泥卖给了谁、用在了哪里、如何处置,一字不提。大张旗鼓强调的,竟然是三个字”没问题“。
服了。一捏就碎的劣质水泥看不到?
到底是眼瞎还是心瞎?非要楼塌了砸死人,才有问题?
这样的监管、这样的干部,这样的市场环境,培养出这样的企业,还有什么奇怪的?
最后是第三步,媒体介入。
学校、学生、安全、建筑质量,这些敏感词凑到一起,想不引起媒体的注意都难。
媒体做报道,核心是什么?找到读者和观众们最吸引眼球、最能引起共鸣的矛盾点。只有这样,新闻才有传播力。
央视的记者,当然对这些套路驾轻就熟。
水泥不合格的情况,不说普遍,但也肯定不少见。偷工减料、质量缺陷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因为质量问题,刚建好的楼就裂缝、倾斜甚至垮塌,造成严重伤亡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过。
这次事件,如果按照常规套路报道,就算制片人那里过关,能到央视二套播出,传播效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记者们找到的突破点,就是山东干部的作风和态度,这正是媒体关注、网民在意的核心要素,负面素材积累够多,有点火星、一点就着。
你看,明明说记者采访过程中遇到了”不速之客“,也就是之前不知道山东干部要来,在现场两家偶遇了。
可实际上,记者身上带着针孔摄像机,对几个跑腿的干部暗拍,反复询问、采访。节目画外音说山东干部”面对记者的镜头,打起了哑语“,实际上这名干部显然是被偷拍,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被记录下来。画面上也打出了“非正常拍摄”的字样。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反倒是河南鹿邑县市场监管部门,反应迅速、处置得力,整个事件中帮助学校做了大量工作,虽然限于职权没有最终解决问题,但工作水平还是受到大家认可。
聚光灯下,河南干部给山东老爷,结结实实上了一课。
不少人困惑,山东这几年咋突然不行了,各种负面舆论,被黑出翔了。
其实,早就是百病缠身,只是没有戳破而已。过去很多年,山东被称为”媒体黑洞“,负面新闻非常少。倒不是民风淳朴、天下太平,关键是舆论管控不计成本,想方设法遮丑护短、围追堵截。这套手法一时奏效,换来的是官员得意、小人猖獗,脓包们被拖成了一个个碗口大的烂疮。
互联网时代,掐不住、藏不住了,各种问题深入骨髓,再也骗不过去了,负面舆情集中爆发、公众形象一落千丈,其实半点都不奇怪。
干部思路和基础素质不来个大换血,刘家义书记上面喊得再卖力,搞一百次大张旗鼓的党政干部考察团,又能有什么效果呢?
身为山东人,经常觉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眼看着着急,却无能为力。如今在外头混社会,山东人的口碑还算可以,就怕提起家乡,谁不是一脸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