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王朝。秦朝确立了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在中央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下面设置九卿。秦朝的九卿是指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和少府这九个部门的长官。 既然不再实行分封制,那么中央机构的设置就要相对全面,需要有管政的,也要有管军的,光有管理的职位还不够,还得有负责监督工作的,这三条便是三公的工作内容。丞相是百官之长,即所谓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负责处理全国的政事。太尉在中国秦汉时期是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御史大夫则主要负责监察事务。 说完三公,再说九卿。奉常,是掌宗庙礼仪的,例如皇帝登极和祭祀等活动。郎中令,负责皇宫的警卫工作。卫尉,管理宫庭所在城市的卫戍工作,相当于现在的北京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太仆,太仆是秦汉时主管皇帝车辆、马匹之官,有些类似机关事务管理局的部分工作。廷尉,廷尉的职掌是管理全国刑狱,每年天下断狱总数最后要汇总到廷尉,郡国疑难案件要报请廷尉判处,廷尉也常派员为地方处理某些重要案件。典客,掌管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之接待、交往等事务。宗正,掌管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之官,类似清代的“宗人府”。治粟内史,顾名思义是秦代所置掌管谷食钱货的官吏。少府,掌山海地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