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
平头百姓
 
- wfits币
- 1512 个
- 注册时间
- 2008-10-22
- UID
- 16006
|
财神,民间也称增福爷,是华夏大地比较普遍供奉主管财富的神明。历史上被民众供奉的财神,因地因时而异。例如越国大夫范蠡是浙江商人信奉的财神爷;春秋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管仲,因老家是安徽颍上,被徽商尊奉为财神;战国时魏国的大臣白圭,因精于经营贸易发展生产,成为晋商崇拜的“商祖”;再早,还有在《封神演义》中出现的比干丞相、赵公明(赵玄坛)元帅,也是国人崇拜的文、武财神。
相传,潍县的财神爷,另有其人。他是山东淄川人李诡祖。李公在北魏文帝时(约在220年以后)担任曲周县令。当时水妖作乱,伤害民众,他设法消灭了妖患,又为百姓做了好多善事。他去世后,百姓感恩,就建立了祠堂来怀念他。后来唐朝(618年后)给李加封号为增福相公,元代封为福善平施公,明朝建立(1368年)后,仍是按着唐朝的封号,享受祭祀,不晓得是什么缘故,也或许因为李诡祖是我们山东老乡,潍县人也就供奉他为增福财神爷了。
史料记载,潍县的增福财神庙宇,早在明朝成化元年(1465)之前就建在城里西南隅,而后,街道也因“增福财神”而得名增福堂街。明成化十八年(1482),潍县商人曾经重修增福堂,重塑财神像。弘治年间,增福堂有个和尚,化缘用一千多斤铜给观音菩萨塑像,盖了新房,和增福财神同时享供。康熙年间,增福堂曾改名观音堂,增福财神一度被请了出去。道光年间,增福财神爷又被请了回来。并且在每年七月二十二日,传说是财神爷的生日这天,四里八乡的人都来赶“增福庙会”。
说到赶庙会过财神节。《民国潍县志》总纂、前清进士陈蜚声先生,曾绘声绘色地写下了《潍县增福庙会小记》。他在文中记叙:旧历七月二十二日开庙这天,一是官民拜庙:“大小官吏,名流乡绅,文人墨客,凡夫俗子,齐聚增福庙。吉时一到,庙内钟鼓齐鸣,庙外响雷震天。善男信女,燃纸焚香,舞蹈献贡,三拜五叩首,祈福膜拜。庙堂上下,香烟缭绕,声乐不绝”。二是财神爷出巡:“香客拜神既毕,财神爷巡游伊始。但见财神爷高坐于八抬大轿之上,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面带笑容,左手执“如意”,右手有“元宝”,温文尔雅,气势非凡。貔貅在前引路,善男信女执摇钱树,金元宝紧随其后,人头攒动,蔚为壮观。更有善财童子,利市仙官相伴左右,分发金银财宝,引乡民踊跃尾随,争相夺宝。巡游所到之处,张灯结彩,万人空巷。大小商号,沿街居民,无不随喜”。三是,庙会要持续八天:“庙堂外有社戏,有小吃,有商贸,有杂耍,召引四乡民众无数”。真个是热闹极了。
民国《潍县志稿》在《民俗》卷中,也记叙说:“七月二十二日,谓为财神生日,各商家无论巨贾小贩,皆设祭供神饱咨饮啖(音淡),虽近迷信,但相沿已久,至今不衰”。
如今,虽然财神爷的神塑不在,增福堂财神庙早已拆除,但是,到了每年的七月二十二日,一大清早,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接连不断,大街小巷的商家,还是在庆贺和迎接财神节的到来。
以上内容转自《潍坊市人民政府网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