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潍县城的“压水井” 当今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一拧开水龙头,看到自来水哗哗地淌了出来,非常地方便。就想起当年胡同口那笨拙的“压水井”和挑水的事儿,那时家家都有盛水的大缸,我们小时候都是父亲挑水。上学了以后,可能是老师的教诲或者是同学们的感染,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就给母亲说一声“挑水去了!”往往可在街上玩上好大一会儿,然后裤脚湿了,鞋子踩上些泥,抬着水桶回家了,母亲一般也不大责备。那时住大杂院,一般大小的,既是同学又是邻居,往往是你帮我,我帮你,不会“三个和尚没水吃”的。 “压水井”都在胡同口的一侧旁,整个是铸铁做的,很敦实有一人高,柄是木头的,那时个头小,跳起来才够着,然后压下来,水就哗哗地流出来,不明白它的原理,看到水能从里面淌出来挺好奇的。有时需要加引水,感到很奇怪。(现在知道是水井活塞里面的皮箝间隙大了,真空度不好。)加上引水,快速的压几下,水就又出来了。那时侯的排水系统不好,冬天下雪了或者水井冻了用开水烫等,水井周围容易结冰,一不小心就摔倒了。
因为有好奇心,最喜欢看怎么淘井,两三年就有那么一次。那时候没有电做动力,也没有柴油机做动力,需要三五个工人,先支起三脚架,装上滑轮。工人们都穿着雨靴,钻杆一节两米多长,头是尖的,中间是空的,砰!把钻杆一下子膧下去,然后用滑轮拉上来,把钻筒里的泥汤倒出来,如此往复,没有泥汤了才行,清理疏浚好一口井,记得起码得两天的时间。
潍县城的这种“压水井”始于何时,后来访问了92岁高龄的张老先生,经他回忆说,老潍县城原来主要是吃白浪河的水,一般挑回家去倒在水缸里,扔上两块明矾中和沉淀后,就用来烧水做饭了。上世纪初,潍县开埠,信丰染厂是比较早现代化的工厂,坐落在大马路(今和平路)上的,染布产生大量废水,那时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直接排入白浪河中,白浪河的水受到了污染。市民们反映到县政府,县政府责令信丰染厂斥资于1935年间在城里的居民区设置了30多处压水井。此压水井一直使用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城区都有了自来水为止。
(此文曾在潍坊广播电视报潍坊旧话栏目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