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自明代以来,潍坊郭氏家族绵衍数百余年,儒雅相传,人才济济,宛若群星。清光绪年间,郭恩赓考中进士,被朝廷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因其在家族中排行第十八,世称“十八翰
林”。
辛卯年春节后,潍坊郭氏家族开始续写族谱,郭聿昌先生珍藏的《郭恩赓朝考卷》从而重见天日。由于姻亲关系,笔者有幸从郭聿昌先生处得到一份《郭恩赓朝考卷》的复印件。 什么是朝考呢?按照清代的科举制度,会试每三年一科,逢丑、未、辰、戌年春季在京师贡院举行,称为“春闱”。来自各地的举人参加考试,经会试、复试和殿试,取中者称为进士,在太和殿公布全部名次称传胪。殿试传胪后第五日,在保和殿举行进士朝考,以选拔翰林院庶吉士,称馆选。朝考内容为诏、论、疏、诗、赋等形式,朝考成绩也是进士授官的依据。这份朝考卷主要包括“论”和“疏” ①两部分,另有五言八韵诗一首。 郭聿昌说:“恩赓公是我的祖父,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经过朝考被选入翰林院。这份朝考卷是他传给子孙后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期间,我那酷爱音乐的妹妹把它藏匿在钢琴内的缝隙里,使这份宝贵的文献免遭损毁,完好的保留了下来。”笔者现将朝考卷“论”与“疏”原文转录于下,加了标点,作了一些注释,并试译为现代汉语。
【郭恩赓朝考卷原文】
光绪戊戌科 朝考 一等第十七名(汉满双文翰林院印)郭恩赓
卝人以时取金玉锡石论② 尝谓:善治利者,不与民争利,而更为民生利。良以天地自有其利,足以济万民之日用,而非得其人以开之,则其利亦终閟而不发。古昔盛时,地不爱宝,美利普于无疆而一二。迂拘之儒每以言利为可鄙,不知夫损下益上,谓之言利。若以天地所生之利与民共之,而国计民生两得其益,夫安得以言利概之?有如周礼:“卝人以时取金玉锡石”可得而申论焉。今夫华山之金石,霍山之珠玉③,《尔雅》所纪也;会稽之山多金玉、砆石④,槐山多金、锡,《山海经》之所详也。自首山采铜开矿之政以兴,自是以来莫之或废。至于周代厥制益详,乃设官以掌之,“卝人”之职与“职金”一官相为表里。而当时初不以言利为讥者,何也?以天地自然之利,公之天下,民不以为劳;以朝廷固有之利,还之朝廷,民不以为私。故其事易行而其利交得也。后世不明“卝人”之法,任非其人,扰及百姓,矿政不修,因为厉禁,而乡曲无知之徒或私自开採,作奸犯科,二者交弊,愈失周官之意矣。由前之说,弊在任使非人,藉名渔利,固未可因噎废食也;由后之说,弊在委弃宝藏,玩法者欲起而攘之,苟上示以法,民自畏法,而知止矣。诚如“卝人”之设,辨其地,定其时,著其禁,本此法以行,而因地之利,洵不竭之利源也。 集民团疏 臣闻匡王国以佐天子,感挟纩于三军;御外侮而奏膚功。协同袍于万井。是必守望相助,乡居联同德之心;而后踊跃用兵,师出有知方之义。鸟章耀日,麾甲士以同仇;龙盾连云,鼓丁男而锐入。自来陈师鞠旅,讲武治军,询尔仇方,予有御侮。莫不本草野忠诚之气,以偕作而偕行;为乡闾捍御之资,洵有严而有翼。此民丁之众人,尽可为腹心干城;而团防之精军,更威于熊罴虎豹也。夫古者兵寓于农,农皆为兵,“伍两卒旅”之师⑤,即比闾族党之侣,蒐苗狝狩之礼,即止齐步伐之规。自兵勇之制渐分,而得失之机互见。有空粮,有虚额,而兵制之弊日深;为义勇,为团营,而设防之法益备。今欲简其车徒,整我卒伍,戎消伏莽,军望如云。为绸缪未雨之谋,作备预不虞之计,则惟民团之有济。可弭外患于无形,其人以乡勇为名,其制以团练取义,乡则患难与共,而桑梓谊敦勇则坚固不倾,而戈鋋威振,团则气聚,非乌合之师;练则艺精,谙豹韬之略;国无费饷,人尽知兵,法至善也。 皇上武备聿修,军威远播,固已兵农合一,而万众同心,守御有资,而四方无拂矣。 臣谨疏
【注释】
①疏:臣子向皇帝呈送的奏章。 ②“卝”为矿字的古体。“卝人”即国家管理矿冶业事务的职官。始见于《周礼·地官》:“卝人掌金玉锡石之地,而为之厉禁以守之,若以时取之,则物其地图而授之,巡其禁令”。这一记载表明,我国西周时期已有关于矿冶的禁令,并设有专门官吏职掌其事。 ③霍山:即衡山,在湖南;槐山:在湖北武昌现江夏区;首山:在河南襄城县南,是伏牛山之首,相传当年黄帝曾在此山采铜。 ④玞石:像玉的石块。
⑤“ 伍两卒旅”之师:古代军队的一种编制。据《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5人;五伍为两,25人;四两为卒,100人;五卒为旅,500人;五旅为师,2500人。
【译文】
卝人以时取金玉锡石论 (古人)曾经说过:善于治理国家管理经济的人,不同百姓争夺利益,反而更要为百姓谋取利益。 好在大自然固有的资源可以满足广大民众的日常所需。但如果没有适当的人负责开发资源, 那这一利益之门也就被关闭而无从开发。
古代繁盛时期,地矿资源丰蕴,遍布广阔疆土的大好资源仅开发十之一二。迂腐狭隘的儒生 常常认为“言利”是庸俗的。他们不懂得这是维护了上层的面子却损害了下层百姓的利益,这就是他们所谓的“言利”。如果用开发大自然的资源所产生的利益与百姓共享,就会使国计和民生两者都得到好处。这哪能够仅仅用“言利”而概括它呢?
如《周礼》所说的“卝人以时取金玉锡石”(管理矿冶事务的官吏负责适时开采金玉锡石)一 事,就值得深入探讨一番。
现在华山的金石,霍山的珠玉,在《尔雅》上有所记载;会稽的山里富藏金、玉和玞石,槐 山富藏金和锡,在《山海经》里均有详细的记述。自从首山开采铜矿的举措兴起以来,从来没有废止过。
到了周代,关于采矿的制度更为详尽,设置了官吏管理矿冶事务,“卝人”的职务与“职金”这一官职相互配合。而当时就不再对“言利”嘲讽了,为什么呢?以大自然提供的资源财富,为全国民众共享,不用付出太多的辛劳;将国家固有的财富回归国家,民众不视为私财。所以这一事业容易施行,而且它所带来的利益,国家和民众都能得到。 后代的人们不明了“卝人”这个制度,任用不适当的人去管理矿冶事务,骚扰百姓,不整顿矿业政务;他们
只是一味地严禁开发,致使农村一些愚昧无知的人私自采矿,为非作歹,触犯法令。两者结合在一起,愈发失去了周代设“卝人”管理矿冶事务的本意。从前一方面说,弊端在于任用不适当的人员,他们假藉管理矿冶事务之名赚取私利,所以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从后一方面说,弊端在于将宝藏丢弃在一边,致使无视法度的人起了私欲而去抢夺。如果由国家颁布法令,民众自然畏惧法令的威力,就知道不再非法开采了。 如果设置管理矿冶事务的“卝人”,划定矿区范围,确定开采时间,规定禁止事宜,按照这一法令实施,由地矿所得之利,实在是长久不断的利益来源啊。
集民团疏 我懂得报效国家,辅佐天子,期望着有机会指挥三军,抵御外来侵略,而建立伟大的功勋。 必须一同看守瞭望,互相帮助,乡邻们有共同的心愿;而后积极作战,师出有名,怀保卫地方的大义。绣着飞鸟图案的旌旗被艳阳映照,指挥着身披铠甲的战士们同仇敌忾;手持绘着龙形的盾牌如层层云朵相连,鼓舞着好儿男们迅速集结。列开队形,发表演说,讲解军情,部署军力,与友邻共谋如何抵御外敌。他们无不本着平民百姓朴素的忠诚精神,协同作战,并肩前进;具有捍卫家乡抵御外敌的资质,实在是威严又增羽翼。 这些人数众多的民兵,人人都可以作为忠贞的将士;而团练中精锐部队的威力,更是胜过熊罴虎豹等猛兽。 在古代,军队寓于农民之中,农民都可以成为兵丁,编为“伍、两、卒、旅”之师,如同乡亲们集合起来,在秋季一同出外狩猎那种形式,只须训练得队列步伐整齐即可。 自从军队和民兵逐渐分开,两者的得失之处得以比较:军官吃空粮,队伍有虚额,军队的弊端越发严重;而实行民兵制度,利用乡民团练设防的办法,其优越性很多。现在务必精简军队,整顿队伍,消除弊端,使军队的声望得以提高。 作为未雨绸缪和预防不测的谋略,惟有民兵制度是有益的,可以在无形之中消弭外患。这些人的名称是乡勇,实行团练制度,与乡邻们有同乡之谊,患难与共,作战勇敢,意志坚强,武器精锐,极具威力。他们集结后凝聚力强,不是乌合之众;训练后技艺精湛,熟悉军事韬略;国家不用耗费军饷,人人都有战备意识,这是一种极好的办法。 皇帝陛下继承发扬武备传统,军功威望传播远方,如此将兵丁与农民合二为一,而且万众一心,就有了保卫国土的资本,这样就会四方无忧天下太平了。 臣下恭敬呈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