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裹风掀!”儿时记忆之二
“扎裹”是我们那地的方言,“扎”是刺,“裹”是包、缠或缝,普通话是“拾掇”的意思,“风掀”即风箱。這种叫法很形象,因為風箱拉起來時,兩頭的風口板,也叫舌头,一掀一掀的。风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家家户户必备的家什,那时我们家在房子的外间支着灶台,灶台有烟道通到睡觉房间的炕里,冬天在做饭的同时把炕烧热了,夏天要用破泥盆等砌个炉灶,俗称“拉炉子”,这两种炉灶都要用到风箱。母亲切菜做饭,我们就要拉风箱,常常是一边拉着风箱,一边还要哄着弟弟、妹妹。 风箱对于小孩子来说是个很神奇的东西,特别是前后两头有个小窗口,里面挂着个小木板,拉起来后发出“呼哒哒、呼哒哒”声音。风箱里由绑着鸡毛带拉杆的木板将风箱隔成两个气室,推的时候,后面的风口板挡着小窗口,拉的时候前面的风口板挡着小窗口,这样一推一拉的往复运动的过程,再用一个接筒传递给炉灶,起到助燃的作用。这可是老祖宗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制作的。有时候火柴盒、顶针之类的小东西没准就让小孩子藏在了风箱里。 風箱用久了,大多是雞毛磨損嚴重,间隙大了,鼓风效果就不好了。听着街上有“扎裹风掀”的吆喝声,就把师傅请来家里拾掇风箱。需要在木板上勒上一些新雞毛,勒鸡毛的线绳要非常结实。兼而修理“挡风板”等一些其他的毛病。记得工钱不是很贵,家家户户都离不开,那时生意还是很不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