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0
- 好友
- 1
- 最后登录
- 2013-10-18
- 听众
- 0
小学一年级
电话 0536-8252799
- wfits币
- 0 个
- 注册时间
- 2013-7-29
- UID
- 91262
|
三更灯火不曾收,
玉脍金齑满市楼。
云外青歌花外笛,
潍州原是小苏州。
---郑板桥
郑板桥曾做过潍坊的县令,这首诗正是乾隆年间他走马上任时所作,是对当时潍坊全景的描绘。暑假在家看电视时,在潍坊台的一个宣传片里第一次听到。当听到朗朗的童声齐声诵读这首诗时,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触动了心底深处某根沉睡多年的弦----作为潍坊人对家乡的热爱和骄傲。从诗里看,潍坊当年一派繁华。所以有“南苏北潍”的盛名,只是,所有繁华俱往矣,现在已经鲜少有人知道“南苏北潍”的说法。不过,潍坊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正逐步被世界所认识,如今人们眼里的潍坊自是另外一种繁华。
潍坊历史悠久,各辈名流灿若星辰。早在7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人在这里生活定居。夏商时代,境内皆有封国,其后历朝历代,潍坊都是重要的政治及经济文化名郡。展开长长的潍坊历史画卷,名流云集,就如一颗颗璀璨星辰,照着潍坊的历史而跃然纸上:齐国政治家晏婴,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北宋画家张择端,北宋著名金石学家赵明诚与夫人李清照,清代内阁大学士刘庸,宋朝宰相寇准,文学家欧阳修、苏轼,现代和当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少敏,文学家王统照、臧克家…… 他们的杰出成就,让世人瞩目,让潍坊人引以为傲。这些历史名人都为潍坊注入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成就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
如今,每一个人外地人听到“潍坊”两个字时,总是会脱口而出:“风筝”。是啊,风筝似乎已经成为潍坊的城市名片。潍坊的风筝早在宋代就开始流行,明代已几乎人人会扎,成为普通百姓娱乐和欣赏的艺术品,明末清初之时,已有幸作为贡品进献宫廷。郑板桥曾有诗云: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经过几百年的悠悠岁月,放眼如今的潍坊,随处可见的风筝卖店,风筝形状的路灯,风筝形状的公交站牌,新建的火车站里悬挂的巨型风筝…我想风筝早已深入人心,不仅被潍坊本地人所认同,也让所有人都知道,风筝背后的真正含义是“潍坊”。今天,潍坊正随着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节,飘向外面的世界。
小时候就常听到这样一句顺口溜: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不如潍坊的萝卜皮。现在,也经常拿这句话跟别人开玩笑。自然,苹果和梨比萝卜皮好吃多了。可是,这句顺口溜却有了新的含义:我们却不能不承认,寿光的蔬菜对潍坊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它也早已是全国的蔬菜基地。从上大学起就远离家乡,一直到现在在外地工作,近几年,每当提到潍坊时,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潍坊。当听到有人如数家珍般说着潍坊的种种,提到寿光的蔬菜更是赞不绝口,我惭愧的同时,一种骄傲的情感油然而生。自己的家乡这样被人认同,又有谁会不骄傲呢?
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民族艺术的奇葩。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始于明朝末期,清朝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民间年画之一。如今,经过四百多年的起起落落,木版年画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被保留和传承下来,在外交中作为国礼赠送外宾,并且与十几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
曾听一个去过潍坊的同事赞叹地说:潍坊的一个县级市的马路都已经修到了三环。话音里有着强烈的羡慕和赞赏。条条大路通潍坊,由此可知,潍坊的经济早已在飞速的发展。如果你坐过青岛始发的火车,你一定看见过椅背上的“潍柴动力”。是啊,潍柴动力不仅是全国内燃机行业的第一品牌,它也成为潍坊经济的一颗强有力的心脏。潍柴的企业精神激励着每一个潍坊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如果你看过电视,你一定看到过新郎-希努儿西服的广告…当越来越多的 “潍坊制造”成为全国名牌,当“潍坊制造”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越来越强大,当“潍坊制造”在国内外市场的地位越来越坚实,潍坊的经济就像天空中的风筝越飞越高...
除此之外,龙骨涧的恐龙化石宝库、明代赵秉忠中状元的殿试试卷原件、苏埠屯的墓群、昌乐的蓝宝石、木鱼石、民间的扑灰年画、剪纸、风景秀美的沂山、云门山、浓缩美景的十笏园…所有这些,都是潍坊这副美丽画卷上不可缺少的重重一笔。
虽远在他乡,却为家乡的过去、现在和未知的将来感到无比的自豪。在每一个梦回的午夜,静静地思念故乡。正如席慕容在她的《七里香》里所写到的: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的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