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微斯人 于 2015-8-8 09:43 编辑
未曾谋面的大哥,你在哪儿
| 台胞潘鲁潍为完成父亲遗愿,来潍寻找同父异母大哥
|
|
潍县人潘德山26岁时跟随国民党军队到台湾后,直至去世也没有回到家乡。如今,潘德山的儿子潘鲁潍为完成父亲的遗愿,来潍寻亲。8月6日,记者见到了潘鲁潍,听他讲述了父亲的故事。
至死没能回故土
6日,记者见到了潘鲁潍。潘鲁潍今年46岁,从中国台湾高雄市一路辗转来到潍坊。他说这次来潍寻亲,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
“我父亲是国民党海军陆战队的战士。”潘鲁潍说,他父亲名叫潘德山(音),爷爷叫潘竹坡。父亲潘德山于1923年12月21日出生在潍县,在抗日战争爆发时参了军。“父亲加入了国民党,参军后曾在青岛住过几年。”潘鲁潍告诉记者,父亲后期改名为潘勤俭,并在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到中国台湾,“父亲到了台湾后,一路颠沛流离来到台湾屏东县的乡下,与我母亲相识后在屏东县定居下来”。
潘鲁潍说,父亲此后一直生活在台湾,在聊天时经常流露出对老家潍县的思念。“因为当时的两岸形势,父亲不能回到家乡。”潘鲁潍说,1987年,台湾允许老兵回乡探亲,但是父亲没能等到那个时候。
曾在潍娶妻生子
在潘鲁潍提供的一张照片上,潘德山留着胡子,面带笑容,是典型的山东大汉。潘鲁潍说,父亲身高约190厘米,平时很少主动提起老家的事。“我觉得父亲是怕提起往事,思乡之情会更强烈。”潘鲁潍说,父亲去世后,他就决定回到父亲的家乡寻亲,为此他一直在搜集资料。
“我找到了当时父亲在屏东县的户籍登记簿。”潘鲁潍说,户籍登记簿上除了父亲的姓名、出生年月及祖父祖母的姓名外,还可以看出父亲在家中排行老三,“父亲说过他有一个妹妹,但是家中兄弟姐妹共有几人无法确定”。
潘鲁潍说,父亲当时在潍县已经结婚,并且与当时的妻子育有一子,当年父亲从青岛到台湾时,孩子三四岁大,“如果大哥还健在,已经70多岁了”。
“父亲临终前曾让我记下老家的地址。”潘鲁潍说,他将地址写在了本子上,“遗憾的是,后来搬家本子弄丢了,只记得地址中有一条路名为‘中山路’”。
千里寻亲不言弃
潘鲁潍于4日来到潍坊后,立即与市台办联系。市台办的工作人员得知他的来意后,多方查阅信息,帮助他找寻亲人。
市台办的工作人员表示,潘德山的亲人在潘姓聚集的自然村或乡镇居住的可能性比较大,寒亭区和经济区各有一个潘姓自然村,分别为寒亭区固堤街道的潘家庵村和经济区双杨街道的潘家村。“现在潘家庵村已经排除,潘家村正在搜索中。”工作人员说,他们会尽力在全市帮助潘鲁潍寻找亲人。
潘鲁潍在酒店里休息时,看到了央视的《等着我》寻亲栏目。“我看到之后非常感动,亲人分离多年,相见的一刻让很多人动容。”潘鲁潍说,他希望能在潍坊找到自己的大哥,让自己身在台湾也能有一份对家乡的思念,“无论是要寻找一年、两年,甚至寻找几年,我都不会放弃。” 文/图 本报记者张帆 实习生 刘莹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