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为对经潍坊北站的相关铁路、轨道线路统筹布局,对周边用地进行控制,合理安排各类交通设施,实现各种交通工具的完美换乘,2015年4月,潍坊市规划局委托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济青高铁潍坊北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该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为落实城乡规划的民主决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体制,增加规划的公开性、透明性,确保规划方案更加科学、规范,现对规划方案进行公示,欢迎广大市民积极献言献策。
《济青高铁潍坊北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 批前公示
公示时间截止到2016年8月18日,可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形式反馈意见。
详细内容可以登录网站http://ghj.weifang.gov.cn查询。 联系电话:8080699 电子邮箱:wfghjszk@163.com
一、基本情况1、规划范围为充分考虑潍坊北站枢纽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本次规划分为区域研究和核心区设计两个层次。区域研究范围:西至上港路,北至规划兴安街,东至规划寒浞路,南至清源东街,约19平方公里,主要针对北站枢纽区域道路系统及功能布局提出建议。核心区设计范围:禹王北街以北,规划盛泰街以南,潍县北路以东,规划幸福路以西地块,总用地面积约2.7平方公里。
2、规划背景
济青高铁潍坊北站不仅有已经开工建设的济青高铁,以及连接烟台方向的潍莱高铁经过,还规划有京沪高铁东线途径,同时也是中心城区至滨海轨道R1线和中心城区地铁1号线的换乘站,是城市极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二、区域研究范围规划1、区域道路系统通过梳理区域道路系统,实现交通枢纽与城市的便捷联系。
规划潍县北路、北海路、盛泰街、丰华路为城市主干道;幸福路、渤海路等为城市次干道。与铁路部门相协调做好涵洞预留工作,在站房东西两侧各预留一条12米的穿铁路通道,确保南北向交通有效衔接。规划禹王北街(潍县北路至丰华路段)采用高架式,以全互通与半互通形式连接其他道路。
2、区域功能结构着眼潍坊市长远发展的需要,从产业发展、交通组织等方面考虑,功能结构确定为“一心一轴五区”。
一心:集高铁、地铁、轨道交通、公交车站以及长途汽车站为一体的交通枢纽核心;
一轴:城市发展轴;
五区:以高铁站为主要核心发展的主要核心区、依托高铁枢纽形成的生产物流区、衔接食品谷功能区的生产物流区、与寒亭相呼应的城市居住区以及配套居住区。
三、核心区规划设计1、规划目标
区域交通枢纽:打造胶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区域性交通枢纽,集高速铁路、轨道交通、公路交通以及公共交通为一体。
城市增长极核:围绕交通枢纽布局高铁服务、商务金融、文化交流以及创新服务等功能,定位城市副中心之一。
2、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一核、两谷、三圈层”的功能结构。
一核:以潍坊北站作为高铁枢纽核。
两谷:南北向以城市公园、文化建筑、创意基地组成的文化创意谷;东西向金融服务、商务综合体、企业总部一体的金融商贸谷。
三圈层:第一圈层是高铁站点、公交首末站、长途客运站及出租车、社会停车场组成的交通枢纽区;第二圈层是文化创意和金融商务为主的复合商务区;第三圈层是产城一体、职住平衡的产城配套区。规划形成“一核、两谷、三圈层”的功能结构。
3、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融入“高密度、窄马路、功能复合、业态多元以及公共交通导向”等多种设计策略,打造一个多元化的智慧城市。
中心区除枢纽用地外,主要为商业商务用地,布置了多元化的业态:会展中心、总部办公、生态公园、SOHO、酒店、金融中心、商业综合体等。
4、形态引控在土地用地性质的基础上考虑城市“业态多元复合、空间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对不同用地的建筑高度、强度、开放空间以及天际线做出了一定的形态引控,营造舒适的城市空间。
5、枢纽布局
潍坊北站南侧规划有长途汽车站与公交车站,另有轨道交通于南广场,南北广场下均设置社会停车场和出租车场,乘客可在枢纽区无缝换乘。南广场枢纽总体布局如图所示。其中中心城区轨道交通1号线和连接滨海的R1线南北向下穿站房,换乘厅设置在南广场地下一层。
6、交通组织城市送站客流经禹王北街在幸福路立交进入枢纽,高架进站落客。
出租车落客后连续右转进入负一层出租车蓄车场,接客后向西驶出枢纽。
社会车辆接客沿友谊路南向或者沿幸福路在新溥路口左转往西进入枢纽地下车库,接客后驶出。
城市公交车沿潍县北路在新溥路右转往东进入枢纽公交车站,遵循“右进右出”原则驶出。
城市长途客车沿盛泰路、丰华路在新溥路口右转往西进入枢纽长途客运站,遵循“右进右出”原则驶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