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何以推动?百姓满意是关键。当前,临朐加快新农村建设而普及的新型社区服务,让当地的农村发生巨大嬗变,幸福频频敲击广大农村地区群众之门。
原来等半天的事现在几分钟搞定6月18日下午3点刚过,急匆匆赶到东城齐家庙社区办理返乡务工证明的董光启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把来意告诉值班人员张兆红。张兆红听明来意,答复说:“这个证明需要管区主任审核,他正好下村了,你稍等,我马上电话联系。” 一听这话,老董嘴里嘟囔了起来:“难道要等他回来才盖章?这得耽误多少工夫?”听到这话,张兆红笑着说:“不用急,几分钟的事。”她拿起手机,熟练地将相关证件拍照,然后打开在线审批软件提交申请。不到五分钟,张兆红的软件平台显示,此申请已通过管区主任扈涛的在线审核。得到授权,她麻利地把董光启的证明办好。 除了在线审批平台,临朐大力普及的新型社区服务还包含了QQ圈、微信群等平台,力求方便民众。 当然,对于部分不习惯使用上述平台的群众来说,社区实体化“一站式”服务,更让他们放心。在齐家庙社区,面积不大的大院里,“配置”齐全:服务中心、计生服务室……足足“八室一厅”,信访接待、劳动保障等服务项目全覆盖。
有事打“365”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小到水电费代缴、小麦补贴代领,大到宅基地**、孩子落户……群众需要啥服务,社区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山旺镇开通社区工作“直通车”和社区服务“365”电话,使为民服务链条进一步延伸、服务半径进一步拓展。 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服务在基层扎根,这个镇为6个社区统一配备了尾号为365的热线电话,寓意365天不停歇为群众提供服务,打造24小时不下班的党委、政府。 结合社区服务范围,他们为每个社区配备了数量标有“社区服务”字样的电动汽车,更加方便地开展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确保联系群众“最远一户人”,构筑起了“横到边、竖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镇、社区、中心村三级服务网络。
加强乡村文明建设丰富百姓生活“这是一条南北路,堵着个破屋没人住,南来北往真别扭——要拆除。”台上4个农家汉子和着节拍、敲着锣鼓、演着“三句半”,台下是里三层外三层的乡里乡亲。一场才艺大赛的冠军争夺赛,让蒋峪镇刘家营村文体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这样的场景在年前还难以想象。因为那时刘家营村的文体广场只是一片荒地。刘家营村党支部书记刘佃成说,靠着政府奖励一部分、村集体筹措一部分、在外打工的村民捐助一部分,花了25万元、36天就建起来了。 蒋峪镇所辖8个社区76个行政村,村村都有因地制宜建设的文体广场。蒋峪镇为此已累计拨付财政资金1700多万元。 如今的临朐,345个中心村及社区全部建成文化大院,不算草根剧团、民间艺人,活跃在乡村一线的文艺骨干就有4000余名,让一向沉寂的农村夜晚沸腾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