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5-24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日战争时期,堂祖于绍庆(于官人之子)在德国留学,获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投身于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之中,当日寇向我长城一线进攻并先后占领古北口、喜峰口重要关隘之际,于绍庆以河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身份亲率医疗队赴抗日前线作救护工作,竭尽医务人员救死扶伤之职责。1940年军医学校组织战地考察团,任命军医监教务处少将处长于绍庆为团长,冒着敌机狂轰滥炸的危险不顾个人安危艰苦跋涉于湘、赣、粤等地实地考察军医业务。1943年秋,我国派远征军去缅甸,需要外科人员,当时贵阳红十字会会长(前外交部长)派于绍庆领队率资深专家及护士十三人组成“远征军外科游动手术队”由贵州出发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去云南、缅甸为远征军服务,个人的生死安危早已置之度外。胜利完成任务后,远征军总司令吴汉骞授予绍庆少将参议名义,以示尊崇。作为一名医学界高级领导人面对民族危亡,能大义身先,慷慨赴国,其爱国之心,民族气节,令子孙后人铭刻脑际,永世难忘。
“南北议和”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一些老同盟会员便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走实业救国的道路。三曾祖于均生卖掉土地200亩筹资三万元购置了全套日本生产的机器,建立了“大华染厂”成为潍县第一家机械染布企业,为潍县成为华北有名的染织基地奠定了基础。祖父于宗汉则与同盟会员张正坊、张传一、曹星五、张逸仙等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创办了“阜济林务公司”以开发东北林业,这是我国最早的由同盟会员,日本留学生创办的民族企业之一。这些工厂和公司都因断然拒绝与日伪合办而惨淡经营或被迫关闭,祖辈铮铮铁骨,宁折不弯的民族气节可见一斑。
“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于开学校”,兴办学校重教育人,在我于氏家族已蔚然成风,代代相传。
《潍县志稿》“人物、义行”中记载二十世祖振浩(占鳌)任永平府经历,其父去世,他回故里守丧,适逢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第二年又强迫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此变让振浩太祖愤懑不已,他深感只有兴学育才,才能使国家走上国富民强之道路,于是他倡议捐款办学并与其堂兄振铎(均生之父)捐巨款在家乡兴办了两等小学堂,并附设师范班,传授知识以储备师资力量。民国初年,家乡一些道德仁义之士多出于于氏学校。
三曾祖均生,日本留学回国后在于氏学校任校长,聘请留日同学、同盟会员任教师,自编课本在青少年中宣传反对满清,提倡共和的进步思想。我党早期左联文化革命运动领导人之一,张眺烈士少年时便就读于该校。
1925年寒亭于氏亲宗又联合出资创立寒亭“东明中学”,三祖父宗华首任学校校长,任课老师不乏留日归乡人才,开设数、理、化学科,为地方首开西学东渐,洋为中用之先河。
我于氏家族承祖宗恩德与风范,一向重视教育,培养后代,学有卓研者不计其数,只能略举几例:一代学人,堂祖于绍庆1898年生于寒亭,就读同济大学医学院,1918年赴德国留学,荣获博士学位,归国后以所学报效祖国。其子女载果、载英、文婷皆为大学毕业,学有所成。二十一世祖镜人,1895年生于寒亭,北大化学系毕业。其次子炳庆1922年生于北平,中国大学化学系毕业,为中外驰名的橡胶综合技术专家,被美国耐克公司以博士身份与待遇聘用。其重学有传培养出新材料学博士,高分子、电脑硕士等众多新学领域的贤惠英才后代。
堂伯载毅遵其祖父官人之教“宁为良医,不为良相”勤学苦读,后为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院长,广东省第四医院院长,年高辞职,市政府在其辞呈中批誉:高风亮节。于氏家族人才济济,在此不再一一而举。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如今政府投资将于氏宅院修复一新,把一处集艺术、文化、建筑趣味于一体的人文景观贡献于世人,作为于氏后人的我们备感欣慰,先辈若有在天之灵也会含笑九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