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搜索
查看: 10760|回复: 0

聚焦┃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尘封的古老文化重放异彩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

回帖

2万

积分

高三

wfits币
8718 个
注册时间
2016-2-24
UID
115842
QQ
发表于 2017-10-14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语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出台2015年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在城市非物质文化指数排名榜上,我市位居全国二线城市首位。精美的仿古铜制品、奇巧的核雕艺术品、质朴的木版年画、曲调悠长的周姑戏……这些源远流长的艺术,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不仅是潍坊历史文明的见证,也是历代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这些散落在民间的瑰宝,在全社会的共同保护下,成为生活在潍坊这片土地上人们共同的乡愁记忆。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效途径,践行非遗融入现代生活、非遗融入现代文创产业、非遗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个融入”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保护区建设模式。


640.webp.jpg

挖掘,让“非遗”走出深闺

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文化差异造就了形形色色、别致多样的书画、戏曲、技艺和歌舞,这些迥异的“文化基因”,无一不蕴藏着时代变迁的印记、记录着民族兴衰的历史。


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如何透过厚重的历史文化,充分发掘和保护我市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精髓,让那些尘封或即将消失的珍贵文化遗产重新焕发光彩?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广大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市围绕保护文化遗产,挖掘文化内涵,发展旅游文化产业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子。


自2010年11月,文化部批准的第九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以来,我市将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纳入地方发展规划、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先后评审公布了五批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数量达183项,占全市非遗的半壁江山。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带动社会自筹,累计投入210多亿元用于文化生态保护和非遗项目传承传播。《潍坊市文物保护条例》《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相继进入地方立法计划,为传统工艺保护传承提供了政策保障。截至目前,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已建成规范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所28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14个、校园传承教育基地8个,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性传习中心30处,打造了杨家埠民俗大观园、高密东北乡红高粱影视基地、中国现代风筝产业基地等20多个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为主题的大型文化园区,建成了潍坊风筝博物馆、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30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性专题博物馆、展示厅。

通过每年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对濒危项目列出清单,及时掌握存续状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以来,已对诸城派古琴、潍坊核雕、高密茂腔、青州八角鼓等6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项目进行了有效抢救,让这些项目重新焕发了生命力。从2015年起,每年投资15万元用于“九千绣花女”培训工程,现经过抢救性保护,已培训学员2000多名。通过资金扶持、技艺培训等有效措施,提高了潍坊核雕文化的影响力和核雕艺人的社会地位。短短5年时间,核雕艺人从寥寥数人发展到400多人,核雕价格翻了几十倍。


640.webp (1).jpg

创新,让“非遗”历久弥新

9月14日,2017中国·潍坊传统工艺创意设计博览周上,以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妇好为原型,融合了潍坊风筝元素的核雕作品《破晓》,引得众多观众驻足。

方寸间,妇好抓着一根30环的锁链,锁链环环相扣连在一只翱翔在空中的风筝上。整个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套作品表达的是破晓时分,妇好攻打城池的情景。”作者希今介绍。该作品不仅获得第二届传统工艺创意设计大赛最佳创意奖,还获得了第二届潍坊核雕技艺大赛金奖。

“创意改变生活,设计促进传承。”去年,首届传统工艺创意设计大赛共征集作品千余件,许多作品成为了新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和市场新的文化需求。今年,第二届传统工艺创意设计大赛,通过创意设计,促进优秀工艺和元素的恢复和发展,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体现了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的创意和理念。

通过交流项目开发,我市同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先进理念,提高项目创新能力。与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签署《海峡两岸文创产业发展与交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百工百艺”潍坊非遗项目创新工程合作协议》,推动两岸文创产业的合作发展。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等项目与欧莱雅,柳疃丝绸与爱玛士、阿玛尼的合作,将传统工艺推向了国际舞台。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传统工艺类企业和家庭作坊达到1847个,年产值达到250多亿元,安排就业总人数5万多人。通过衍生品开发,传统工艺市场功能日益凸显,产业规模越做越大。一大批以年画、剪纸、红木嵌银等工艺元素研发的文创衍生品纷纷问世,以“潍物”为代表的文创品牌,将非遗故事在各种生活用品中讲述传播,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风筝、年画、核雕、嵌银等项目已成为城市文化名片,更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内容。


传承,让“非遗”后继有人

我市丰富的非遗资源,犹如一座巨大的宝库。宝藏的传承和保护,离不开全社会共同参与。在潍坊,越来越多的由社会组织、大中专院校、企业等发起的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活动,体现着社会公众的文化自觉意识。

通过命名市级非遗传习所,在有效保护传承非遗项目的基础上,鼓励在手工技艺项目比较集中的地区适当开发非遗项目的经济效益,建立传承基地和生产园区。目前,我市依托保护区特色项目资源,借助社会力量参与投资,规划建设杨家埠民间艺术等一批非遗产业化生产性保护基地,规划建设安丘齐鲁酒地文化、青州红丝砚、临朐奇石和雕塑文化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传统文化产品展卖区,扶持风筝、年画、剪纸、嵌银等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非遗项目传承人实现产业化发展,使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开发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批发展良好的非遗项目产业集群,推动了非遗开发与保护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

着力打造了一批以传统文化项目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区,融文化展示、文化旅游、文化体验、文化产品销售于一身的文化景点,成为推广潍坊民间艺术产品的重要载体。

组织实施了非遗师徒传承“百乡千人扶持计划”,全市百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收徒达4000多人。同时,组织非遗社会传习讲堂30个,年均培训500多名传承人和非遗保护业务骨干。通过传承人群培训、技术职称评定、赛事荣誉评选等方式,形成了技艺大师、代表性传承人、从业者三级形态的传承人梯队,为传统工艺产业化发展搭建了传习、培训、竞技、教育四个平台。


记者:王莹、潘来奎
来源:潍坊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投诉举报|客服微信号:ppm0536|今潍网-潍坊论坛 ( 鲁ICP备14032312号 )

GMT+8, 2024-11-23 06:44 , Processed in 0.073031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