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移风易俗,刹住讲排场比阔气、盲目攀比之风,是得民心、顺民意的惠民工程,也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减负”工程。各县市区围绕移风易俗狠抓工作推进,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
日前,据了解,潍城区每月抽取320个样本进行移风易俗电话满意度测评,对镇街排出名次,对发现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整改;昌乐县户户签订守约协议,制定《移风易俗党员干部十不准》,白事全部取消三日葬,上午去世的当日葬,下午去世的第二日上午葬,婚事倡导政府举办集体婚礼,新人及亲友共用自助餐。
但同时,在基层采访调查中发现,农民消费第一支出是食品,此外,在过去看病支出排在第二位,现在不少农民第二位的支出是人情礼金。这反映出,我市移风易俗行动开展以来,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移风易俗知易行难,难在何处?
婚丧嫁娶要有人情味,但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让一些农民背上了沉重的人情债,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天价彩礼、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及有悖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的现象。
近年来我市在治理高价彩礼上频频发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办理喜事方面,个别地方索要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互相攀比问题仍有存在,群众对挤压彩礼攀升空间的呼声依然很高。
目前大部分县市区都制定了彩礼指导标准,大多控制在3万元以内,对婚宴桌数、迎亲车辆、烟酒等也都设定了具体限制,并要求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对不遵守“硬杠杠”的村民,村委会将减免其有关福利,并取消其家庭或个人参评“和谐五星”“好婆婆”“好媳妇”等荣誉资格。
“对要了高彩礼的,村里会去找女方家里谈。现在村里彩礼比过去少了差不多有一半。不过这是娶的本地姑娘,如果是娶外地媳妇,省外甚至本省也还是会有不少地方彩礼超过十几万元。”昌乐县红河镇一位工作人员介绍。
安丘市辉渠镇一位村党支部书记说,高价彩礼节节攀升的状况得到了遏制,前几年很多是十几万元,近几年基本都在十万元以内。“不过与村民收入相比较,十万元左右的彩礼,仍然是让许多农村家庭‘因婚致贫’。”
尤其在经济条件仍较落后的一些县市区,如临朐嵩山旅游区、青州庙子镇,多年来形成“外来媳妇留不下、本村闺女盼外出”的情况,男女比例失调助推了高价彩礼需求。“谁家彩礼高选谁家,穷人家庭娶媳妇最难。”一位村干部说,越是经济贫困的村,越没人愿意嫁过去,除非愿出高价彩礼。
市中院一位工作人员说,目前,彩礼相关纠纷虽然仅占到我市整个婚姻家庭二审案件的一成左右,但此类案件近几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彩礼价格增长速度快,彩礼钱从一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还不包括首饰等名目繁多的花费。
不少地方还存在“公开一个价、私下一个价”的现象。青州市庙子镇一位工作人员了解到,不少群众认为,彩礼本来是两家人商量的结果,第三方介入难免引起误会。同时,双方家庭谈彩礼,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此,一些家庭不愿积极配合,不利于红白理事会开展工作。
在农村红白喜事中,个别地方仍然存在攀比浪费现象,部分群众在婚车使用、彩礼、宴请等方面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有的地方办理红白事时,参与范围过大,造成群众参与频次过多,累计起来数额较大,形成一定负担;在办理丧事方面,个别地方披麻戴孝、吹喇叭、扎制封建丧葬用品、城区撒纸钱、农村搭灵棚,甚至结阴亲等问题仍有存在;一些婚庆机构、丧葬中介、丧葬车主和村内人员,出于利益需求,人为诱导高价消费,影响了移风易俗工作和社会风气改善。
红白理事会发挥作用是关键
推选红白理事会是移风易俗的基础工作,理事会能不能具有代表性,能不能发挥作用,是开展好移风易俗活动的关键。全市8596个村居全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覆盖率达100%。以镇为单位对红白理事会成员进行集中培训,2018年全市共培训29860人,培训率达100%。
虽然大多数县市区制定完善了红白理事会章程、理事会程序、红白公事办事标准等制度规范,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但一些组织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以前很多地方也统计过红白理事会建设情况,但红白理事会的人员名单,不少是村干部“闭门造车”出来的,名单上的人很多都没有经过公开选举,名单也是为了应付检查、弄虚作假。
“在我们村,杨姓与刘姓是大姓,占了村里人口八成左右,大姓的家族一般不愿意找红白理事会,自己家族的红白喜事找家族中德高望重的人做‘大总管’就办好了,除了这两大姓氏外的十几户人家,找红白理事会。”一位老家是安丘市凌河镇的市直部门工作人员说。
红白理事会在一些地方不能真正发挥作用,究其原因,是因为有的村红白理事会人员组成不合理、群众认可度不高;有的红白理事会办理流程和规范过于简单粗糙,以宏观倡导为主,缺乏量化要求,可操作性不强;有些村规民约千篇一律、内容空泛、不接地气,没有量化要求,没有与村居治理、村民福利待遇等有机结合,可操作性不强;有的虽然将移风易俗纳入了村规民约,但在实践中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停留在纸面上。
探索更柔性的激励约束机制
移风易俗根本上是破除陋俗。但一些陈规陋俗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掉,必须要树立新风能取而代之,如举办集体婚礼、旅游结婚,制定一种乡规民俗等,只要成为社会共识,陋俗势必会被改变。
基层不少干部群众认为,治理婚嫁歪风想要立竿见影难度较大,单纯通过宣传引导难以彻底根除顽疾,必须探索更柔性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用群众乐于接受的办法来化解矛盾。
多措并举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落后地区高彩礼的根本手段。高价彩礼表面是婚俗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经济落后是女性不愿嫁入一些地区的主要原因,应因地制宜促进当地产业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能找到工作,吸纳青年农民就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彩礼需求。
柔性管理与刚性约束相统一,不仅要有得民心的“软措施”,也要切实做好行业“硬”监管。如寿光市深入开展“文明信用创评”,将移风易俗执行好的家庭纳入文明信用户,并在农商银行系统贷款中给予利率优惠;高密市部分村庄推行“道德银行”,把移风易俗作为加分因素,分户开设道德银行账户,根据积分多少兑换相应物品;在昌乐县,由县民政局负责,重点加强对婚庆公司制定婚礼流程、标准的监督和对司仪的教育培训管理,严格控制在县定标准之内,严禁引导攀比消费、设立低俗项目,提倡提供健康向上、文明简约的婚礼模式。
创新百姓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是移风易俗、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安丘市辉渠镇绪泉村了解到,去年春节,当地农民将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的观念融入自导自演的戏曲和舞蹈中,节假日期间在村中文化广场演出。一年多来,文明新风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基层干部建议,教育形式既要有创新思路,又要有本土特色,才能助推新风尚在基层生根。
形成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是保障移风易俗的长效机制。采访中许多基层干部认为,婚丧嫁娶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大事,不是越简单越好,婚事要喜庆欢乐,丧事要庄重肃穆,要保留必要的仪式感。节俭不等于简单,文明不是不要传统。移风易俗是在尊重、传承传统风俗习俗基础上的“扬弃”,绝不是“一简了之”“一禁了之”,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风俗传统,制定切实可行,能落实到位的村规民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也不是一春之暖。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要在实际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每一个步骤上细心体察群众的情感,认真考虑群众的意愿,把群众是否“真情拥护”“真正愿意”“真心高兴”作为工作成效的判断准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