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在封建制度的桎梏下将要走完其漫长的黑暗路程的年代,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让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开始登上政治的舞台,他就是——袁世凯。
如果问重回近代,你愿意做谁,我要说,我要成为最有权力,最能改变中国命运的人物,无疑,这个人物是袁世凯。如果非得给袁世凯归属一个派别,他不是维新派,不是保守派,不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只能说他身上有多者的影子,各个派别都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派别都对其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也是因为如此,袁世凯能够在各派之间从容来去,转换角色。 袁世凯生逢乱世,甲午战争后开始操办新式陆军。在山东上任时,袁世凯打击义和团,第二年的八国联军侵华,袁世凯统治下的山东社会稳定,免受战乱之苦。清末新政中,负责主要的操练新军,很快一个以他为首的北洋军政集团形成了,而后,光绪慈禧病死,袁被解除官职。再后来,埋入棺材半步的清廷重新启用袁世凯。 武昌起义一声炮响,南方各省纷纷独立,袁世凯率领的新军战斗力很强,对革命党人造成巨大损失。袁世凯知道清廷气数已尽,与革命党人谈判,最后逼清帝退位,在北京就职大总统。此时是1912年3月10日。 虽然此时他所就职的大总统权力被极大地削减,但是,新军的领导权还在他的手中,这是当时的中国最具战斗力量的部队。封建统治已经被推倒,中华虽然仍然存在军阀割据,但是总体来说形势是好的。随后他推行了一系列的加强中央集权与自身权力的措施,其中也不乏一些招人反对的措施。但他坚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同时积极与列强交涉,维持了中国对蒙古和西藏的主权。维持国家主权的人,不论是谁,他一定会受到历史的褒奖。积极发展民族工业,统一货币,铸造“袁世凯银元”(又称袁大头)。整理和健全财政税收制度,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同年成立了审判官吏贪污罪行平政院。通过对近代史的学习,我们知道民族工业的力量和发展是迅速的,他们还是一直不可忽视的力量,塑造好的国内外环境,对于工业发展,增加税收有莫大的好处。 1914年到1915年是风云变幻的两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1914年5月正式推出新的《袁氏记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之后再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任期10年,任届没有限制,可指定三个新总统候选人。之后,日本人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依照当时的实力,中国尚且不可与日本一战。不过,一战的爆发给提供了相对好的国际环境。袁世凯只是将希望寄托于列强对日本施压,忽略了国内民众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希望列强干涉的幻想破灭,便以中国无力抵御外侮为理由,于1915年5月9日递交复文表示除第五项各条容日后协商外,接受日本的要求。5月25日在北京签订了所谓“中日条约”和“换文”。袁在这个这个秘密的条约以后一旦曝光,后果对于袁世凯是致命性的。 我认为他在1914年之前所做的大部分都是正确的。接下来的在半殖民的半封建下的中国应该怎么办。1914年开始,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一战已经爆发,中国的参战是以人力参战为主,所以得到列强很多武器和金钱的支持。此时的袁世凯不应忽视广大人民内心对于帝制与君主制其实都是反对的,君主制在这个时期不顺应中国历史的发展。袁世凯想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军阀割据,不应该以称帝这种方式,另外不宜太着急,权力的削减要慢慢来,一个个来。称帝的话,让全国的人把矛头都指向袁。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袁不称帝,一定能够多活几年。
在一战这个时期,被称为民族工业发展的春天。在这个时候,袁有足够的资本的空间去扩充自己的资本,繁荣国家。如果我是袁世凯。在政治上,依照孙中山所述的三民主义、五族共和的精神,团结全国的力量。经济上,大力扶持民族实业的发展,开矿筑路,通电报电话,统一货币,打击投机倒把垄断行为。军事上,扩充新军,大量采购新式武器,重建新海军四年足够缔造一直强大的军队。毕竟,拳头才是硬道理。思想上,做到全国范围内对于图强救亡的思想统一,各界以募捐等方式为国防出钱出力。教育上,扩大大学堂规模,选派留学生赴英法德美等国学习先进知识。外交上,展开积极的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一切非掠夺性的投资。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是近代的一个主题。谁能做到这,谁就能被人民所拥戴。 日本对于中国的掠夺实在太深,我是袁世凯,我会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以各路军阀,全国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举全国之力与日本一战,努力增取俄国的帮助。战争是促进全国走向团结统一的最佳手段。我们有理由相信,举国之战没有失败。一战而胜后,在亚洲中华必将迅速崛起,这样,中国近代史不知道会被缩短多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