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性社交时代的 “爱”
微性基于社交媒体,不再与婚姻、道德、责任这些概念搅和在一起,却常被拿来作为公共谈资、营销手段。在“熟人社会”,有交集才有相处,有相处才有感情发生。你想谈一次恋爱,首先要在同学、同事、邻居里搜个遍,可你的圈子永远比你所需要的要小。 从“熟人社会”过渡到“陌生人社会”,新兴的各种社交媒体提供了最佳的“陌生人社会”社交解决方案,你依然需要一遍遍搜索、刷新——但只要盯牢手机、平板就好了:独自摇一摇,就可以摇出炮友。 微性社交,免费、快速、随时随地、声情并茂,使你的虚拟交际圈远胜于你的实际生活。最重要的是,它为内向的你打开了外向的窗,为外向的你打开了狂野的门,奔向陌生的美丽新世界。 你几乎就要相信艳遇近在咫尺,爱情唾手可得,而婚姻拥有无数的选择项。你手上的通信终端,通过装载的一个个微小的社交软件(如微信、易信、陌陌等),改变着人们表达情与欲的方式,更快速却不持久,更私人却不私密,灵更少肉更多。 微性社交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性情DJ,这个终端是由你自己掌握的,你选择听众,选择表达的内容,随时决定开始还是暂停。当你厌倦了,就让手机进入勿扰模式,可以拉黑、举报、隐身、静音,一切全在你的掌握之中。 不过,工具是机械的,它只能提供近似你要求的选择。在打开终端,你所能搜索到的上百个都是差不多类型的文艺青年,还需要你细心从中找到自己的 “菜”。而关于艳遇的想法是这样幻灭的——你好不容易发现一个0.2公里处各种硬件条件都符合的美女帅哥,仔细辨认却发现是上回那个跟你抢车位的死党。 在微性社交时代里,我们关于爱情的一切想象,都是商业社会教给我们的。你看过青蛙变王子的故事,可现实生活中的青蛙却经常成为婚托、酒托、宾馆托的猎物。除了用手机去寻找貌似合适的人,我们不知道还能做点什么,就算找到了貌似合适的人,下一步又该怎么办? “我一生中遇到过成千上万个身体,并对其中的数百个产生欲望,但我真正爱上的只有一个。”罗兰•巴特在《恋人絮语》中写道。夹杂了每个人特殊欲望的微性时代,头像上年轻的面孔和他们亲手写下的自白是对两性关系最好的注脚。打开社交终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发生兴趣首先是从一张指甲盖大的头像(男的基本坐车里,女的45度角最常见)开始,如果男的不是装备炫目、女的不是姿容艳丽,很少有人感兴趣,看看周围的陌生人,九成是长刘海或者飞机头的年轻人和PS大眼嘟嘴的美少女。 “姑娘,我掐指一算,你命里缺我啊!”男人们卖力表现,花样百出。“本人已有老婆,陌生美眉勿扰”,写着这样签名的人大多是特别需要在另一半盯人防守的情况下还有猛女来袭;“敢不敢和我来一次XX约会”,这男人在使用激将法;“失恋,好想找人说个话”…… 相比起来,女孩们只要头像可人,就会有人说喜欢你,求交往,满足你的虚荣心,使你飘飘然。但是要动真格的,女孩又谨慎现实得多,又回到征婚的老路上。“几乎不回的,不用M我”,她的潜台词是“见不到土豪,休得美人心”;“蕙质兰心(无真实头像不聊)”,她告诉你一句空话,却要你回报真相;“三无(没钱没房没车)人员勿扰”,这是真心话,但住别墅开宝马的就是好人吗?微信、陌陌上的女孩要的都差不多,迷惘也相似:“是你有问题,还是人家的要求太高?” 微性社交,不只是扩大交际圈这么简单,它可以杀死你的寂寞,填充你的垃圾时间,并让你得到大量似是而非的新资讯。在这里,“性”越来越微不足道,“爱”越来越浅尝辄止,不再与婚姻、道德、责任这些概念搅和在一起,随时开始,随时终止。
声明: 人生有风险,上网需谨慎。本文不暗示、鼓励、支持或映射读者作出生活方式、婚姻交友、股票债券买卖、子女教育的积极或消极判断,未成年人请在监护人陪同下阅读本帖。跟帖、转帖行为并不象征本人同意、支持、反对,或了解、知晓文中观点,故本人不对以上内容负法律责任 (包括民法、刑法或婚姻法及文中堤及或未堤及之法)。 本文严禁用于任何形式商业谋利,谢绝任何狗仔、侦探、间谍、猎头、黑客联系,谢绝任何黄金、有价证券、外币、古玩的赠予。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请立即关闭网页,请看帖、转帖者一律24小时内自觉、主动、完全忘记。 如编辑发现本帖有违法嫌疑,请及时删帖(因不及时删帖而引起的法律纠纷本人概不负责)。
对文章有任何异议,请联系作者,请勿跨秒、跨分、跨时、跨日、跨周、跨月、跨年、跨代、跨世纪、跨版、跨论坛、跨村、跨乡、跨县、跨市、跨省、跨国、跨地球、跨太阳系抓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