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
- wfits币
- 4863 个
- 注册时间
- 2013-8-31
- UID
- 92099
|
◎70岁的王召燕每天骑自行车三个多小时从固堤进城 ◎卖不完菜不回家,就在街头凑合一晚
7月1日,记者在奎文区东风东街与新华路路口处发现,一位年迈的老太太蹲坐在石阶上,前方地面上的废纸壳上摆放着一小袋一小袋的野苦菜,不时有路过市民停下来询问,并掏钱买上两三包。经常买老太太野菜的市民王大爷告诉记者,老太太每天骑自行车往返寒亭固堤与城区之间。老人不识字,记者与其沟通得知,她叫王召燕(音),老伴名叫朱弘毅(音),家中一子二女虽都已成婚但是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老伴每天在村里挖野菜,王老太就骑着自行车把野菜拿到城里摆摊售卖,如今已经一年多时间。
讲述
不想给孩子们增加负担,路边摆摊卖野菜
老太太满头白发,穿着干净利索,土黄色的脸上布满了皱纹,满手的老茧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记者了解到,老太太姓王,今年70岁,家住寒亭区固堤街道流河村。7月1日9时30分左右,记者看到老太太蹲坐在奎文区东风东街与新华路交叉口附近的一处石阶上,面前放着一块纸板,上面摆着几把用塑料袋装好的野菜在售卖。
人到古稀,本是该在家里好好休养,享受天伦之乐,安享晚年的时候,为何还要出来卖野菜呢?王老太向记者讲述道,由于家庭情况困难,儿子女儿虽然都已成家,但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好,光供给孩子上学就已经非常吃力,所以不想让儿女们为自己和老伴费心,“儿子女儿都对我们挺好,很孝顺,但是每个孩子家的条件都不是特别好,我们也不想给他们增加负担。趁自己现在还能动弹,能自己挣点就自己挣点”。
老伴挖野菜,老太骑车三个小时到城区卖
这些野菜都是王老太74岁的老伴儿每天从田间地头里挖回来的,如今这种自然生长不打农药的野菜不多了,不好找。王老太告诉记者:“老伴左胳膊以前干活的时候摔断过,留下了病根,现在洗脸都有点费劲。他几乎每天半夜起来,到野外把野菜挖回来。”
老伴负责在家挖野菜,王老太则每天天刚蒙蒙亮就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从家里出发,骑上3个多小时赶到城区卖野菜。“家里虽然也种了点地,但是收入有限。农忙过后就到城里卖野菜来赚点钱贴补家用,我们那里的人不稀罕这个,在市区这边还有人买点。”为了照顾自己和老伴的生活,老人说再苦再累也要坚持。
卖完菜再回家,好的时候能卖二三十块钱
老太太告诉记者,她几乎每次都要待到把野菜全部卖完才往回赶,有时候不好卖就得到晚上,凌晨一两点钟回家也是常有的事。由于远离城区的路上没有路灯,半夜回家的时候,都会骑着车子小心翼翼地靠路边走,实在太累了就找个公交站牌,躺在板凳上眯一会,然后再继续赶路。有时菜不好卖,到了下半夜很晚的话,就不回家了,找个楼房过道或者去银行自动取款机的小屋里凑合一晚上。王老太深知每一分钱挣来的不容易,有时中午及晚上饭点的时候都舍不得买吃的,能省则省。
老人在卖菜的时候,也曾被人欺负过,但她都忍了。“有一次,有好心的市民看到我从不买饭菜吃,便好心递上份吃的,结果好心人一走,饭菜就被旁边的一个人夺走了。”王老太告诉记者,她每次骑车3个多小时来到城区,都去人流多的地方卖菜,一包菜卖3块钱,5块钱两包,好的时候一趟下来能卖二三十块钱,少的时候也就挣个十块钱。
有时卖累了,她就躺在街边的板凳上休息休息,有时候甚至累得睡着了。
随访
整个下午,王老太卖了两份菜赚了五块钱
7月1日,记者在和王老太深入交谈后,决定跟随她一起卖野菜。记者发现,来买野菜的大都是年轻人,不少人表示就是想帮帮老人。当天,老人卖菜卖到了大半夜,直到烧烤摊、小吃店关门的时候才骑车往家赶。
7月2日上午,记者又找到了王老太。10时许,城区突然下起了雨,王老太的自行车上挂了三个破烂的皮包,其中两个放了擦汗的旧毛巾和几个塑料袋,另外一个则放着她心爱的“宝贝”野菜,防止被雨淋湿。雨一直到中午都没停,而老人家的野菜一份都没卖出去。记者在附近的便利店给老人买了些面包、饼干和矿泉水,让她先吃着。
雨停后,天气变得很是闷热,王老太就躺在路边的一处座椅上睡着了。整个下午,老人仍四处行走推销她的野菜,但直到18时左右的下班高峰期,才有一位20岁左右的男子买走了两份野菜,王老太收获了她当天的第一笔收入,5块钱。
到了19时左右,一位从事汽车行业的市民罗先生买走了三份。此时,老太太的兜里还剩下好多野菜。20时左右,记者给她买了份晚饭。后来,记者和老人一同来到了凯德广场的德克士门口,直到22时左右,记者要离开时,老人依然没有把菜卖光。
7月3日上午,记者再次联系到了老人。王老天说:“昨天菜卖的不好,没有回家,在超市门口待了一个晚上。”
住的地方比较偏远,记者辗转倒车才到达
7月3日11时左右,等老人菜卖的差不多的时候,记者决定跟随王老太一起到她家里进行探访。
王老太家住寒亭区固堤街道流河村,距离她平时卖菜的地方约有五十里路。出发前,记者向市公交总公司咨询行程,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般人骑车得需3个小时,建议先坐公交车到高里固堤路口站,然后再想办法到达老人的家,于是我们和王老太从市公交总公司站点坐上了车。
到达高里固堤路口站后,因为没有别的交通工具,我们需步行前行。烈日炎炎,老人弯曲着身体,满头大汗的往前走,记者为老人打着伞,想让老人到阴凉地休息一下,却遭到了老人的断然拒绝:“孩儿啊,这些苦我都能吃。”
步行至固堤中学门口时,刚好碰到校车司机下班往回赶,便搭载了我们一程到达下一个路口。后来,有位姓朱的面包车司机看到后,便提出送我们到流河村村头,村里的路狭窄不畅。终于在经过了一个半小时的各种倒车与多次步行后,记者到达了老人的家。
老人家里的家具比较简单,几乎没有像样的家电。院子里,放着朱弘毅当天中午刚挖回来的一大袋苦菜。王老太说:“老伴儿好不容易挖的菜,我要回市里卖完了再回来。”由于老人急着回城区卖苦菜,还没吃口饭就急着往回赶。朱弘毅拿了几个头天晚上包的野菜馅大包子,让她带着路上吃。
①3日下午,几位年轻人正在询问王老太购买野菜。
②这是王召燕老人家的房子,收拾得很干净,但是屋内的家具比较简单。
③王召燕老人和老伴朱弘毅正在一起挖野菜。
温暖
有人留钱不要菜,有人送给她饭吃
据悉,老人骑车到城区卖菜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王老太告诉记者:“以前在福寿东街与新华路交叉口附近的原利群超市门口卖菜,总会有一些好心的市民送来吃的。其中不少人会定期来买菜,我真的很是感动。”
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了曾经帮助过老人很多次的市政协委员刘先生,他向记者透露:“我第一次见到老人的时候,天气还很冷。那天深夜饿了,我就开车来到原来利群那的肯德基买汉堡吃,发现老人这么晚了还在屋檐下卖野菜,于是就交谈起来。了解到老人的难处后,我就给她买了份汉堡,并买走了她兜里所有的菜。从此之后,每次碰到老人,都会买她的菜。”
老人有时卖菜卖到晚上甚至半夜,期间会有饭店、餐馆的工作人员给她送来热乎乎的饭菜,让她感觉很温暖。
记者联系到了一位帮助过王老太的李女士,她告诉记者:“我是在原来利群那的肯德基门口看到这位老人的,那天晚上夜已深还下着雨,老太太坐在肯德基门口卖菜,我觉得挺不容易的。与她交流后知道了她的困难,就给了她100块钱。之后的日子,又让同事帮忙买了几次。”
“老人经常在我们店的门口卖菜,大约每天19时、20时就来了,我们这23时关门,走的时候还经常看见她还在这儿。夏天晚上天热,怕老人渴了不好意思说,我们就经常给老人倒点水什么的,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凯德广场一家餐饮店的经理向记者讲道。
7月2日22时左右,在凯德广场的德克士门口,一个学生模样的男孩对王老太说:“老大妈,我在这观察您好多天了,知道您家庭实在是有困难,但您却没有像沿街乞讨要钱的那些人一样,能够自食其力,靠自己辛勤劳动卖菜来维持生活,今晚我来买你的菜。”男孩把钱扔下但却并没有拿菜,随后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中。
留下好心人电话,想着有机会报答
老人在城区卖菜的几百个日日夜夜里,风里来雨里去很辛苦,对于热心人士的好心帮助,王老太感激不已。王老太告诉记者,她也曾经带过绿豆等一些农产品想报答一下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但大家都觉得老两口不容易,所以都婉言拒绝了。
“有时候我也会要一下好心人的电话,想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报答一下人家。”王老太边讲边拿出自己包里的几张写有电话号码的纸片给记者看,“自己很少打这些电话,只是想把这些好心人默默地记在心底,轻易不想给人家再添麻烦。”
A10-A11版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岳锡玉 孙桂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