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搜索
查看: 2628|回复: 10

青阳楼上不申冤/王瑞甫

[复制链接]

152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大学二年级

wfits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09-3-11
UID
21051
发表于 2009-3-17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活地图 于 2009-8-13 15:28 编辑

为便于阅读,编辑一下该文。编辑后的帖子附后。

评分

参与人数 1 +10 +2 收起 理由
阿枫 + 10 + 2

查看全部评分

14

主题

3682

回帖

1万

积分

初三

wfits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08-5-4
UID
13459

版主专用勋章

发表于 2009-3-18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文史知识,楼主辛苦了~
勤有功
戏无益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7

回帖

247

积分

小学一年级

wfits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08-8-15
UID
14716
发表于 2009-3-19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建。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1

回帖

460

积分

小学二年级

wfits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09-1-6
UID
18606
发表于 2009-3-20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建,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大学二年级

wfits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09-3-11
UID
21051
 楼主| 发表于 2009-4-9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阳楼原址在潍城公安分局北面的城墙遗址的顶上。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670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大学四年级

wfits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09-5-17
UID
23982
发表于 2009-6-21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阳楼原址在潍城公安分局北面的城墙遗址的顶上。
活地图 发表于 2009-4-9 10:16

原来在那儿啊.
小卡片,记录老潍县http://blog.sina.com.cn/u/2019162471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

回帖

118

积分

学前班

wfits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09-4-21
UID
22737
发表于 2009-6-28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大学二年级

wfits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09-3-11
UID
21051
 楼主| 发表于 2009-8-13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1# 活地图

青阳楼上不申冤

王瑞甫



    古时的潍县城就是如今的潍坊市区。
    早在明代,潍县城正对老县衙的北城墙顶上就有一座高高的亭子,名叫青阳楼。
    青阳者,昊昊青天,阳光普照也。于是,善良的黎民百姓便把青阳楼与它下面的县衙联系起来,希望他们的父母官个个都是青天大老爷。他们纷纷相传:如果有不能上达“县大老爷”知晓的冤情,苦主即可登上青阳楼高声喊冤。“县大老爷”听到后,能够允许喊冤者直接进县衙大堂申诉,冤情就有希望得到昭雪。因此,青阳楼在当地民间又叫作“申冤楼”。
    作为千年古城,潍坊市区一带的文化底蕴可谓深厚,民间文学、民间故事的内容可谓丰富。但无论是口头传说,还是编辑成册的民间文学、民间故事集中,都没有发现什么人的什么冤情是依靠青阳楼喊冤得到解决的。像在宋代贤臣包拯名下怒铡陈世美、陈州放粮之类荡气回肠的事迹,都与青阳楼及其安居青阳楼下的潍县“县大老爷”们无缘。如果不是笔者孤陋寡闻,就是“申冤楼”徒有虚名了。
    虽然青阳楼的申冤功能可能子虚乌有,因为就在“县大老爷”的眼皮子上面,它在古代潍县实在是一处附加值很高的名胜。青阳楼亭内曾高悬一块匾额,上书“青阳晴眺”四个大字,为一位名叫何镕的“县大老爷”所写。据说,“青阳晴眺”为潍县十景之一。看来,青阳楼为百姓申冤是假,作为封建官僚士绅附庸风雅的场所是真。这或许便是青阳楼成为名胜的原因所在。
    撇开青阳楼的名胜价值不谈,青阳楼的名气还在于它见证了关系潍县城城池生死存亡的一次历史事件。事件发生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那年,清军将领阿巴泰率水陆两军侵入山东,集中万余步兵和3000骑兵于农历腊月十五(1231)兵临潍县城下,次日开始强攻。
    清军在重兵轮番围攻的同时,用“红夷大炮”轰击城墙,还挖掘地道企图效法“土行孙”,神不知鬼不觉地拿下城池。就在危急关头,一位至今仍为当地人尊崇的英雄诞生了。
英雄就是周亮工,当时的潍县“县大老爷”。他率领全城军民严防死守城池。战斗最激烈时,清军调集百架云梯,蜂拥登城,城池危在旦夕。他命幕僚在胸前和衣襟处写上“潍县令周亮工之尸”几个字,还在旁边盖上官印,以表示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他披甲执刀在城顶指挥作战,肩中两箭仍坚持不下火线。他那年仅十九岁的如夫人王氏也坚定地助夫君一臂之力。她到青阳楼上擂鼓助战,为军士送水送饭,还募集勇士缒城出击,迫使清军后退六七里。她的壮举颇似宋代抗金英雄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因而被誉为“梁夫人”。守城军民深受激励。他们同心同德,始终没让对方踏上城头半步。三个月后的1643年春天,清军不得不停止攻城并撤退。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大学二年级

wfits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09-3-11
UID
21051
 楼主| 发表于 2009-8-13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8# 活地图
    周亮工受到当地人的景仰不仅在于他的守城之功。他组织民众兴修水利,重视发挥有专长人才的作用,兴办学塾和选拔培养人才,以书画为载体振兴地方文化等等都值得称道。从那以后,潍县城一带学子读书成风,文人、书画家辈出,周亮工功不可没。当地人感念他的恩德,在城内海道司巷专门为他建起一座生祠,名叫“周公祠”。作为地方官吏,他享受到了自己的“子民”们最高规格的尊敬和爱戴。
    不幸的是,周亮工正巧赶上改朝换代。按照正统的封建道德标准衡量,他也是一个“贰臣”。所谓“贰臣”,是指前朝大臣在新朝任职者。在封建时代,“贰臣”是不讲规则、变化无常、不忠不孝、背主求荣的代名词。
    当时,最著名的“贰臣”当属洪承畴。明代崇祯皇帝时,洪承畴官至兵部尚书。兵败降清后,他又为新主子总督南京军务,经略湖广、两广、滇黔,不遗余力地镇压各地反清势力,为清初平定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尽管如此,后来的乾隆皇帝授意编纂《贰臣传》,他还是被毫不客气地打入由明降清的125名“贰臣”行列。而《贰臣传》中的许多人物都像周亮工那样进入各地的昭忠祠、乡贤祠受到推崇。
    史载:改换门庭又做满清的官吏,且官至兵部右侍郎的周亮工“一日过潍,亲睹潍民为他所建生祠,感慨万千,泫然流涕而去”。当时的周亮工一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因为抗清护城受到百姓最高规格的尊敬和爱戴。事过境迁,自己却不得不背上“贰臣”之名到曾经的对手那里做了“副部级”高官。知识分子出身的周亮工得以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是否感到一种造化弄人的无奈?
    青阳楼原址附近的古城墙尚在。为了开发城市旅游资源,展示潍坊这座千年古城丰厚的文化底蕴,有人提出重建青阳楼。在笔者看来,重建后的青阳楼如果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其见证历史的特有价值方面有所突破,不为尊者隐,不为贤者讳,让有缘参观游览青阳楼的中外游客在赏心悦目之余,能够感悟到历史和现实一样,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非好即坏,那么,青阳楼的重建则不失为一件幸事。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大学二年级

wfits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09-3-11
UID
21051
 楼主| 发表于 2009-8-13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9# 活地图
老潍县西城北城墙遗址。原青阳楼就建在此处的城墙顶上。
西城的北城墙.jpg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投诉举报|客服微信号:ppm0536|今潍网-潍坊论坛 ( 鲁ICP备14032312号 )

GMT+8, 2024-12-3 09:27 , Processed in 0.099377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