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荷马 于 2015-9-7 15:28 编辑
写给XX高校创业屌丝们一封信 XX高校创业屌丝们: 亲!你还在渴望靠XX创业神话一夜暴富吗!很久就想给你写封信,希望你能醒一醒,抛弃那些浮躁而不切合实际的“暴富”想法,把青春浪费在阅读上面,浪费在认识人和谈恋爱上面! 现在什么词最火?答案是创业,朋友圈里天天有人发什么“一夜暴富”的创业干货(其实真正靠谱的创业者哪有时间天天发朋友圈)——现如今,在移动互联网的驱动下,高校大学生们在读完“XX创业屌丝逆袭故事”后,就开始大跃进般的跟风创业狂潮。 大学生“大跃进”创业 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这个号召在新时代下具有很高的前瞻性,但此后跟进的“画风”似乎有些走偏。 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生休学创业。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休学创业”这一政策出台之时就持怀疑态度,直言“大学时期就应该把青春浪费在阅读上面,浪费在认识人和谈恋爱上面,一个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就开始创业赚钱,其实是一件蛮悲哀的事情。” 悲哀的其实不是大学时期就开始创业赚钱,而是“创业”二字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一夜暴富”的心魔,就像文章里说的那样:看了无数90后创业者的成功故事之后,羡慕不已,也希望能像XX一样做一款“现象级”产品,获得千万投资,实现“一夜暴富”。 这样的大学生其实越来越多。朋友告诉我,他所在的一家世界500强公司,其中两个人大实习生看完《创京东》之后,心生财富梦想,原本承诺实习三个月,结果实习不到10天就选择辞职,去做一个社区O2O项目。引得主管暴跳如雷,直言“不对自己的前途负责”。 高校创业已成一地鸡毛 高校大学生创业在这种浮躁而又浮夸的环境下早已经成了一地鸡毛。高校创业大跃进如同儿戏,也如同大炼钢铁一样。 自从创业成为国家号召以来,各级校园行政部门为响应政策,以行政手段推动大学生创业的举动屡见不鲜,各个高校内所谓的“孵化器”、“文创园”拔地而起(潍坊也不例外)。 低廉的租金、优惠的政策让大学生趋之若鹜纷纷进驻,开始了所谓的“创业”。但走进这些孵化器、文创园,往往会发现其中创业项目非常低端,对于这个阶段的大学生来说,纯属摆摊“练级”,没有太多实际价值。以某高校文创园为例,其中绝大部分的创业项目竟是精品店、食品店、服装店、手机修理店,稍显高端的摄影工作室、网站开发工作室少之又少,如凤毛麟角。更有意思的是,该文创园所处位置相对偏门,客流量小,本就无法支撑起这类小店的日常运营,当问及其中的学生店主是否盈利时,学生店主们纷纷摇头,只用“大学阶段应该锻炼一下自己”来作为遮羞布。 朋友曾就客流量小这个问题问过其中一个精品店店主,但这位店主很以为然地说,他的精品店用了“互联网思维”来做运营。而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就是开一个微信公众号,每天把营销内容放在微信公众号内做推广。 更有意思的是,高校校园内还经常组织所谓的“创业挑战赛”来选拔创业精英。“创业挑战赛”的流程很简单,一般是由学校上级部门把相关文件下发到各个学院、班级,学院、班级再自由组队,随便做个异想天开的项目就往上申报,随后便开始了一系列自我意淫。 “创业挑战赛”中的选手身着正装、极力表演,力图以强大的口才在评委的眼中获取选票。当然,最终得奖的团队往往是演讲口才最好的团队。团队获奖拿完奖金后跑到学校旁边的餐馆搓一顿,参赛的项目最终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前不久,朋友曾亲眼看到某高校的创业挑战赛决赛上诞生了这样一个团队——致力于在全国推广XX,空想自己手上有数十万乃至上百万资金,在三年内将XX覆盖全国。而这个团队最后竟然还获取了三等奖。 看完这一切后,我感到三观都被颠覆,倒吸一口凉气,感慨这就是创业大赛。 行政力量塑造创业典型 在大学校园内,所谓的大学生创业典型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行政力量塑造出来的。 没有资源?行政力量可以调拨。没有名气?行政力量可以打起。一篇名为《行政力量:创业者的机遇和挑战》的文章这样说到:创业者做大了可以被行政力量盯上,并利用这股力量成唯一垄断且合法的手段强行划分市场。 虽说这种现象在自由市场内堪称“可耻”,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现象其实在高校校园内依旧大行其道,甚至被写入相关文件内。以某高校团委文件为例,其中明确指出要选树创业典型强化榜样引领,“近年来,学校团委通过各类比赛、项目指导,发掘、培养了一大批XX创业典型,如XXX、XXX、XXX,通过创业典型报告会、创业榜样“微访谈”、创业先锋配对指导等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创业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而目的则是,“助燃全校学生创新创业梦想,营造积极向上的创业文化氛围”。 每逢XX节或者相关创业论坛乃至上级领导视察时,校园内的创业者都会如戏子一般穿上创业典型的戏服,一遍又一遍地讲述自己创业维艰最终屌丝逆袭的故事,引得台下一批观众热血沸腾。而作为回报的则是行政力量不断倾注校内资源,继续输血维系人造创业神话。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这是大跃进时期的几大现象,这种现象其实在如今的大学生创业浪潮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今年3月3日政协大会开幕前,俞敏洪在接受采访时语出惊人,他认为其所接触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中95%是没有创新的。在移动互联时代,真正要鼓励的是创新企业成长和创新型项目的运作。 所谓没有创新,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浮躁浮夸的创业环境中生造出来的。在俞敏洪看来,大学生创业不能过多鼓励,因为有些可能根本还没有做好创业准备,或者没有资本的,故意休学,但其实并不是去创业。所以还是要采取理性的态度。 所幸,资本的寒冬已经来临,这股创业热潮也该冷一冷了吧。
声明:人生有风险,上网需谨慎。本帖不鼓励、支持或映射读者作出生活方式、婚姻交友、股票债券买卖、子女教育的积极或消极判断,未成年人请在监护人陪同下阅读本帖。跟帖、转帖行为并不象征本人同意、支持、反对或知晓文中观点。 本帖严禁用于任何商业谋利,谢绝任何狗仔、侦探、间谍、猎头、黑客联系,谢绝任何黄金、有价证券、古玩的赠予。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请立即关闭网页,请看帖、转帖者一律24小时内自觉、主动、完全忘记,如编辑发现本帖有违法嫌疑,请及时删帖。 对文章有异议,欢迎关注【爱品】微信公众平台(公众微信号:aipindu)交流,请勿跨秒、跨分、跨时、跨日、跨周、跨月、跨年、跨世纪、跨版、跨论坛、跨村、跨乡、跨县、跨市、跨省、跨国、跨地球追捕,拒绝任何形式的栽赃诬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