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他,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耗用了12个春夏秋冬的光阴,寻遍安丘的大小山岭,只为拍摄到生长在当地的各种植被物种。安丘市兴安街道城里居委会的朱瑞祥用手中的相机,详细记录了每种植被物种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为了拍到一种植物完整的开花过程,他曾经一整夜不睡觉,还有过连续三四年都到同一山上去观察同一株植物,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正确识别这些植被物种,76岁的朱瑞祥老人,先后自学了排版、制图,亲自设计图书的版式,将1400种植被编纂成书。
“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能为政府部门以后编纂植物志积累一点资料,也给下一代人留下点知识。”2月21日,朱瑞祥说,虽然书已经出版,但他寻找发现新植被的旅途还没有结束,他将继续搜集拍摄生长在安丘的更多植被……
探访屋外花草满院,屋内专业设备一应俱全 21日,小编来到安丘市兴安街道城里居委会朱瑞祥家中。普通的平房院落,屋门前封起来的厦子内阳光充足,在门口旁边以及窗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植物,有的已经冒出了绿油油的叶子,有的花蕾隐藏在叶子中,有的开放出绚烂的花朵,景色煞是喜人。只是其中绝大多数的植物,都叫不上名字来。“这些都是我从野外挪回来的,为的就是就近观察它们在各个生长周期内的形态是个什么样子。”朱瑞祥说。 四台电脑、三台打印机、 二台单反照相机、四个单反镜头,其中有两台电脑的显示屏还是“大头”的。在朱瑞祥平时整理资料的小屋里,这里的数码设备可以说是一应俱全, 在打开的电脑界面上,看到上面既有制图软件,也有一些视频剪辑软件。“这几台电脑里保存了不少我之前整理的资料,虽然后来换了液晶显示屏的电脑,但空出来的电脑我都没舍得扔,就当是给那些资料备个份。”朱瑞祥笑着说,四台电脑一直都没有“退休”,但打印机已经被他使用坏了一台,照相机镜头还被他的外孙给拿走了两个。 “电脑排版、制图绘图、制作音频或视频我现在都已经学会了。”而之所以要自学这些有时连年轻人都会“抓耳挠腮”的软件,朱瑞祥老人的想法就是为了实现自己花费了12多年的心思,让整理出来的《安丘植物图鉴》更加的完美和精准。
筹备记录植被完整的生长周期,最长的跟踪拍摄三四年年轻时曾一度因高考失利,朱瑞祥就一直在家务农,最大的喜好就是摄影,花花草草经常出现在他的镜头里,久而久之积攒的花草照片越来越多,他内心就想把这些照片保留下来,起码也可以给家里的孩子们留下点资料。“咱没上过大学,就是地地道道的老农民,当初有那个想法的时候,更是不敢拿出来给外人说,只是在家没事的时候,把照片拿出来看看,自娱自乐。后来有朋友来串门,看见了我之前整理的照片,就建议我整理成册。”朱瑞祥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听到朋友的建议,他内心感到很是兴奋,不过更多的还是胆怯,毕竟他没有专业的植物学知识,怕写出来之后闹笑话。 后来知晓朱瑞祥想法的人多了,大家开始纷纷鼓励他,他自己查阅了大量植物学方面的书籍,发现基本上所有的书籍在介绍一种植物的时候,只是简单的列出一张整体照片,然后通过文字简单描述下。但在朱瑞祥看来,植物不同于一般动物,自小到大,形态变化悬殊,如果不是熟悉的物种,往往会出现辨花不辨叶,认叶不认果,识大不识小,知小不知大的问题。所以,在决定要编纂《安丘植物图鉴》之初,他就给自己定了一个框框:拍摄物种完整的生长过程,记录有代表性的形态特征,说明词与图片相互对应,让读者对某一物种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 而这个“框框”让朱瑞祥日后的拍摄、整理之路变得异常艰辛,早先用胶片机拍的照片,翻拍之后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拍摄的物种也有很多缺少形态细节,只能重新补拍。爬山涉水中遇到的不熟悉物种,因为不了解其生长过程,就要三天两头的跑去看,就算这样,还是会与花期或果期擦肩而过,只能等来年继续跟踪拍摄。拍摄那些生长在野外的植被,短的要拍半年,长的需要拍三四年才能把整个生长过程拍全。“后来我也长经验了,在野外遇到可以移植的,我就挖一点回来种在家里,这样既不用一趟趟的往山上跑,也不用担心错过植被的生长过程。”这也是他在家里种满了植物的缘由。 野生植被难拍,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拍摄起来同样会大费周折,比如,起初发现爬山虎开花时,每次都只见花蕾和掉落的花瓣,从没见过盛开的样子。爬山虎的主人说可能是晚上开花。于是朱瑞祥决定晚上每隔一小时观察一次,好在爬山虎离家不远,第一天晚上一宿都没睡,进进出出七八趟,仍然无所得。第二天他干脆什么也不干了, 瞅着钟表,一个小时就去看一次。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下午三点到四点, 爬山虎开花了,赶紧拍下照片后,花朵很快就凋谢了。
完工花费三年时间整理成册,一天伏案近20小时是常事为了书中的植被种类更加的齐全,不管是走在路上还是在朋友家里,只要看见还没有记录的植物,朱瑞祥问明植物生长在哪里后,就会带上相机去寻找拍摄,十二年的时间,他几乎跑遍了安丘的山山岭岭,帮他寻找植被的“线人”也遍布在安丘市的各个镇街区中。“村里知道我要出去拍摄,只要方便都会找车拉着我去,许多市直部门也都给我提供尽可能的帮助,真是多亏了大家,帮我省了不少时间。”对于一直来给予自己帮助的人,朱祥瑞都深深的记在心里。 拍摄工作还在继续的同时,对于每个物种资料的整理也迫在眉睫,“当年我开始整理文字资料的时候都七十多岁了,我唯一担心的就是怕时间来不及,所以我经常会凌晨三四点钟就起床,对着电脑一直整理到晚上的十点甚至是十一点。”在朱瑞祥看来,既然他决定要给社会留下资料,就该尽快的去完成,遇到不知道名字的野生植被,他就将照片发到相关的贴吧上,让大家辨认,那些只有俗名的,他就“顺藤摸瓜”,通过查询相关书籍,寻找准确的“户籍”信息。 在经过三年的日夜整理后,这本涵盖了一千四百余个花色品种的《安丘植物图鉴》终于在2015年11月完成初稿,并于2015年12月付印。书中主要以图片为主,共计7862幅,除有两幅翅果油树的花果图片,因为安丘本地的未到花果期,无法拍摄只能复制网上的外,其余照片都是朱瑞祥亲自拍摄或制作的,每一页上介绍一个植被品种,植被在发芽、开花、结果时的具体形态都配有清晰的照片,就连一些植被在安丘民间的俗称都记录在册。 “书里记录的植被都是在安丘当地能找到的,一般来说同一纬度上的环境气候都是差不多的,物种的种类上也相差无几,所以这本《安丘植物图鉴》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涵盖了我国北方绝大多数的植被物种。”朱瑞祥说。 打算获得全家人支持,将继续对植物种类进行补充目前这本图书已经印刷了1000册,而印刷的费用则是朱瑞祥自掏腰包,而他只有每月1000元的养老金收入,在外人看来,朱瑞祥这样做有些“痴迷”,但家里人却都表示坚决支持。朱瑞祥的老伴李景英更是他的好帮手,任劳任怨的帮他做好拍摄之外的“后勤工作”,每次朱瑞祥要外出拍照片,李景英必定带好常用、急救药物、干粮、凉开水和铁铲子等器具,然后紧随老伴身后,遇到需要移植的植被,朱瑞祥前脚拍完照片,她后脚就会小心翼翼的将植被铲到塑料袋里,且一路呵护的带回家里。 “我今年73岁了,只要他出去拍照,我肯定是要继续跟着他去的,不然让他一个人在山上爬来爬去的,我也不放心。”年轻时在娘家曾经采过中药材的李景英,有时候还充当老伴的“老师”,帮着他辨认一些植被的名字。“当每次看到老朱趴在地上,用相机对着植物拍照的姿势,我就觉着怪可笑。”也许正是由于这些乐趣的存在,老两口才将拍摄的辛苦抛在脑后。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若干年后,许多植物物种将被人淡忘。我编纂《安丘植物图鉴》,是对安丘植物物种的全面摸底排查,也希望为以后政府部门编纂安丘植物志积累一点资料。” 朱瑞祥说,《安丘植物图鉴》中收录了安丘植物146科598属,约1400种,而实际上他已经整理了1800余种植被,约12万幅照片。兴安街道城里居委会书记高汉祥自豪地说:“老朱这本图书净重7斤7两,可谓是咱安丘的植物大全,也称得上是一套本草巨著,村里人都感到老朱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咱们的桑福岭市长在百忙中还为这本书作了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