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人才创业什么最缺?资金和配套。但在高新区潍坊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一流的“研发孵化—成果转化加速—产业化”科技创新创业培育环境会告诉你,没资金、没设备、没厂房都没关系,只要有想法有技术,这里就能圆了你的创业梦。
是啥?让博士哈哈笑重茬种菜,线虫滋生,破坏根系,影响吸收,化肥逐年加量,多花钱还破坏土质。从高残留毒药杀线虫过渡到使用低残留毒药,已经被认为是很重大的科技进步。但病毒学博士张国华说,这仍然很落后。他发现的细菌杀线虫,完全可以做到无残留。
▲潍坊生物医药园麦吉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归国博士张国华带领他的助手观察益生菌菌落形态
五年前,留学日本的张国华怀揣着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梦想回国。手里的成果举世瞩目,但实践落地举步维艰。“关键是没钱、没资源。”张国华无奈的叹息代表了很多有创业梦想的科研群体的无奈。要想完善研究最后转化成果,需要先进的实验室、检测中心、中试车间等各种仪器和配套设施,一整套下来需要几亿资金。
张国华没这么多钱,银行和社会资金谁也不愿意冒险进行前期投入。这个时候,怀揣梦想四处考察的张国华博士接到了高新区潍坊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抛来的橄榄枝。这里给他提供了投资数亿元建设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公益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中试平台、医药加速器等设施;学术交流中心和专家公寓;还有金融、税务、工商、法律服务等多种优惠政策。 2011年,张国华的麦吉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生物园成立,致力于新型益生菌剂、微生物农药、生物工程酶和水产疫苗等生物制品的研发和生产,创业梦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张国华博士与助手
这样的优待让科技人才们纷纷来投,里面有7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8名山东省泰山学者和20名潍坊市双创人才。他们带来的是在孵企业91家,毕业企业32家,让生物园成了国家综合性新药创制平台——省重大新药创制中心的创新药物成果转化基地。
是啥?让产品呱呱叫近日,山东贝瑞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人刘海燕博士和张国华在潍坊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实现了“跨学科的握手”。两位“免疫学”和“病毒学”的权威决定发挥各自专业上的优势,联手进军水产疫苗领域。两位博士的眼光确实独到。中国的鱼、虾、蟹等水产养殖量占到世界一半以上,但水产疫苗特别是口服疫苗产业还基本是空白。不论是推动水产养殖转型升级,还是减少抗菌性化学药剂用量,保障食品安全,水产疫苗都具有广阔的前景。
▲潍坊高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技术平台
很快,两家公司合作的“对虾白斑病口服疫苗”研制成功,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相对于鱼、蟹,因为虾的存在更原始,其疫苗研制难度也最大,此次成功,预示着两位博士后期计划里的鱼、蟹疫苗研制会更加轻松,一个巨大的市场缓缓敞开大门。
在张国华看来,这次成功的尝试生物园要占一半功劳。“是生物园把不同专业的研究人员吸引到一起,大家才能近距离地取长补短,更好地推进创新。” 尝到跨学科合作的甜头后,生物园顺势组织相关企业成立了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利用信息、项目、设备、人才等资源共享,推动科技企业集约化发展,成果丰硕。 联盟成立以来,园区承担了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等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8项,拥有专利468项,授权发明专利227项,拥有各类药品批号421个。
是啥?让产业三级跳打造优越创业创新环境,吸引生物医药高层次人才前来深化科学研究、孕育科技成果、加快产业孵化,打造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高地。这是生物园成立的初衷。要打造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环境和人才是基础,但主导力量还要靠一流企业。因此,生物园在成果转化加速区和产业区建设上加足了马力。
▲沃华医药公司工作人员在进行医药研发
成果转化加速区集中建设了满足50多家中小企业进行产业扩张的标准厂房、GMP标准中试车间和生活配套设施。产业区则开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化学药品、海洋药物、医疗器械及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 有了合适的环境,一批先进科研成果转化成功,一批高端项目选择入驻,先后引进培育沃华医药、天普阳光生物、华辰生物、贝诺医药、中科生物等17家规模企业;在建中海制药、祥维斯医药、航维医疗、杰美医疗等9个项目;拟建布恩生物、中狮生命科技园、金瑞生物等7个项目。 其中,由美国耶鲁大学有机化学博士郑中立的“皮肤创伤修复功能因子”的技术国际领先,对修复皮肤创伤、去除疤痕等效果良好,甚至可以替代部分植皮手术治疗,可广泛应用在伤口救护、整容、护肤品、创可贴等领域。目前,他正在与先期入驻的必高制药合作组建新公司,全力推动成果转化。“做好了,凭借这项技术能打造一条百亿级产业链。” 一项技术能带来如此大的成果,一个园区呢?“力争到2020年,生物医药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潍坊生物医药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任马文泉说出了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