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说起安丘来,大家肯定都能想到安丘大姜,安丘种植大姜历史悠久,早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就有种植大姜的记载。历经近500年的选种培育,使安丘大姜形成了色泽鲜艳、结构紧密、块大丝少、辛辣清香的特色,具有祛寒解表,止咳化痰,回阳通脉之功效,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安丘大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概况安丘大姜,色泽鲜艳、结构紧密、块大丝少、辛辣清香,它是经过长期栽培和选育的地方特色农产品,也是山东省著名特产,以其皮色黄亮、果形端正、姜味浓郁而闻名,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安丘市地处暖温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河流众多,水质清澈,冲积平原肥沃疏松,光照充足,温度适宜,雨热同期,适于大姜的生长和养分的积累,正是在这样的特定气候和生态条件下,安丘市劳动人民在长期栽培大姜的实践中,创造了响誉国内外的“安丘大姜”。
地理环境汶河,古称汶水,是安丘的“母亲”河。安丘县志曾有“汶水洋洋,其水清兮,其流湍兮。”的记载。“安丘八景”的第一景即是“汶水澄清绝点埃”。汶河两岸沙多土少,水清沙黄,汶水百回千折,清澈见底,疏雨过时潮不起,和风吹处浪为生,水质清澈,两岸风景美丽。古老的汶河水从远古至今润泽着安丘的土地,汶河两岸为冲积平原,土质肥沃,姜喜肥沃疏松,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的壤土为好,喜微酸性的土壤。对水分要求严格,既不耐旱也不耐涝,受旱则茎叶枯萎,生长不良,高温高湿,排水不良易致病害。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土层深厚,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也有很好的保水性,能防止水分和养分渗漏,有机质含量特别高,有利于大姜幼苗生长和根系发育。
安丘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地处暖温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多雨,气温年较差大,春季风大干燥,秋季清爽。根据安丘农民栽培大姜的经验,幼苗期以保持25至28摄氏度较为适宜,而在根茎旺盛生长期,白天温度保持25摄氏度左右,夜间保持在18摄氏度左右,这与安丘的气温变化十分相近,而且当地的光照强度也非常适合大姜生长。
文化背景生姜祛病保健的方法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有一年四季不离姜的习惯,他在《论语·乡党》中有“不撤姜食,不多食”之说。
苏东坡的《杂证》中曾记载,钱塘净慈寺的和尚,八十多岁,颜色如童子,问其故,“自言服大姜四十年,故不老云”。苏东坡由此写了一首诗:“一斤大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茴香一处捣。煎也好,泡也好,修合此药胜如宝。每日清晨饮一杯,一生容颜都不老。”这首诗被后人收载编著于《苏沈良方》中,叫做“驻颜不老方”。
南宋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帮不撤。”“新芽肌理腻,映日净如空。恰似匀妆指,柔尖带浅红。”宋代理学家刘子翚在《咏姜诗》中把新姜比作色泽细匀、微透淡红、半透明的女子手指,引人入胜。柳宗元的评价更高,“世人悠悠不识真,姜芽尽是捧心人”,他把新姜比作绝代佳人西施。
“安丘大姜”种植历史悠久,经过近500年的栽培,安丘大姜特色渐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粗纤维、脂肪及姜油酮、铁等,为上等的调味佳品。具有祛寒解表,止咳化痰,回阳通脉的功效,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文化积淀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别名有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蜜炙姜。姜的根茎(干姜)、栓皮(姜皮)、叶(姜叶)均可入药。
现存最早的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里有关于姜的记载:“干姜,味辛温,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下利。”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推崇姜的妙用:“姜,辛而不劳,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矣。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风不正之邪。”故有“呕家圣药”之美称。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生姜治百病”的说法,是我国中医主要的药用食材。安丘大姜与当地老百姓生活密不可分,民间就有“早吃三片姜,胜似喝参汤”、“冬有生姜,不怕风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家备小姜,小病不慌”、“上炕萝卜,下炕姜”等说法。“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中医讲究冬吃萝卜夏吃姜,说的就是姜能开胃,萝卜能消食。姜在炎热时节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等作用,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状,生姜还有健胃增进食欲的作用。
品牌建设安丘市立足传统种植习惯,发挥大姜生产优势,安丘大姜采用了黑膜覆盖、立体种植、间作套种、测土地配方施肥等十多项农业新技术。围绕大姜这个名牌,按产业化组织生产,形成了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通过推广保护地栽培、优化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模式化套作栽培、窖藏保鲜等新技术、新成果,使大姜产量不断提高。
1996年安丘市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姜蒜之乡”;于1997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定为A级绿色食品。2004年5月安丘市获得国家标准委颁发的“国家级大姜栽培标准化示范区”证书。
2006年9月,“安丘大姜”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7年6月开始,安丘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组织起草制定了《出口大姜生产良好操作规范》省级标准,以跨越世界上最苛刻的《日本肯定列表》为目标,从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一直到窖藏保鲜,均实行无公害生产。参与制定了《大姜生产技术规范》国家标准,采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标准化”的形式,从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一直到窖藏保鲜,大姜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形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业标准化体系。2013年到2014年,安丘市申报实施的100万吨“安丘大姜”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试点项目,“安丘大姜”将实现由单一农作物标准化管理向全产业链实施综合标准化管理新跨越。
目前,安丘大姜播种面积基本上稳定在16-20万亩左右,年总产量100万吨,已有10万亩大姜基地通过有机食品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以大姜为原料的加工出口企业达到50多家,年加工出口40万吨,主要加工产品有姜片、姜芽、腌渍姜块、姜丝、姜丁、姜泥、姜精、姜汁、姜油、姜糖和保鲜大姜块等。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国内销售保鲜生姜60万吨,产品销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厦门、深圳、武汉、成都、昆明等全国各地1300余个批发市场。安丘大姜的种植面积占到全国的8.6%,产量占到全国的15.3%,销售量占到全国的23%。安丘市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姜蒜之乡”。
知识链接生姜供食用和药用的部分为其根茎。根茎内含多种营养成分,它除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外,还含有姜辣素、姜油酮、姜烯酚和姜醇等。鲜大姜具有特殊的香辣味,是我国人民普遍采用的香辛调味蔬菜,因此几乎无姜不成菜,有“菜中之祖” 的称号。烹调蔬菜放些生姜可使菜味清香可口,用生姜烧炖鱼肉能去腥膻,增鲜添香。生姜除直接作调味品外,还可加工制成姜汁、姜片、姜粉、姜酒、姜油等,亦可盐渍、糖渍、酱渍制成多种食品。用醋酸盐水泡制的姜芽,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蔬菜产品。此外,也是良好的中药材,可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促进气体排泄,增强血液循环,具有温暖、发汗、止嗝、解毒等作用,可作健胃、镇吐、去寒、防暑、发汗剂。
大姜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等作用,饭后饮一杯姜茶,有发汗解表、温肺止咳的功效,有利于治疗流感、伤寒、咳嗽。只是,熬姜茶有讲究:治疗风热感冒,大姜要去皮,而治疗冷感冒(伤寒),则用带皮的大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