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二百支红炉,三千砸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历史上,潍县传统手工工艺非常兴盛。这其中,“九千绣花女”描述的便是潍坊刺绣工艺的繁盛。2006年末,潍坊市13个项目入选山东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潍坊刺绣名列其中。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刺绣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银凤的世界,感受刺绣之美。
▲李银凤正在刺绣
绣出五彩人生干净朴素的衣着,藕荷色的长裙因为绣上几只灵动的蝴蝶和花朵,而显得瞬间飘逸起来。初次看到李银凤,就会被她那种淡雅温婉的气质所吸引。从17岁到现在,她一直在享受着这份宁静和孤独,在刺绣里寻找着人生的印记,这些寄托着她深深情感的作品,不仅巧夺天工,而且花样繁多,不得不让人由衷地赞叹。 一根绣花针,各种绣线,便可绣出五彩世界。说起这门手艺,李银凤介绍:“从六七岁就跟着姥姥和母亲学,小时候还常常钻到姥姥的绣桌下,看姥姥绣花、绣鸟,趁她离开的时候还会偷偷地绣上几针。”后来上初中时,喜欢绣鞋垫、门帘、枕头,这种喜欢是发自内心的,而且后来也是越来越喜欢,但是从来没想过要以此为生。
▲李银凤正在刺绣
初中毕业后,李银凤在工厂打工,不小心烫伤了左手,从此便无法上学,单单手术康复就用了三年,为了锻炼手的灵活度,就开始研究刺绣,渐渐地她的绣品脱离了姥姥教她的那些内容。2006年,22岁的李银凤只身南下,跟随苏绣大师邹英姿老师学习苏绣理论知识及技法。她学会了用刺绣表现不同的人物、动物,此外对于油画、摄影、国画也都可以通过刺绣表现出来。那段时期,撑着油纸伞的江南女子、粉墙黛瓦夹河而居的水巷、那水迹斑斑的石驳岸都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了她的绣品中。 3年的南下学习结束时,邹英姿老师邀请她留在苏州创新苏绣艺术。但是,李银凤拒绝了。李银凤跟老师讲述了自己的想法,她说家乡的潍绣曾经作为“八大刺绣”之一享誉海内外,如今真正在研修潍绣艺术的人越来越少了,她觉得自己有义务和责任将潍绣艺术传承下去。李银凤的想法得到了老师的理解和支持。
做一个创新的传承人李银凤说,潍绣讲究的是对称,构图夸张、寓意吉祥。在用线和色彩上浓烈、厚重,像极了北方人的性格。苏绣讲究精、细、雅、洁,铺针细于毫芒,看起来绣面干净,与北方的刺绣有着明显的区别。
▲李银凤在“九千绣花女”培训工程现场授课
她在学习了这些手法的基础上,对潍绣进行了大胆创新。现在,李银凤将传统刺绣与拓片题材相结合。“我目前发现,在山东省博物馆馆藏鲁绣精粹中有绣拓片的绣品,但是绣出的感觉和我的绣品还不同,我的绣品看上去更有拓片的效果,边缘有墨点,是以点带线至面的绣法。”李银凤介绍说。 她说,现在就是要多一些原创作品,创新作品。如果多年一成不变,最终将被淘汰。近段时间,李银凤正在创作潍坊民俗系列绣品,将剪纸、风筝、年画做成一个系列的绣品。她要将写意的画用工笔的形式,用刺绣的语言表现出来。她说,用工笔画形式表现出的绣品,更加贴合了传统,更加表现出事物的意境,这也是对传统刺绣的一大创新。
执教“九千绣花女”培训工程2015年,作为潍坊“九千绣花女”培训工程的第一部分,潍坊刺绣传习课堂正式开课,标志着该项培训工程正式启动。 作为“九千绣花女”培训工程的主讲老师,李银凤表示,潍坊刺绣传习课堂是“九千绣花女”培训工程的第一部分,年龄段覆盖老中青,还有男学员报名,不收取任何教学费用。从2015年到现在,她一直在坚持做这件事情,李银凤主要是讲课,其他三个老师指导。他们教学员是从简单的针法、图形开始。一般学习七八天就可以掌握基础技法,一个月就能绣出鞋垫、门帘等家庭日用品,以及一些花卉作品。学员也很有成就感。现在,一些学习一年多,绣得较好的学员,平时的时候,如果有一些需要私人订制服装的,就让学员在家里绣,帮着加工服装,能够带领这么多人一起创业,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部分作品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