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日,山东京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市值超3亿元,成为潍坊文化企业第一股、山东文化企业龙头股。从潍坊的一家路边书店,到56家连锁书店遍布齐鲁大地;从深耕图书行业,到出版发行、教育培训、文化+艺术等多领域开花;无论是传统经营模式,还是拥抱互联网,引入各路资本,登陆新三板,刘晓阳这些年始终围绕着“文化”这个核心在运作。
水泽万物:梦想与文化碰撞出一家书店“1996年6月28日”,刘晓阳说出这个日期的时候不假思索,虽然那一天过去了已近20年。这是他当年从单位离职的时间,这一天的非凡意义在于:他终于可以将心中多年的梦想落地了。一个月后,潍坊第一家民营书店在潍州路开业,这年的他26岁。
谈到创业,他笑称自己是一个固执的追梦人。1992年,从青岛海洋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昌邑经贸委下属企业,在很多人眼里无疑捧上了铁饭碗。但勤恳工作两年后,他却选择了离职。1994年,刘晓阳怀揣400块钱,驮着铺盖卷,骑了30多公里自行车来到潍坊,从一份《潍坊广播电视报》上的招工启事找到了第二份工作,一家连锁食品贸易公司的地区推广员,在北方最炎热的九月天里,骑着自行车跑遍济南大小酒店推销饮料。谁也没想到,这个有些桀骜不驯的年轻人从推广员干到项目经理,再到总裁办主任,仅用了两年。1996年6月28日,他婉谢了当时老板的挽留,选择辞职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不能忍受一眼望穿的人生”这句话从他口中平淡而出却耐人寻味。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其实,刘晓阳很早就有做公司的梦想,毕业后的四年里,他一直定位着创业方向并最终决定投身到图书行业。除了因为自己是个书迷外,他觉得书没有保质期,经营起来简单,有个场所就能开张。就这样,租房子、自己画图设计装潢方案、找人施工,一个半月书店就开起来了,那时候他甚至不知道该去哪里进货。
在那个买书只能去新华书店的年代,刘晓阳的书店火了。当时的潍坊新华书店还在地下营业,传统的柜台货架,下午5点关门。有别于此,敢想敢做的他为爱书之人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干净明快的独立门店、新潮的开放式书架、营业到晚上10点……这些改变大大提升了购书体验,书店在夜里常常灯火通明,爱书人络绎不绝。在上世纪,这个美丽而独特的小书店成了一处景点吸引着无数人驻足,拍照留念。
顺势而为:把书店开进商场和超市1997年3月,刘晓阳去深圳出差,看到京广线一路经过各大省会城市,都是人口最密集、最富裕的地方,心想如果未来能把书店一路从北京开到广州,起码运货有火车,多方便。受此启示,当年7月他将书店正式命名为“京广书城”。第二家店开业期间,赵忠祥带着他的第二本书《岁月情缘》来签售,场面异常火爆,两千人堵在门口,赵老师下不来车,最后在警察的帮助下才来到店里,书店的玻璃门都被热情的读者挤破了。
1999年,京广迎来了转型的机会,潍坊中百佳乐家超市开业,需要引入一个文化运营商,希望京广入驻开设一家书店。他权衡利弊决定尝试,结果尝试出了一个“金矿”。简洁的店面,丰富的图书品类,便捷的购书体验,京广超市店面很快盈利,不足100平米的营业面积销售额竟然超过另外三家实体书店。抓住机遇、果断跟进,这样的“商超店”两年内被复制到了八家。
不惧冒险,乐于探索,但绝不莽撞。善于思考的刘晓阳一步步构建着自己的经营战略并为书店走连锁经营路线总结出一套管理模式,提出“五个统一”: 统一规划、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结算、统一供货、统一营销活动。同时投入巨资,引进先进的图书软件管理系统,建设5000平方米的物流配送中心,建立一套统一、规范、高效的运行和配送机制。省内任何一家店面需要补货,都能在8小时之内完成,效率惊人。
刘晓阳感慨道: “我并非商界奇才,企业运作到今天,很多决策做出时都感觉如履薄冰,但也只有打破传统窠臼,才能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经营之路”。
水无定形:以文化为核心多元化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下民营书店人心惶惶,但在这个深爱的行业里他嗅觉敏锐,早在2001年就尝试书店之外的延伸领域,他在第一家书店对面开了个咖啡书吧,这种结合休闲与文化的经营模式在今天已经很普遍,但在当时整个中国也没几家。
2010年公司正式由“山东京广书城有限公司”更名为“山东京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这年,刘晓阳将设备老化、功能单一、管理混乱的潍坊图书中心买下,升级改造为京广文化广场,涉及图书、教育、传媒、艺术、美术馆等多个板块,并建有可以举办讲座和演出的潍州大讲堂,成为山东首家体验式文化广场,本地最大的人文商圈。
目前,京广传媒旗下拥有京广文化广场、潍州大讲堂、KIGObookman、尚悦、画都五个子品牌。涉及产业领域有出版发行、教育培训、联合美术馆、文创产业园区等,已经成为山东地区乃至国内知名文化品牌之一。京广一直在壮大但初衷从未改变,要做城市的文化运营商,在城市开辟一片文化绿洲,为浮躁的人们提供一片心灵栖息地,用心去叩醒城市的灵魂。
海纳百川:借力资本去拥抱这个时代随着传统企业的纷纷转型,拥抱“互联网+”,京广作为山东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自然时刻引领文化先锋。目前已有多个项目经过论证步入实施阶段。其中,与中国第一艺术门户网站雅昌艺术网、美国ARTTWO50深入合作的画都O2O画廊平台项目已顺利启动,上线后将成为独具特色的世界区域艺术作品的展览、销售、交流平台,刘晓阳有信心借助互联网让艺术品走进千家万户,增强艺术品流通价值。下一步,将在中国台北、东京、洛杉矶以及多伦多等城市逐步打开市场。
提起资本,刘晓阳多少有些遗憾:“接触资本太晚了,我们比别人早,但还是太晚了。”近些年不断有资本找上门来,2015年8月京广与潍坊市文投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引入国有资本。“新三板”大潮下,京广又与国内知名券商中投签订协议,积极筹备“新三板”挂牌上市。
2016年4月13日接到北京股转中心通知,公司成功挂牌新三板,股票代码:837191,是山东文化产业龙头股,这意味着企业正式走上了“文化+资本”的道路,是公司发展模式的一个转折点。挂牌后的京广传媒市值超3亿元,刘晓阳迅速推出下一步发展战略:通过合理布局,积极并购,稳步扩张丰富传媒板块, 5年内京广传媒市值将增加到20亿。同时,他带领京广传媒将继续担任“城市文化运营商”的社会使命,传播城市文化,提升人文素养。目前正迅速展开国内、国际布局,致力于打造以文化体验为主题,包括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教育培训、娱乐消费等项目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地标和人文场所,即中央文化区(简称CCD—central cultural district)。京广CCD一期布局城市为北京、天津、江苏、上海、山东、山西、福建。
兢兢业业20年,刘晓阳捕捉到了很多机会,京广便是他交出的最好答卷。推崇“上善若水”的他将自己和京广传媒的员工比作一滴水,一滴水不可能掀起风浪,唯有积少成多,汇入时代的洪流,才能发挥作用,这一路汇集背后无形的推动者,正是文化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