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锔艺,是将打碎的瓷器再修复起来的技术。锔艺最初是为谋生产生的一门手艺,锔艺艺人肩上扛着扁担,走街串巷。破碎的青花小碟、腌渍咸菜的大缸、各种锅碗瓢盆,都在艺人手里焕发新生。如今锔艺出现在都市里,满足了人们怀旧的情结。这次,我们一起了解潍坊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锔艺传承人祝小朋的“锔艺”那些事儿。
祖传潍县历史悠久,拥有众多的民间传统手艺,锔艺是其中分布最广泛的老行当之一。潍县的锔艺多为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相结合,按年代大致分为六代。早在清朝同治年间,祝家的祝洪祥便开始了锔艺的传承。民国时期,祝有德与其子祝立业,秉承祖业,修补各种日用器皿,因手艺精湛受到百姓的喜爱。到2005年祝小朋开始拾起这门手艺已是第六代了。 在祝小朋记忆中,父亲那时候也经常干一些锔盆锔碗的粗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活条件艰苦,物件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避免不了磕碰,物件损坏了,人们就把面盆和水缸上打上锔子,继续使用,体现了人们的惜物情节。
对于这门家传的手艺,祝小朋从小就见过,但是没有仔细学习过。祝小朋说,小时候就感觉那些工具很好玩,也常常看父亲帮助邻里乡亲锔盆锔碗,直到老父亲临终前,把锔艺的技术要点、窍门都传承给了祝小朋。
创新祝小朋接过了家族的传承棒,准备将这项技艺好好传承下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日子已经远去,很少有人再锔盆锔碗了,祝小朋就把这些方法用在了锔紫砂壶上,但是他才发现,锔盆锔碗和锔紫砂壶完全是两个概念。这是从粗活到绣活的转变。这时候,祝小朋认识到,要想一门手艺传承下去,必须要改变,要做出来视觉美感,只有这样这项技术才不会失传。他静下心来,慢慢研究,经过不断的摸索思考,终于有了突破,他锔出的器物美轮美奂,既实用又好看。 锔艺的工艺流程非常复杂,从接茬摸缝、麻绳固定、点位记号到金刚钻打孔、锻制锔钉再到镶制锔钉、抛光,每一项流程都有若干环节,全部都是纯手工完成。对于这些绝活技巧,祝小朋早已熟稔于胸,他的“汝窑斗笠碗树叶花钉咬口”“紫砂绿泥银口包边壶”等作品,在业内得到了广泛好评。
授徒口口相传,现在全国各地都有许多找祝小朋锔壶的人。还有一些人买了新壶以后,找到祝小朋,用黄豆把壶涨破,再重新锯好,让这把壶瞬间就有了岁月的厚重。祝小朋说,现在锔的最多的就是紫砂壶,还有就是一些瓷器,但是大多是与茶有关。因为锔出的器物,既实用,又有观赏性,被很多人喜爱。有的人不惜为一个价值五元钱的公道杯,花费比原价高二十倍的价格来修复,因为这个公道杯,承载的不仅仅是杯子的价格,更是主人与杯子之间的情感。所以,对每一个需要修复的物件,祝小朋拿在手里都视若珍宝。
祝小朋现在教了一个徒弟,想把自己的手艺好好传承下去。手艺的研习也需要悟性,现在有很多人对这门手艺感兴趣。等时机成熟了,祝小朋准备开一个班,专门来教授这项技艺。他说,学习这项手艺,一般要三至五年才能掌握基本知识,这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练习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