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搜索
查看: 1520|回复: 0

文化┃探访那些见证历史的青州古城牌坊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

回帖

2万

积分

高三

wfits币
8718 个
注册时间
2016-2-24
UID
115842
QQ
发表于 2016-6-25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上,青州古城内牌坊众多,不下于二三十座,显示出当时青州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物鼎盛的景象。这些牌坊, 主要包括王府牌坊、文庙牌坊以及众多地方名人的恩荣坊、科第坊等。

图片1.jpg

明代,青州在朝廷任职的官员众多,府第、祠堂聚集城中,所立牌坊多在城区各街口、各府第附近。仅从南门大街向北至偶园街、北门大街,就矗立着二十几座牌坊,有时是十几步或几步就有一座,风格各异,蔚为壮观。因古城内牌坊众多且规格形式多种多样,均带有纪念性和很强的装饰风,使古城的主要街道形成了一道特殊的文化景观,这在其他府城是少见的。

清初,青州府乐安县文人李象先有文记载:“郡当(万) 历、(泰)昌、(天)启、(崇)祯间称最盛,同朝为官、尚书并仕一时者五、六,仕宦大家不下数十,科第相承,登两榜者百余人,宅第联络,坊表纷纭,山左六郡会未有也。 ” 目前,牌坊正在陆续恢复,这些牌坊的恢复,为青州古城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海岱都会”坊
图片2.jpg

是根据古城保护修复规划,修复南阳城南门阜财门之后所立的第一座牌坊。青州地处海岱之间,历代为都会之地和军事重镇,曾长期作为山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商贸发达,商贾辐辏,被誉为“三齐重镇,海岱都会”。为彰显古代青州的历史地位,设立了这座牌坊,是青州古城的地标性建筑之一。该坊四柱三门式,总高度9.4米,总宽14.4米。

四柱三门式牌坊,中间之门宽阔,可以通车马。一般情况下,官员可以走中间,平民百姓走两边的小门。


“尚书里”坊
图片3.jpg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旌表青州人石茂华而立。根据历史资料在原址复建。(自尚书里坊向北这几座牌坊,都是历史上就有的,基本上是按原样在原址复建。)该坊四柱三门式,总宽度13.8米,总高度11.48 米。

石茂华,青州府益都县人,字君采,号毅庵,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三边总督,文治武功,政绩卓著。 后以养老致仕归家。明万历年间,适逢陕西大歉,朝廷以他曾在此地任职多年,民望很高,又重新起用,命其前去督抚救灾。当时已经六十多岁的石茂华,马不停蹄赶往灾区,为安置灾民日夜操劳,终因劳累过度,吐血而卒。朝廷为旌褒石茂华的功绩,特下圣旨,赠官太子少保,谥恭襄,遣官营葬祭祀,并将南门里石茂华的府邸附近改名为尚书里,建造了这座牌坊。

牌坊的题额是“尚书里坊”,南面抱柱上的对联,上联是“一抚重镇,居然千里干城”,下联是“再秉节钺,允矣三边锁钥”(江玉坤撰联,刘三民书丹);北面抱柱联,上联 为“筑洪堤明诉讼一方大任”,下联为“平内乱灭倭奴万古英豪”(闫金亮撰联,王健君书丹)。可以说,这两幅对联是对石茂华政绩的高度概括。石茂华的事迹除见于史料记 载外,还有许多故事和传说,如《聊斋志异》“谕鬼”一篇,说的是石茂华镇鬼的故事。石茂华曾任兵部尚书、三边总督,声名卓著,连鬼都害怕。民间还有石家“八把黄伞出南门”的传说。


“一门科第”坊
图片4.jpg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旌表青州冯氏家族而立。根据历史资料在原址复建。该坊为四柱三门式,总宽度12.92米,总高度11.32米。

青州冯氏家族自冯裕开始,书香传承,科第连绵,人才辈出,自明正德三年(1508)至明万历元年(1573)冯氏三代65年的时间内,先后有冯裕、冯惟重、冯惟讷、冯子履、冯琦、冯瑗等6人考中进士,冯惟健、冯惟敏、冯子咸等3人考中举人。历史上,冯氏为青州的名门望族之一,声名显赫,被称为“北海世家”,亦称北海冯氏。明清时期,先后出了冯裕、冯溥、冯琦等名人,如:明代,冯裕官至贵州按察司副使,冯琦官至翰林院学士、礼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谥文敏;清代,冯溥官至刑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

在过去,牌坊不是随便可以立的,是有明确规定和程序的。一门科第坊也是经过皇帝批准的。牌坊的题额是“一门科第”,顶额有“圣旨”二字;小字右边是“旌褒冯氏进士裕、惟重、惟讷、子履、琦、瑗,举人惟健、惟敏、子咸”,共六个进士、三个举人,左边小字是“大明工部奉敕立,万历丙戌榖旦”;南面抱柱联,上联是“科第连绵,彰显东州文运”,下联是“事功卓著,堪称北海世家”(江玉坤撰联,张诗杰书丹);北面抱柱联,上联是“一门风雅,多少芝兰玉树”,下联是“几代书香,无穷国栋良才”(闫金亮撰联,张诗杰书丹)。


“大学士”坊
图片5.jpg

始建于嘉靖二十二年,为旌表青州府诸城县人翟銮而立。该坊为复建,四柱三门式,总宽度15.94米,总高度12.65米。

翟銮,字仲鸣,青州府诸城县(今诸城 市)人,以锦衣卫籍举明弘治十八年(1505) 进士,官至谨身殿大学士(首辅),卒谥文懿。

牌坊顶额为“御旨”二字,坊名“大学士”(因为翟銮官至谨身殿大学士);坊名右边小字为“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石门翟銮”, 左边小字为“嘉靖癸卯季春吉旦”;南面抱柱联,上联为“巡边防三万里,雄才大略固关塞”,下联为“秉阁政十余年,远虑深谋为栋梁”(张景孔撰联,沈铁君书丹);北面抱柱联,上联为“体丽声清,廷对分差标法度”,下联为“心和意密,公裁明断顺朝纲”(闫金亮撰联,陈铸书丹)。


“柱国”坊
图片6.jpg

始建于明弘治年间,为旌表大学士刘珝而立。 2014年,复建,四柱三门式,总宽度12.78米,总高度12.74米。

刘珝,字叔温,明代青州府寿光县人,今青州市高柳镇阳河村人。明正统十三年进士,官至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赠太保、谥文和,历仕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四朝,明宪宗称其为“东刘先生”,并赐印“嘉猷赞翊”。弘治三年卒,弘治皇帝为之亲撰祭联:“忠裨于国,允称一代名臣,孝表于乡,堪称三朝元老”。青州府、寿光县都建祠祭祀。

顶额为“敕赠”,题额“柱国坊”,题额右边的小字为“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赠太保、谥文和刘珝”。“柱国”是文勋封号。左边落款为“弘治辛酉榖旦”。南面抱柱联,上联为“忠裨于国,允称一代名臣”,下联为“孝表于乡,堪称三朝元老”(此联为弘治皇帝御制祭联,刘杰书丹);北面抱柱联,上联为“忠廉立殿堂,史称贤相,功与云山并峙”,下联为“仁孝满乡里,世誉楷模,德同阳水共流”(张景孔撰联,刘葆君书丹)。


“北门裏”坊
图片7.jpg

北门大街是古南阳城重要的南北纵向街道之一,已有1500年的历史,因北接城北门而得名。全长500多米,五道条石铺就,南高北低。南端与原县前街形成十字路口,俗称县十字口,南接偶园街。街两侧府第、衙署遗址众多,店铺云集。有明代谨身殿大学士刘珝昭贤祠、清代左都御史房可壮家祠等。

北门裏坊为北门大街之地标性建筑,二柱带跨楼牌楼,高9.9米,总宽10.2米,主跨宽6.0米。坊额为“北门裏”,抱柱联为:“看似砖旧石残,想当年九州商贾纷至,甚是热闹;其实人杰地灵,见今朝世界宾朋沓来,尤为繁荣。 ”


“阳水如带”坊
图片8.jpg

在今宋城内南阳河北岸。宋城建筑群所在地,属于青州古东阳城。南阳河是青州城区的重要河流,《齐乘》曰:“南阳水,又北而东,贯益都南北两城间,西径表海亭,东径故城阳王庙基……”又曰“府城五门,周二十里,俗称南阳城。北城为东阳城,东西长而南北狭。两城相对,抱阳如偃月,因阳以为隍,因其崖以为壁。”可以说南阳河是青州的一条历史之河、人文之河。

建于宋城内南阳河北岸的牌坊,坊名为“阳水如带”(陈铸集字),其抱柱联两联:一联是“坊台近水滨古州烟色,画阁连碧云胜景华光”(房重阳撰联、张诗杰书丹);另一联是“一水中流,双城对峙,惟表海巨镇;三山联翠,四时潺湲,诚封藩名区”(江玉坤撰联、张诗杰书丹)。

另外,正在修复和建设的还有“府文庙前街”、“高家亭巷”、“夥巷街”、“胭脂井巷”、“万寿宫街”、“世子府巷”、“北营街”等几座木制过街牌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投诉举报|客服微信号:ppm0536|今潍网-潍坊论坛 ( 鲁ICP备14032312号 )

GMT+8, 2025-1-20 18:39 , Processed in 0.094098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