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搜索
查看: 1405|回复: 5

【散客谈吃】旅途食事(旧)

[复制链接]

0

主题

434

回帖

837

积分

小学三年级

wfits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09-6-30
UID
26171
发表于 2009-6-30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散客 于 2009-6-30 09:37 编辑

    有一年冬天,出差到河南修武县,因为需要,早上四点钟蹲在街头等人。天色尚黑,穷冬烈风,又没吃早饭,真是饥寒交迫。好容易天麻麻亮,街上隐约有了人影,支在路边的小吃摊子也点起火来。办完事,觉得只剩下奄奄一息,于是想起那个小吃摊,飞奔过去。这小摊买的是羊杂,当地很寻常的一种早点。一口大锅,热腾腾炖着羊下水,随吃随捞,剁碎盛碗,浇上热汤,再撒些碎香菜,自己加一勺通红的油辣子,就当地的一种烙面饼吃。小木桌小木凳,围坐而食。县城里,又是露天摊点,卫生当然好不到那里去,且顾不上这许多了。一口热汤下去,象条线一般直烫到下腹,顿觉身上又有了活力。一碗不够再来一碗,吃得满头大汗,四肢通泰,浑身暖洋洋的。这一顿异乡早饭,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想来历历在目。



    因为工作的原因,前些年天南海北走了一些地方,也就尝了不少外地饭食。我有个习惯,也可以说是一种癖好:每到一地,只要时间允许,先大街小巷地转一转,看看沿街的建筑,听听当地的口音,很有意思。再就是尝尝当地小吃,有时候小吃也能反映一个地方的文化特点和历史积淀。小吃,或者说饭食,未必一定都是名吃,也不同于大菜。大菜都出现在隆重场合高档宴席,比如鲍翅乳猪,比如清汤燕菜,唯其“大”而且“高”,反而失去地方特色,也就没有了因为质朴平实而给人的那种亲切。我曾在北京前门外的全聚德吃过烤鸭,不可谓不正宗,好吃吗?当然好吃,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鸭皮酥脆,但吃过也就是吃过了,除了豪华的厅堂装修和近似表演的当众片鸭外,基本没留下很深的印记。 现在全国各地都有烤鸭,工艺和制作水平都差不到那里去,吃烤已经不希奇。地方名吃如今大部分已经贵族化了,无复当年的街头风味,坐在富丽堂皇的雅间里,总感觉不是那么回事。相反,倒是一些并非名扬全国的小吃或地方菜品让我至今回味无穷。有些很值得一说。

    到河南新乡,尤其是后半夜下火车,首先听到一片叫卖声。一是招呼人洗脸:一个脸盆,一条毛巾,一壶开水,就是一桩生意。坐了一夜火车,洗洗脸是必要的,但那条灰不溜秋的毛巾,着实令人望而却步。再就是炝锅面。河南人民是很会作生意的,试想,此时此刻,谁的肚子不是空落落的?一碗热腾腾的炝锅面理所当然恰倒好处。当然不能指望它填饱肚子(事实上也填不饱,看上去满满一大碗,但煮的烂烂的,不顶事儿),无非垫巴垫巴,好让身上有点热乎劲儿。我从来没吃过,但印象很深。

    河南的招牌小吃是闻名遐迩的糊辣汤,在中原地区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喝到,只要你喝得惯。我直到现在也没弄清什么样的糊辣汤才算正宗。所有的糊辣汤都有胡椒的辛辣,稠稠的,热热的,有的放粉丝,有的放鸡血、有的放花生米,还有的放一些豆腐油皮切成的象眼片,我还曾喝出过海带丝、豆芽、豌豆苗、干菠菜甚至干豆角。可见,只要大宗不离谱,什么东西都能往里搁,这就是糊辣汤。开封地区有一种鸡蛋包,味道似油条,长方形,炸至半熟时捞出,撕一道口,打一个生鸡蛋进去再炸。我以前在济南吃过。喝糊辣汤吃鸡蛋包,是很管事儿的一顿早饭。



    前面说到羊杂,其实郑州街头卖羊杂的摊子是很惹人瞩目的。除了那口大锅,切洋杂的墩子也特别壮观。因为长久使用,中间部分已经凹下去,象个大盆,一柄大刀剁在上面,人一走近,伙计提起大刀:“吃羊杂吗?”不明底细的人还真让他吓一跳。河南羊肉烩面很有名气,尝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更让我这种爱吃面的人牵肠挂肚。郑州有几家烩面馆做得很出色,我常去其中一家。大宽条,有劲道,羊肉酥烂,汤清味浓,加上红的枸杞,绿的香菜,配两样小咸菜,看上去就诱人食欲。因为生意好,永远是熙熙攘攘。原来的店面容纳不下,就在后院支了一个规整的大帐篷,可容二十张桌子,放眼望去,人头攒动,热气蒸腾,显得场面颇大。

    既然提到羊,就不能不说说羊肉泡馍。我去西安正好在寒冷的冬季,又是一个人,吃饭就很凑合,常常到附近的一家面馆吃羊肉饺子或牛肉饺子。说来也巧,我随身带了一本姚雪垠的《李自成》,正好是李部邀请宋献策出山那一卷,小说描写宋献策请刘体纯吃饭,非常传神。看书累了,吃顿饺子,回来再看他二人饮酒吃猪肉大包,很有一种情调。然而天天牛肉饺子也就吃腻了,便在一个傍晚到北大街上的一家泡馍馆吃泡馍。据说西安泡馍有很多讲究,分干泡、口汤、水围城,干泡就是吃完后碗内无余汤,口汤是说吃完后余汤仅剩一口或一汤匙,水围城是所谓宽汤,汤水围住凸起的馍。讲究“蚕食”,即从边上一点一点地捞食,有的人不懂,满碗里乱搅,西安人一看就知道这个人不会吃羊肉泡馍。吃泡馍应该先要来碗和馍,自己把馍掰碎,掰得小如黄豆,再送到里面浇汤,这样汤的味道才能进到馍里去。我请师傅代掰,可端上来一看却是切的。味道的确不错,汤浓肉烂,馍很有劲道,有点象家乡的“杠子头火烧”。




    山东吃羊肉最有名的是单县,单县羊肉汤是鲁西南地区有代表性的风味名吃,其特点在汤,如奶白色,就软软的油饼吃,膻气略大,味却不恶。很多人吃不惯,我很喜欢,可以连吃几顿不告饶。附近的巨野县有一种用羊油烙的小饼,膻气很冲,有人看见就掩鼻,我也能吃。吃羊肉而不太膻,当数临朐全羊,大块羊肉加上下水煮得烂而不散,撒上葱丝香菜,猛加醋和胡椒面,酸辣香,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依稀有梁山豪情。



    我去长春是在十一月,关内不怎么冷,关外可不得了了!有一个星期天,我跟同事游览伪满皇宫,走出前殿,见天色黯淡,灰云密布,下起了小雪,急忙钻进后面的辑熙楼。外面寒冷刺骨,楼内却温暖如春。看完出来,雪更大了,北风吹在脸上象刀割一样,让我领教了关外之寒。我俩一溜小跑进了一家小酒馆,要了一盆蘑菇炖小鸡,一盘酸辣土豆丝,外加一瓶东北烧刀子,一饮一啄,十分满足。所谓蘑菇就是东北松莪,北方人大都喜欢。酒足菜饱,已经吃不下饭,顺路买了几块朝鲜打糕,回到宾馆吃下去。说实话,东北没有多少很精致的菜品,传统名菜如哈什犸、鹿筋、熊掌、大马哈鱼等,现在有几个人能尝到?那次我还买了两捆鲜人参(应该是人工培植的草参)、一大串松莪带回来,谁料经长途跋涉,回家后人参烂了一半还多。好在那时侯鲜人参十块钱一斤,倒也不怎么心疼。在东北住了一个多月,几乎天天从李连贵熏肉大饼的门面前走过,却阴差阳错没有吃到,这是我最大的遗憾,至今想来不免悻悻。



    九一年初春,到北京人民大学进修,住了两个月,那是我第一次进北京。课余我有两项活动,逛琉璃厂,尝小吃。前者可算精神需求(学习结束我带回来两大挎包书),后者为饱口服之欲。小吃如豌豆黄、驴打滚、爆肚、坛儿肉、卤煮火烧,早餐如羊肉杂面、炸焦圈,都一一尝过,但没喝豆汁儿(北京人读儿化音)。这些全是北京的传统小吃,历史很久,我尝到的这些东西在味道上是否地道不敢说,但都是有代表性的。我认为北京基本上可以代表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口味,我们到了那里在吃饭上几乎没有什么不适应。后来的几次,时间较短,而且大部分由客人招待留饭,就没机会品尝小吃了。在全聚德吃过烤鸭,在豆花饭庄吃过炸鹿尾(尾念yi,而且儿化)。“涮肉何处嫩,首推东来顺”,东来顺没去成,倒是在五洲大酒店吃过一次涮羊肉,留下很深印象的是他们的香菇,大小均匀,个头饱满,味又浓,做火锅底料无与伦比,应是上品无疑。

0

主题

434

回帖

837

积分

小学三年级

wfits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09-6-30
UID
26171
 楼主| 发表于 2009-6-30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散客 于 2009-6-30 09:48 编辑

    都说北方人到了南方,最大的麻烦是吃饭不习惯,我没有这种感觉。整天东西南北地跑,逼得自己口味要杂一点。再说我好奇心重,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想尝一尝。平时很腻味蛤蟆一类东西,连带着不喜欢青蛙,但田鸡腿的美味让我至今难忘。那是在武汉,主人在一家酒楼请客,辣炒田鸡腿我认为是那一晚的头道菜,鲜嫩无比。后来我自己也尝试做过,还说得过去。南方人大多喜欢吃田鸡,我在不止一个地方看到菜市场上有活田鸡卖,装在网兜里,活蹦乱跳。这是前些年的事情。那天还有蛇羹,蛇肉撕得象细小的银鱼,和碎蛋花混在一起,看上去很精致,味道却平平。毕竟吃蛇肉最好的做法是蒸,取其鲜与嫩,与其他东西混在一块,鲜味就夺跑了。


    在武汉,人们常吃的早餐是炸面窝。用糯米磨成浆,里面再掺什么东西,舀一勺进中间突起的油铛里,似炸似煎,呈金黄色,外酥里软,有淡淡的咸味。开始我不知道什么东西,一问,好多人抢着说:“面窝!”从这可以看出武汉人的热情,同时他们对自己的这种特殊食品颇感自豪。清晨,武汉街头很多老婆婆提个小篮子,卖刚采摘的、散发着清香的白兰花,上班的小姑娘往往买一朵新鲜的白兰花别在胸前,然后趁等车的空儿,站在路边吃面窝,成为武汉街头的一道风景线。


    武汉有种名气很大的食品——豆皮,当地人称之为“通城老幺”,意思是说在全城都叫得响,是武汉特有的风味小吃。上下两张很大的豆腐皮,中间裹馅,煎炸后切成方块,很好吃。馅有很多种,我吃过猪肉韭菜和糯米两种,都极可口。武汉的另一种美食是四季美汤包,名扬三镇,因为住得远,没有专程前往品尝。我们吃饭的地方是古琴台附近的一家饭店,叫作春江酒楼,非常干净雅致,大玻璃门内有两盆翠竹,高低参差,疏落有致。这里的小炒作得很精致,鱼香肉丝、鲜笋炒肉丝、油淋茄子、蒜茸空心菜,几样小炒轮换着吃,有时候叫两瓶啤酒,对饮小酌。武汉菜略微偏辣,我们不太适应,每次都关照那个小女孩,让她告诉厨房不要放辣椒,但端出来还是有点辣,最后她告诉我们,真的没放辣椒,只不过用了一点豆瓣酱,说完抿嘴一笑。我们无言,是啊,湖北菜不放点豆瓣酱,还怎么吃啊?

    鲜笋是人间至味,任何美食家都对它情有独钟,一般饕餮之客不以为然,觉得它淡而无味。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中说:“有味者使之出,无味者使之入”,其实笋自有一种鲜香。外国人把我们吃鲜笋叫做吃“嫩竹”或吃“竹芽”,对是对,却很别扭,拿我们当成一种很珍稀的动物。北方早些年见不到鲜笋,都是罐头或真空包装的玉兰片。每逢四五月间到江南,看见硕大的春笋在市上叫卖,深以为诧。现在北方也有鲜笋卖,用来炒肉丝韭黄,蒸狮子头,清炖鸡放几片,或者干脆做油焖笋,都是无上妙品。春季到江南,食笋,看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开,是两大享受。


    当年去苏州开会,正好是秋高稻熟季节。清晨,从车窗向外眺望,金黄的稻田上飘着一层薄雾,象一条雪白的长练。早起的农人抗着农具,身后跟了慢腾腾的水牛,那么宁静,那么闲适,是只有在国画中才能见到的景象。江南印象,如梦如幻。会议期间会餐,除了一只大闸蟹,记不清吃了什么。正是吃大闸蟹的季节,在北方也该有大量梭子蟹上市。我知道江南人食蟹精细到了苛刻的程度,他们简直是掐着表蒸蟹,以求最佳的火候,据说从前吃完蟹后还要将蟹壳称称,看谁吃得最干净。北方人做不到,北方人讲究吃得痛快,耐不下心慢条斯文吹吹打打。大闸蟹不及海蟹体大,每个三四两重,但是味浓,非海蟹可比。近几年养殖蟹盛行,虽然易得,味道却差了些。苏州菜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只是一味的淡。名菜松鼠鱼也无缘品尝。游拙政园,中午在附近的一家小饭馆吃饭,吃的是小笼包,很小巧。下午游观前街,买了几盒有名的兰花豆干,滋味好极了,咸甜适中,余味无穷,是佐酒的绝妙小菜,作茶食当然也不赖。回来时买了十几盒分赠亲友,很受欢迎。

在苏州吃的最好的一道菜是炒鳝鱼丝,温州的一位同行作东。鳝鱼丝切得细而匀,加笋,猛火爆炒,脆而且嫩。美中不足,还是甜了点。鳝是美味,然而制作不易。南京一道名菜叫做炖生敲,我曾尝试过一次。鳝鱼去骨切段,入油锅略炸。葱姜蒜爆锅,加黄酱、酱油、白糖、料酒,放入鳝鱼段,加高汤后一起倒入砂锅,小火焖一个半小时。这道菜的妙处,上桌后依然滚开冒泡,趁热撒胡椒面,看上去就逗人食欲。鳝鱼段酥烂,味醇厚,博得一片喝彩。


    由苏州至上海,第一顿饭是一碗大排面。整整齐齐的面条,上面一块酥红油亮的猪大排,加一根咸雪里蕻,这样一碗面只有北方人才吃得下。到城隍庙寻访旧书而不得,时近中午,肚子开始咕咕叫了。远处几家大排挡,人山人海,都托着碗大喝黑芝麻糊,我只好远远地避开。转来转去,看见一个招牌,上书“南翔小笼馒头”,就是蒸包,上海人管包子叫馒头,知道是名吃,也顾不上是不是正宗,先要了两笼。笼屉奇小,直径一扎,包子更小,径不及一寸,馅子加了肉皮冻,汪汪的一兜汤汁,吃时要先咬破皮吸出汤,否则不可收拾。一笼六个,我总共吃了七笼,外加一小碟叉烧肉,一小碟卤河虾,一瓶啤酒,旁边两位老太看得直乍舌。

    酒足饭饱,溜达到外滩,又向西折入南京路,转进一家火腿店。只见柜台上方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整只金华火腿,极其诱人,苦于不便携带,就买了两大块生的带骨火腿肉,约十斤重,花掉我当时三分之一的工资,从上海背回潍坊,分送给亲友。整治火腿很麻烦,先要剔净腿骨,用清水泡几天,其间经常换水,刮磨油污,最后以大火蒸透。处理不好会有一股陈腐气,无法下咽。

二OOO年四月在南京,吃了晚饭,在街上散步,忽然闻到一股很特别的臭味,不是那种让人恶心的臭,但很刺鼻。我四处望望,原来不远处是一个油炸臭豆腐的小摊,围了几个人,站着吃臭豆腐串。我算是个“逐臭之夫”,久慕江南的油炸臭豆腐,想买两串尝尝,终于未敢造次。虽然没吃,心中却总放不下,惦念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赶往合肥,中午主人留饭,点菜时征求我的意见,问吃不吃臭豆腐,我大喜,有同志在焉,我何惧哉?一盘炸好的臭豆腐端上来,呈青灰色,蘸辣酱吃,除了香,闻不到臭了。从那以后我开始吃臭豆腐,后来潍坊有买,我偶尔买一点和女儿同啖。


    合肥人喜欢吃一种淡水小龙虾,紫红色,皮硬得很,生长在不太干净的沟河里。十多年前我在济南吃过,做法简单,只会盐水煮,远不及合肥的麻辣龙虾。龙虾去头,容易剥出肉,蘸调料吃。小龙虾肉质发柴,全凭麻辣汁入味。到了夜晚灯火阑珊,合肥街头成片的大排挡,人来人往。拣一张桌子,要几十串烧烤,剥食龙虾,喝冰镇啤酒,是人生的一大快事。最近看电视报道,说这种小龙虾是用人粪便来作饲料的,不禁瞠目结舌。可见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近于伤天害理了。

一个人在外地,除了办公务,空闲时间是很难打发的,我除了外出走走,逛逛书店,有时就到小酒馆坐两个钟头。我很喜欢鲁迅的小说《在酒楼上》,把身在客乡的游子的抑郁忧伤描写得淋漓尽致,读来如身临其境。特别是当“我”在空无一人的酒楼上独酌,窗外是纷飞的雪,百无聊赖却又怕人来,每听见楼梯有脚步声响,便懊恼地抬起头来,及至看到是堂倌,才放下心来,“这样的又喝了两杯酒”。——没有切身体验,是万万写不出的。在南昌,我呆了六天,六天下雨(后来我对人说没见过南昌的太阳)。细细密密的春雨没完没了,直让人心烦。一天下午,从书店出来,夹了一本书,匆忙地蹩进一家小酒店,选了一个临窗的小桌,要了两个小凉菜,一瓶酒,记得有一个菜是黄豆霉菜,略有一点辣。就这样一边翻书,一边喝酒,不知不觉华灯初放。凭窗望去,街上车水马龙,下班的人们在雨中匆匆来往,怀揣着各自的心事,奔向自己的家,使我这个外乡人倍感孤独凄凉。

    旅途食事,意趣良多,一时难以尽说。现在不往外跑了,虽然少了那份猎奇的机会,却可以安安静静地在家吃饭,也是一种福气。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4

回帖

837

积分

小学三年级

wfits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09-6-30
UID
26171
 楼主| 发表于 2009-6-30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自己07年4月的一篇文章,发在自己的博客里。虽不是说的潍坊美食,但比较一下也是不错的哈。
美食如读书,多多益善的好。如不符合板块要求,烦请斑竹视情处理,有劳了。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主题

4032

回帖

9902

积分

初三

wfits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09-6-12
UID
25369
发表于 2009-6-30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lz好文笔
佩服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3992

回帖

9598

积分

初三

wfits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09-5-19
UID
24099
发表于 2009-6-30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670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大学四年级

wfits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09-5-17
UID
23982
发表于 2009-6-30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人乙 于 2009-6-30 14:56 编辑

很好很好。
其实小吃就是这么吃才有味。单县羊汤,我也喜欢。
小卡片,记录老潍县http://blog.sina.com.cn/u/2019162471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投诉举报|客服微信号:ppm0536|今潍网-潍坊论坛 ( 鲁ICP备14032312号 )

GMT+8, 2024-12-4 12:09 , Processed in 0.07651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