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搜索
查看: 3301|回复: 0

走进佛教(七)

[复制链接]

119

主题

21

回帖

1161

积分

小学四年级

wfits币
72 个
注册时间
2016-7-18
UID
119516
发表于 2018-3-16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七章 净土法门

一、超世弘愿

二、依正庄严

三、名号意义

四、一者深信自是凡夫

五、二者深信乘愿必生

六、弥陀大悲于苦者

七、安心念佛

八、时不我待

一、超世弘愿

众生的烦恼习气根深蒂固,又负荷着无始以来如山的罪业,积累着日益加重的迷惑,纵有佛性之宝,亦不易将之开显出来,于生死海中头出头没,于解脱路上一再退堕。

睹见人间此种情形的阿弥陀佛,悲悯苦难和恐惧的众生,于很久以前示现菩萨之道,发下深重誓愿。

在久远的过去,阿弥陀佛前生曾做过国王,当时有佛住世,号“世自在王佛”。国王听了佛所宣讲的无上妙法,放弃王位,发心出家,号法藏比丘。

心量广大的法藏比丘为使十方众生出离生死苦海,向世自在王佛表露了建立清净国土的雄心壮志。世自在王佛应法藏比丘的心愿,为他广说诸佛国土的情状及众生的生存境界。

法藏比丘闻佛所说,经过五劫思维,超发无上殊胜的四十八愿。

在四十八愿中,最伟大、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第十八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意即:

若我法藏成佛之时,十方世界任何众生,只要真心欢喜信受我的救度,欲生我国,从而一生称念我的名号,乃至有的众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才闻信我的救度,仅仅称名十声,我必使他往生。若众生念佛不得往生,我誓不成佛!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犯五逆和谤法罪的众生除外”。这两种极重罪业,未造众生,佛抑止而言造即不救;已造众生,若肯回心,佛还会慈悲救度)

第十八愿称为“念佛往生愿”,被尊为“本愿之王”,是四十八愿的核心,是阿弥陀佛主动、平等、无条件救度凡夫众生的一大创举。其伟大之处在于:以无 力修行的罪业众生为首要的救度对象,众生不论智愚、善恶,皆可乘此愿王念佛往生,纵是不懂佛理的愚夫愚妇,只要一向念佛,即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乘此大 愿,必得往生。

谛闲老法师在金山住了好些年。有一天,从家乡来了一位老乡,是他小时候的玩伴。这人是个手艺人,俗语讲“锅漏匠”,也就是盘儿、碟儿、碗儿、瓷器摔坏了可以拿锔子补好再使用的人。

这锔碗的手艺人找他说要出家,要认他做师父。谛老法师说:“你不行!都四十多了,没念过书,学经教自然是学不了;苦行你又受不了,你出家不是找麻烦吗?”劝他多次。他坚持非出家不可。

谛老不得已,说:“你一定要出家,就得听我的话。”

他说:“那当然!我认你做师父,你的话我一定听。”

谛老说:“你这么大岁数了,现学经教也来不及,你就直接修行。你出家以后也不要受戒,我给你找个小庙,你就老实念佛,不要出庙门。”

谛老接着说:“南方宁波信佛的人很多,差不多每个乡村都有小庙,都有人信佛、拜佛。我给你找个小庙,在里面什么都不需要,你只需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黑夜、白天不间断地念,什么事也别管,到时候吃两顿饭,我给你找好功德主。”

谛老就托人办妥这件事。一个小庙一个人住着,每天有老太婆到时候来给煮两顿饭,他就不做买卖了。听谛老法师告诉他这个修法,心想:准是好道;这道一修,准能得好处。他也不知道将来会得什么好处。

他听谛老的话,只要睡醒,就念佛,哪儿也不去。他从前做手艺挑东西,双腿有劲儿,就绕着佛念;累了,就坐着念。谛老法师也不知他念得怎么样。

就这样念了三四年。

有一天,他告诉煮饭的老太太:“明天你不用给我煮饭了,我不吃午饭了。”他说当地有两个亲戚朋友,他想出去看看。

回来后,他对老太太说:“你明天早晨不用来煮饭了。”老太太以为又有人请他吃饭。

第二天,老太太惦记师父,到吃饭的时候就去小庙看他回来没有。小庙贫穷,不怕偷盗,虽有门也没关。老太太到门口就问:“师父吃饭回来了?”里面没人答应。走进屋,看见他在床铺下边站着,脸朝窗外,手上拿着数珠。老太太仔细一看,师父已经死了!站着死的,念佛站着死的!

等谛老得到消息坐船赶来,他那样直直地站着都两三天了。

谛老说:“不错呀!你这出家没白出,比那当大法师、当方丈住持的高明得多了,像你这样的成就不多呀!”很赞叹他。

念佛法门,人人都能行,也不用把教理弄明白,只要肯念,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准能往生佛国!(倓 tán虚法师佛七开示)

二、依正庄严

法藏比丘在佛前发起超世弘愿之后,用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的时间累世修行,一向专志,勇猛精进,一一梵行皆回向十方众生,令所有众生功德成就。

十劫之前,当为我们十方众生往生的功德全部修行圆满之后,法藏比丘达成了志愿,成就了佛果,成就了万德洪名,成就了庄严的极乐国土。

《阿弥陀经》言: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

有世界,名曰极乐;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这里的“西方”寓为回归,因为在我们看来,西方是太阳和月亮沉没的方位,以此比喻极乐世界是我们生命的归宿。

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慈悲愿力所显现的世界,是没有生灭的无为界。净土三部经——《佛说无量寿经》(《大经》)、《佛说观无量寿经》(《观经》)、《佛说阿弥陀经》(《小经》)对极乐世界有详细的描述:

极乐世界广大庄严,地势平坦,大地由柔软的黄金合成,又被无数宝物所装饰,香洁光明,微妙奇丽。

极乐世界气候温和,没有四季寒暑,清爽舒适,令人心旷神怡。

极乐世界随处可见宫殿、楼观、讲堂、精舍,或在地上,或在空中,全由众宝自然而成,又由各色宝珠和宝铃交络覆盖,富丽堂皇,穷微极妙。

极乐世界处处分布着美丽的七宝池,大如湖泊,池底铺着金沙,池边是宝物所庄严的阶道,池中盈满味如甘露的八功德水。水面上开着各色大如车轮的莲花,光艳夺目,微妙香洁。他方世界若有一人念佛,七宝池中就会长出一朵莲花,其人往生极乐后,就会在此莲花中化生。

阶道四周,有行行香气芬馥的宝树,树上弥覆着众宝罗网。人们所欲了解的十方佛国景象,都能在宝树间映现,就像照镜子一样清晰。微风吹来,宝树及宝网发出微妙之音,如百千天乐同时演奏,令人自然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林间栖息着种类繁多的鸟儿,色彩斑斓,奇妙可爱,用各自的声音宣讲人们心中所欲了解的佛法,令人生起欢喜踊跃的念佛之心。

极乐世界时常天乐鸣空,曲音和雅,人们听到这美妙的声音,生起无上的菩提之心。

天空中徐徐飘下奇异的花朵,日夜不停。这些花朵色彩艳丽,香气扑鼻,使人增长不可思议殊胜功德。每天清晨,人们用花篮盛着美丽的花朵,顷刻间抵达他方无量世界,供养那里的佛陀。

极乐世界是一个远离黑暗的世界,大地、楼阁、众生、莲花……一切万物皆放光明,无需日月照耀;极乐世界还是一个远离污秽的世界,万物皆由无量宝香合成,散发着芬芳的气息,香气普熏十方世界。

极乐世界处处可见巨大的宝莲花,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端坐其上,为人们宣说微妙的佛法。人们为能够亲闻佛法而欢喜。

极乐世界人人的身形样貌都跟阿弥陀佛一样,真金色身,金刚不坏,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智慧通达,辩才无碍,六通具足,“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随意闻法,随意观察他方世界,随意前往他方世界弘法度众。

衣服、饮食、用具应念即至,想要穿衣则“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想要吃饭则“百味饮食自然盈满”。一切美景虽然令人身心适悦,却不生贪著之心。

极乐世界不但没有恶事,连恶名都听不到。人们与诸大菩萨时常聚会,无有一切身心忧苦,唯有无量清净喜乐。

1994年夏天,邱永长夫妇带着六岁的孙子信璋到邻居家念佛。信璋念得很大声,很认真。稚气的念佛声令在座的大众很是感动。

过了一会儿,信璋忽然告诉奶奶说:“阿嬷(台语),我有看到阿弥陀佛在金色的房子里面讲经。”

奶奶说:“小孩子不可以说谎。”

信璋说:“阿嬷,我没有说谎,我真的看见阿弥陀佛。”

回家以后,信璋又告诉奶奶说:“我们在念佛时,我看见阿弥陀佛在金色的房子里讲经,阿弥陀佛的莲花很大朵,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莲花较小朵;还 看见金色的鸟、金色的树,房子也是金色的。”又说:“阿弥陀佛那里的地上没有泥土,地上全部都是金色的,到处都金光闪闪,很漂亮。”

奶奶因初学佛,又不认识字,没有读过经,听信璋说得那么认真,就问邱居士说:“我们信璋说他在念佛时看到极乐世界、西方三圣,那里的房子、树和鸟儿全部都是金色的,是真的吗?”

邱居士回答说:“《阿弥陀经》里说:极乐世界,黄金为地;宫殿楼阁,七宝庄严;行树罗列,众宝所成;鸟声和雅,宣畅妙法……”听完邱居士介绍后,奶奶才相信信璋所说的全是真的。

三、名号意义

《观经》中说,五逆十恶的众生一生造恶,不具善根,直至临终方遇善知识说法,教令念佛,然而被痛苦所逼,心中已不能忆念佛名,只是在慌乱中随口至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声,因为念佛的缘故,即时乘坐金莲花,于一念顷往生极乐世界。

一个毫无修行的恶人,仅仅称念十声佛号就能往生极乐世界成佛!古今很多大德对此产生各种各样的揣测,致使在“凡夫恶人念佛能否往生”的问题上众说纷纭。

往生与否,一般人往往依众生的自身素质来判断,很少考虑到六字名号的作用。岂不知,一句看似平常的南无阿弥陀佛,正是净土宗他力救度的核心。

著疏楷定古今的善导大师解释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说:

言“南无”者,

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

言“阿弥陀佛”者,

即是其行。

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归命”:信顺释迦、弥陀二尊之敕(chì,诏令)命,愿生安乐净土。(信、愿)

“即是其行”:十方众生的往生因行,已由阿弥陀佛修行成就。(行)

可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具足信、愿、行!

阿弥陀佛在因地以不可思议的悲智,将五劫思惟、兆载修行的功德收摄于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之中,回向给十方众生,作为十方众生的往生资粮。因此,南无阿 弥陀佛六字洪名即是阿弥陀佛悲愿的载体,也是阿弥陀佛智慧和功德的全部。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即是与阿弥陀佛的悲愿相应,即可获得阿弥陀佛所回施的无上功 德。

譬如乘船过海,但能上船,即是“归命”;启航之后,船的速度即是乘客的速度,所谓“即是其行”。

念佛之人,但能尽形寿(尽这一世的身形和寿命)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即是乘上阿弥陀佛普度众生的大愿船,则能安安稳稳到达彼岸。《观经》云: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若有人闻说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欢喜踊跃,至心称念,深信不懈,于现在身受无比乐。

若有人听闻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功德而信此教法、念此名号,阿弥陀佛就会常住其顶,时时守护;十方诸佛也会不请自来,日夜相随,护念行者,直至成佛。

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可除去无量无边生死之罪。即使由于宿世的怨业,今生聋盲、愚痴,甚或生为狂恶之徒,他若能随顺善知识开示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则于一声声中除去无量无边生死之罪,于名号光明中蒙受解脱。

若有人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信心不动摇,在他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许多圣众就会显现在他面前,他的心就不会颠倒慌乱,从而于一刹那间往生极乐世界。

在此世间,没有任何事情比念佛能带给人更大的利益。无论什么人,听闻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发起信乐欲生之心,声声称名,他已获得无上大利。

若有人在寿命即将结束之时听闻弥陀名号,发心往生,纵使他仅仅称名一声,也决定往生!故善导大师称念佛为往生“正定之业”。

世尊在经中盛赞阿弥陀佛名号功德:

阿弥陀佛名号,

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

所以者何?

“阿弥陀”三字中,

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

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

是故彼佛名号,

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

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

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

而说偈曰:

阿字十方三世佛,

弥字一切诸菩萨,

陀字八万诸圣教。

三字之中是具足。

故知:

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

一句弥陀,是佛王,是法王,是咒王,是功德之王。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名号,即是总念总持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十方诸佛自然护念,观世音、大势至及诸多菩萨欢喜影护。

因此,但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十方诸佛、诸大菩萨、诸多行门自在其中,不必改口称念其他诸佛菩萨,不必改修其他经咒、行法。

韩有才是一位中学教师,家住江苏省高淳县凤山乡东村。他的母亲和弟弟均为三宝弟子,他本人不信佛,但也不排斥诽谤。1991年41岁的他,被胃癌折磨致生命将近结束,幡然醒悟。

莲友劝他念佛,他当即接受:“要么不信,信就不疑。”于是开始专心念佛。

农历十二月十二日二十二时,卧床多日的韩有才突然要起来,家人不知何故,他说:“佛来了,躺着不尊敬。”并问:“你们没看见吗?”

五分钟后,韩有才安然逝去。

四、一者深信自是凡夫

善导大师是净土宗的开宗祖师,公认为阿弥陀佛的化身。在《观经四帖疏》中,大师对净土信心的阐释,渗透着净业行人特有的宗教情怀:

一者决定深信:

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

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

无有出离之缘。

无始劫来,我们在六道之中随业流转,久而久之,习非成是,长醉不醒,被地狱、饿鬼、畜生之苦所煎熬,如佛所说“受苦无穷,无有出期”。

今世幸得人身,可谓千载难逢。但是,品尝着生活的甜蜜,我们竟忘记了轮回的存在,大好光阴在身边白白流走。

更糟的是,我们始终抱持着一个错觉:我心地这么善良,没做过什么坏事。

事实上,我们正是由恶业所感而来此浊恶的世间,执著着自我的利益,抱持着自我的见解,无时无刻不在造作罪业。纵能值遇戒定慧正法,也因智慧暗钝、意志不坚而一再退转堕落。

业因果报,毫厘不爽。佛在《无量寿经》中说:

今世为恶,福德尽灭,

寿命终尽,诸恶绕归。

归到哪里?我们无不是以地狱为故乡啊!

在此,大师对自己及众生的身心予以深刻观照:虽然具足佛性,但无明厚重,举心动念无非罪恶,纵发清心,犹如画水,障深慧浅,自力怯弱,故而沉沦生死,无缘出离。

深证三昧的善导大师严峻地把自己定位为罪恶生死凡夫,这对于我们这些骄慢的人来说,不啻当头一棒。

有别于圣道行人的大丈夫气概,净宗行人首先要面对现实状况,深切体会到自身的无奈:想靠自己的力量超越生死,没有丝毫的希望。这样才能真心仰靠阿弥陀佛,所谓“彻底放下,通身靠倒”。

不了解自己的危险处境,就无法真正对阿弥陀佛产生信靠之心。

有一位富有的妇人,为人亲切,贤淑而谦虚,深受众人的爱戴。

她家有个聪明能干的女佣。一天,女佣心想:我家主人是个深得好评的人,她到底是真的心地善良呢,还是好的环境所使然?

女佣决定试一试。第二天,女佣迟迟不起床,直到将近中午才露面。主人很不高兴地责怪她:“为什么这么晚才起来?”

第三天,女佣照样晚起。主人更加生气,拿起棍子就打。

这件事被大家知道了,那位妇人失去了以往的声望。

顺境中我们能保持亲切、谦虚、平静,还能随缘行善;逆境中我们是否还能继续保持平静心与善行呢?

五、二者深信乘愿必生

既然从自身找不到出离之缘,那就把我们的目光转向阿弥陀佛,看阿弥陀佛有没有救度众生的愿心和能力。对此,善导大师阐释了第二种“决定深信”:

二者决定深信:

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

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相信阿弥陀佛的伟大誓愿已经实现,相信“称念我的名号,你若不往生,我誓不成佛”的第十八愿专为我等而发;放心大胆,正念直来,“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即使此前罪业再大,即使内心烦恼再多,阿弥陀佛的救度永不改变,念佛一定能够往生成佛!所谓:

念佛即是乘佛愿,

乘佛愿者得往生。

善导大师以“念佛决定往生”启发我们的信心,勉励我们“作得生想”,可谓深契弥陀愿心。

印光大师承善导大师法脉,也有“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的开示。

譬如有人年轻时造下极重恶业,多年后命终堕入地狱。那么,他的地狱之果是在他当初实施恶业的时候就决定下来了,甚至在他生起恶念的那一刻就决定下来了。

同理,净业行人的往生,并非决定于临终那一时刻,而是决定于他平时是否信愿念佛。也可以说,在他闻信弥陀救度、发心尽此一生称念佛名的那一刻就决定下来了。

安风光居士信佛多年,起初没有正信六字洪名,从1997年以来,经净宗法师开示,转入一向专称。

由于工作繁忙,身体状况欠佳,2001年生病住院,医生诊断为恶性脑瘤。2002年5月1日病情恶化,又得了心肌梗塞。

患病期间,安居士多次聆听法师开示的善导大师净土思想,深深认识到自己就是罪恶生死凡夫,深深认识到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专持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 名,专靠阿弥陀佛慈悲救度,行住坐卧念念不离,以念佛为乐,吃饭时也不由自主念出佛号来,睡梦中也常大声念佛,病痛也因念佛而减轻。

安居士常开导妻子:“好景不常在,鲜花不常开,人活世间不也是这样吗?我们快念佛,好回家呀!”

临终前,他对妻子说:“西方极乐世界是咱家乡,我就跟阿弥陀佛走。专念这句名号,平生活着就决定往生!我天天念佛,阿弥陀佛都知道。”

安居士家墙上挂着阿弥陀佛接引像,下面贴有“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以及第十八愿愿文。安居士经常坐在沙发上对着佛像念佛,也时常念 这些经文,流着泪自言自语地说:“我心里就想阿弥陀佛了。我得救了,心灵上有了依靠。在这个世间,虽然我有病痛折磨,谁让我宿世造业啊?”说着,流下忏悔 的泪水,“阿弥陀佛呼唤我回家,我赶快回家吧!”

自从病重以来,安居士心不离佛号、佛号不离心。妻子喂他吃饭,他每咽下一口,必然要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然后再吃下一口。因为语言功能有障碍,发声费力,又不清晰。

妻子说:“你这样念佛,我听着很吃力,喂饭也慢,吃饭时在心里念佛也是一样的。”

他说:“我不念出声来,决不吃下一口!”这样,吃一顿饭往往需要一个小时,妻子也就陪他念佛一个小时。

5月6日17点30分,安居士两眼注视佛像,在众莲友的佛号声中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六、弥陀大悲于苦者

善导大师的两种决定深信,是对净土宗信心的定义,是检验我们是否真正契入净土门的试金石。

若认为“我很贤善,我是上根利器,我功夫了得,我有能力解脱生死”,甚至认为“我就是普度众生的菩萨”,这是不具第一种深信,会把自己阻挡在净土门之外。

若认为“我业深障重,心又散乱不净,又持不好戒,又没有智慧,这样念佛能往生吗?”不理会阿弥陀佛的悲心,对往生毫无把握,则是不具第二种深信,往生大事也因信心的缺失而难以达成。

应知,法藏菩萨五劫思惟所发大愿,正是以我等业障深重、散乱不净、道心肤浅、卑劣无智之人为救度正机。《观经》中,五逆十恶之人慌乱中念佛尚得往生,我们哪有念佛而不能往生之理?

古德开示说:“不是将我们的心修清净了以后再念佛往生。常能念佛,则罪业自然消灭。生为凡夫,怎么可能心无散乱呢?所谓‘将心修清净之后才能往生’,绝没有这样的道理。虽不能清净此心,但能念佛,皆得往生,这正体现阿弥陀佛本愿救度的可贵。”

无论我们是哪种根性的人,如何往生无需计度,只管念佛!所谓“念佛是我的事,往生是佛的事”。以我们当下的身份,尽形寿信愿念佛,即已达到往生标准!

譬如父母有很多儿女,如果哪个孩子生了病,父母就格外关心他,这不是父母的心不平等。

佛的慈悲亦然:平等对待一切众生,“无缘大慈(于一切众生,无论有缘无缘,皆平等救度),同体大悲(观一切众生与己身同体,而生起平等、绝对的悲心)”,而对于罪业深重者、放逸懈怠者、无知而烦恼者不仅不会遗弃,反而会倍加怜爱。善导大师说:

诸佛大悲于苦者,

心偏愍念常没众生。

犹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恶业众生若无弥陀救度,无疑将直入地狱。

阿弥陀佛深知我心之卑劣,一肩挑起我们所有的罪业(“荷负群生,为之重担”),将所有功德用名号的方式无条件、无保留地惠赐给我们,以名号引导我 们,以光明调熟我们,念念不舍,甚于父母思念丢失的幼子,主动而来,不讲条件,不因祈求拜托。我们生在阿弥陀佛的光明愿海中,只要突破小我的情见,一念回 光,如实接纳第十八愿的真实义,着眼阿弥陀佛同体大悲和威神愿力的层面,不因自身罪业深重而丧失往生信心,单只一向口称佛名,发起“无疑无虑,乘彼愿力, 称佛名号,必定往生”之心,即与阿弥陀佛绝对的普救愿力感应道交,即可就路还家,业事成办。父子相逢,悲喜交集。多劫穷子,骤然富贵,现前当来获大安乐。

如此,我们便时时刻刻生活在阿弥陀佛的大悲关爱中,时时刻刻浸润在阿弥陀佛的无碍光明中。

欢喜时,“南无阿弥陀佛”;

无欢喜时,也“南无阿弥陀佛”。

心净时,“南无阿弥陀佛”;

心不净时,也“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我心虽不清净,但六字名号是法界中最清净的,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当内科住院医师的第一年,有一夜,我在加护病房值班时,急诊室送上来一位心肌梗塞病人,呼吸停止,昏迷不醒,面孔、舌头都已紫黑,心电图和验血报告显示心脏已有很严重的破坏。依主任的经验,比他轻微的梗塞都难以救活,因此示意患者家属要有心理准备。

我依例一面念佛一面插管急救。点滴药物已用,但血压完全量不到,患者仍昏迷,不能自己呼吸。

患者的妻子哀伤地说:“人家说天公疼憨人,天公怎么没疼我?医师,请您尽量救,即使救起来是植物人,我也愿意照顾他!”

我感觉她确有一种憨厚的诚恳,就劝她说:“人在大难之中,要发大愿、念佛,才能突破。”

她说:“大愿怎么发?”

我说:“凭您的虔诚自己发。”

她不假思索地说:“从现在起,我们夫妇长素念佛。他是老师,好起来能弘扬佛法。”

我给她和几个孩子一人一串念珠,说:“今夜在加护病房外,你们干着急也没用,不如安下焦急的心,一人念一万声阿弥陀佛,求佛加被。佛力不可思议。为他念佛,假如他寿命已终,也可往生极乐。”

那夜,我们三位医师望着心电图监视器调整药物,从晚上七八点到凌晨三点多。一位医师感叹说:“我们三人守了一夜,只守了一个血压量不到的人!”

然而,到了四五点,病人的血压奇迹般地回升了,人也渐渐清醒。我赶紧打开加护病房门告诉他的家人。门一开,全家一排人念佛,至诚恳切的面孔令我感动得含泪。

他醒来后,还足足三天须依靠呼吸机才能呼吸,但他却能念佛。他除了心肌梗塞,还有不轻的肺结核,然而,他竟活生生走路出院了!

每一位医师看了心电图、验血报告,再看看他的恢复,都觉得不可思议。(郭惠珍医师讲述)

七、安心念佛

有人误解:“念佛只为往生,若想消业障、求智慧、愈疾病、解灾难,还要靠别的法门。”

岂不知,六字名号含具阿弥陀佛因地所修的无上功德,若想灭罪增福,一切无过于称名念佛。所谓:

念佛一声,罪灭河沙;

礼佛一拜,福增无量。

念佛的利益不可称计,总之:身有佛光,心多欢喜;转恶成善,至德具足;知恩报恩,常行大悲;诸佛称赞,菩萨围绕;善神守护,众生敬畏;灭罪消业,重障转轻;化解冤业,离诸灾厄;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辅助医药,增福延寿;益智开慧,身心如意;现世安稳,临终往生。

念佛人被诸佛菩萨层层围绕,因而能逢凶化吉。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冥冥中受佛护持而未能觉察。

一句佛号,成佛有余,何况世间福乐?因此,凡求子嗣、延寿命、愈疾病、解灾难、取功名、安家宅、谋职业、益资财、度怨亲、荐先亡,皆可以念佛为之,不需夹杂其他行法。

印光大师说:“须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如长寿无病、家门清泰、子孙发达、诸缘如意、万事吉祥等。若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所得世间福报反为下劣。而心不专一,往生便难决定矣。”

称名念佛是佛法当中最不拘形式的法门,一切条件下皆可修习。养成习惯,想起来就念,念念相续(若事务繁忙,不得不处理,处理完再念佛,此亦名为“相续”),行住坐卧口不离佛。不能大声就小声,不能出声就默念。心知:弥陀本愿,真实不虚,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初念的人不免忘失,感觉心中没有着落,可在日常行住坐卧念佛的同时,自定早晚功课(以下仅供参考):

(一)每日早晚梳洗完毕,燃香,顶礼佛像。(若受条件限制,简单地向西合掌鞠躬也可)

(二)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随即念诵南无阿弥陀佛,或万声,或千声,或百声,或一炷香,或十口气(一句顶一句,以气为度,尽十口气而念)。姿势或行、或跪、或坐、或立皆可。

(三)顶礼而退。(或合掌鞠躬而退)

如果感觉过于简单,可在念佛前加念《阿弥陀经》一卷或《赞佛偈》一遍:

弥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

六方如来舒舌证,专称名号至西方。

到彼华开闻妙法,十地愿行自然彰。

末后可加念《回向偈》一遍:

愿以此功德,

平等施一切。

同发菩提心,

往生安乐国。

罗佛恩居士,成都人,今年27岁,2001年9月远渡重洋,到南非的约翰内斯堡打工。

离家时,信佛的母亲给了他一张阿弥陀佛的小佛卡,千叮咛万嘱咐要他出门时一定随身携带,回来时再恭敬地摆在桌上。这样,老人家每天念佛时,即使孩子身在天涯海角,都会有所感应,都能得到阿弥陀佛的护佑……

就为了慈母的爱心,以前从不信佛的罗居士把佛卡放进随身携带的皮夹里,每晚回到宿舍就把皮夹张开立着,放在睡觉时头顶的木箱上。每当他打开皮夹,都会依母亲所教,对着佛像恭恭敬敬念三声南无阿弥陀佛。

那年的12月25日,适逢耶诞假期,大伙儿起哄要去旅游。罗居士心想:总不能将来回乡时说起南非,居然什么地方都没去过。也就跟着去了。于是,一部8人座的厢型车,硬生生挤进15个人,在高速路上飞驰。

然而,就在一个大下坡路段,正听着前座兴奋地喊着车速“170、180、200、205……”,刹那间乐极生悲,失控的车子像个铁桶一样,死命往前翻滚了两三百公尺……,全车15个人,除了罗居士奇迹般逃过一劫,其余14个人无一生还。

事后他回忆当时的情景:“一切发生得太快,就像小时候用棉线绑着石头在头顶上呼呼地转,一圈又一圈,越转越快,突然间线断了,石头飞得不知去向,脑 子里一片空白。只记得意识到危险的那一瞬间,仿佛喊了一声‘妈呀!’这时候,一道金光出现,自己完全被金光包住,人好像没有任何重量,也没有任何恐 惧……”

论当时车祸的严重性,理应全部罹难,无一幸免,何以罗居士独免死难,且身无重伤?大家议论纷纷,都认为是他身上所带的阿弥陀佛佛光摄护,也是他对母有孝、对佛有敬。一时间,好多南非的华人都在找佛卡,想带在身上蒙佛护佑,出入平安。

现在,笃信佛教的罗居士有空总会到南非中国佛寺去当义工。每次见到华人,他总是双手递上一张佛卡,不断重复着他亲身经历的大难不死的故事。

八、时不我待

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想法:我现在没空,等退休以后再念佛吧。

应知,念佛并不一定要闭门静修,重点在于心态的转变。因此,一切时处皆可为之,不拘环境,不拘形式,不妨碍任何事情。

再者,我们在世间所从事的一切活动,最终所求的,无不是一个目的,那就是离苦得乐。然而,我们摆脱痛苦了吗?我们的快乐能持久吗?

万事万物虚幻多变的本质,使我们无法在世间找到永恒的快乐。

无常的讯息也应令我们惊觉:生命在呼吸间,一旦业障现前,我们将失去这既得人身又遇佛法的无上稀有的机会,那无疑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佛法的存在,并不在于改变我们的信仰,而是向我们指出通往真实、快乐与安详之路,惠予我们真实的利益。

念佛人身体力行佛陀的教诲,能够化苦恼为快乐,化束缚为解脱,体验从未有过的清凉感觉。

所以,每一位念佛人对佛法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而且对自己以前的行为无不深具悔意:“如果早一天接受佛法,这一生能避免多少错误啊!”

尚未实践佛法的人,不妨借自己几天时间,体会一下另一种人生观、价值观,感受一下念佛的心情,不久你就会面貌一新。

黄打铁是宋朝潭州人,打铁为生,每打铁时,念佛不绝于口。

妻曰:“打铁本辛苦,再加念佛,岂不更苦?”

黄答:“此法极好,往日炉边觉火热,念佛则不热;打铁觉臂酸,念佛则不酸。”

一日无疾,托邻人写颂云:

叮叮当当,久炼成钢。

太平将近,我往西方。

执锤立化,面不改容,异香芬郁,天乐鸣空,众所共闻。其颂盛传于湖南,人多念佛。

按:

别无他能,只是念佛,一锤一佛,念佛不辍。

留偈立化,面不改容,异香芬郁,天乐鸣空。

念佛作务,两不相妨,士农工商,皆可模仿。

但愿如是,依样行持,寻奇觅巧,将成虚度。

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这个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投诉举报|客服微信号:ppm0536|今潍网-潍坊论坛 ( 鲁ICP备14032312号 )

GMT+8, 2025-2-1 14:40 , Processed in 0.11041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