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搜索
查看: 5291|回复: 0

写潍县乐道院的散文

[复制链接]

699

主题

342

回帖

1万

积分

高一

wfits币
440 个
注册时间
2011-9-2
UID
66296
 楼主| 发表于 2021-2-6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乐呵 于 2021-2-6 19:08 编辑

                                                                                                                          
                                                                                                    一   )                                                                                                                                         

                                                            潍县解放见闻







       潍县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极度腐败,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人们十分关注时局动荡,谈论的话题多是国共胜败问题,1946年春季(我10岁),小姨问我“八路”什么时候来?我说再有两年就来了,还真叫我懵对了,八路军1948年4月28日解放了潍县城。
        解放前民众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痛恨国民党当局的腐败无能,另一方面在国民党“八路红鼻子绿眼”、“共产共妻”的反宣传下,对共产党还有些恐惧心理,那时人们要谈论“八路”时,只要暗暗地伸出大拇指和食指都能心领神会。解放前夕,我在乐道院“广文附小”上学,各个班级的小学生都要组成“三人连坐”,如有一人“通共”,则三人同罪,学生、老师、校长都要参加“连坐”。1947年春季,国民党昌潍专署专员张天佐到我们学校“训话”,张天佐中等身材,身穿呢子大衣,头戴礼帽,十分威严,全校师生列队站在操场上整整一个上午,他说,我们的“工事”十分坚固,“八路”不来三十万大军是打不开潍县城的,大家尽管放心。他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潍城解放时自己会抛尸乐道院外。1948年3月底八路军开始攻城,部队为了防空昼伏夜出(夜间作战),晚上我们都在乐道院“十字楼”底锅炉房里躲避炮弹,一天晚上来了两个“八路”,他们身穿不合体的土黄色粗布军装,背着“匣子枪”,看来是当官的,一个笑着说,你们不要害怕,很快就解放了,你看你们住着这屋摞屋,墙上还淌水多好,大家都笑了,他又说,我是土八路啊。
       4月28日潍县全城解放,解放后第三天父亲领我到城里去“观光”,只见从乐道院到东关的野外,到处是国民党兵的尸体,人们正在用粗铁丝做成的圈套,扣住死人的脖颈拖到一起准备拉走。走到城墙前,看到护城河里全是死人,城里也是遍地国民党死兵,钻过城门洞子时就踩着尸体走过,腐臭味很大,戴着厚口罩还直想吐。地面上到处都有丢弃的子弹、手榴弹和破枪支,我拣了一些子弹父亲不让要。在城外一个四岁的小男孩,把一个手榴弹扔进了大水湾里,炸起的泥水溅了我们一身,小孩还哈哈大笑呢!路上碰到了我同桌的十八岁的男同学,我们俩是“连保连坐”的,现在他穿上军装了,他说他是地下交通员,怪不得他十八岁了才上四年级而且还经常“逃学”呢。在白浪河边的运动场上(现在的风筝广场),许多人在围观一架小飞机,飞机螺旋槳是木质的,机身是钢管和帆布的,这架飞机只能载三、四个人,据说是解放前一天,外国人和国民党官员争着上飞机逃走时,因超载起飞撞上了柳树而坠毁的。在这里还听说解放前几天国民党因战事告急,蒋介石坐飞机在潍县城上空转了好几天呢,那飞机飞得很慢,声音低沉,象是在哀鸣,这架飞机我也看见过好几次,是架运输机,成半天的在潍城周围上空盘旋,声音确实象哀鸣,母亲说象吊丧一样。
       解放后好长一段时间里,因玩弄弹药被炸伤的人很多,好多人(多是少年儿童)被炸掉了手指,我曾在医院门诊部见到一个年轻男子,被雷管炸得眼球垂在眼外面10多公分长,庝得哭声震天,十分可怜!一次我在虞河里摸上了一个炮弹来,被“上虞河”的几个孩子抢走了,后听说有两个孩子因拆卸炮弹被炸死,还有一个卖葱的老汉也被炸飞了,听了十分后怕,不说这些恐怖的事了。
       解放后新政府带领潍坊人民很快改变了城市面貌,改善了人民生活,过上了幸福日子。解放已经六十多年了,解放时人们敲锣打鼓,唱歌跳舞欢庆解放的场景还记忆犹新呢!
                                                                                                                                                                                                                         潘理达
                                                                                                                                                                                                         坊子新区双羊新城65号楼3单元101室
                                                                                                                                                                                                                    电话7606921





                                                    (二)
                                                                                      潍县乐道院里的老建筑

          一百三十多年前,北美长老会牧师狄乐播受命来潍县建立了教会、学校和医院,命名为“乐道院”。“乐道院”建在潍县城东南约六华里处,当时人们惯称“洋楼”。
        四、五十年代以前从远处眺望“乐道院”,那里有潍县最高建筑广文中学的“大钟楼”、教会的“大教堂”和医院的“十字楼”,鲜艳的红色瓦房,掩映在翠绿的参天大树中,景色十分可观。“乐道院”地处美丽的虞河南岸,周围设有高大的围墙,正门(北门)是两扇黑漆大门,门楼正上方贴有“乐道院”三个大字的横匾,门两旁各有一座半米多高的青石墩,人们喜欢坐在上面休闲纳凉,此门已于上世纪中期垒墙封闭,医院、学校等单位都各自改走南门了。
       进入正门有一条通往学校和教会的马路,马路两旁生长着高大的白杨树,往前走是两层高的“道学楼”,这里是教会讲道的地方,在这里会经常听到祈祷声和赞美歌声,解放后由医院作为眼科楼使用,是当时医院门诊的一部分。右面(西)石坝上面靠北院墙建有一座圆棱形大教堂,它是西洋式建筑,白墙红瓦,园形琉璃窗子,八角尖顶,既华丽又庄重,建造别具一格。教堂经常有聚会活动和礼拜,教堂顶上时常有大群大群地斑鸠、鸽子“呼啦呼啦”地飞来飞去,有时成片的落在楼顶上“咕咕”叫,人们天天浸沉在它悦耳地“歌声”。教堂周围的大柏树林里每天傍晚都有无数飞鸟夜宿,嘻闹欢叫,很惹人喜欢,教堂已于六十年代末文革中被拆除。
        南面就是广文中学,学校高大的“钟楼”上,悦耳的钟声“嗡嗡”地响彻潍县城区,它是学校师生起居作息的号令,同时也给四周数公里内的人们播报着钟点,它的声音十分温馨与亲切,钟楼的顶部已于七十年代拆掉。“乐道院”最 东面是乐道院楼,因楼体呈十字形,因此也叫做“十字楼”,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洋楼”,楼体为青砖红瓦,建造十分气派,这里是各科病人住院的地方,是昌潍地区医疗水平最高的医院,“十字楼”现在还保存完好。
        经过多年的变迁,“乐道院”原来的“芳容”基本无存,后来的人们了解的就少了,我在“乐道院”长大,了解的也多一点,为此,特试着写出从前“乐道院”的几处老建筑,帮大家了解那段悠久的历史,这些建院时的老建筑,都很有意义。
                                                                                                                                                          潘理达


  •                                                                               
          
       
                            (三)
         



                                          潍县乐道院今昔

      
                            

                              


             一百三十多年前,北美长老会牧师狄乐播受命来潍县建立了教会、学校和医院,命名为“乐道院”。“乐道院”建在潍县城东南约六华里路处,当时人们惯称“洋楼”。

            四、五十年代以前从远处眺望“乐道院”,那里有潍县最高建筑广文中学的“大钟楼”、教会的“大教堂”和医院的“十字楼”,鲜艳的红色瓦房,掩映在翠绿的参天大树中,景色十分可观。“乐道院”地处美丽的虞河南沿,周围设有高大的围墙,有两个大门,正门(北大门)和医院北门,各有老者看守,正门是个黑漆大门,门楼正面贴制有“乐道院”三个大字的横匾,门两旁各有一座半米多高的青石墩,人们喜欢坐在上面休闲纳凉。进入正门有一条通往学校和教会的马路,马路两旁生长着高大的白杨树,路的左面(东)是一个大厅房,四面玻璃窗,十分明亮,解放后是医院的门诊部.往前走是两层高的“道学楼”,这里是教会讲道的地方,在这里经常听到祈祷声和歌声,解放后医院作为眼科楼使用,是医院门诊的一部分。右面(西)石坝上面靠院墙是一座圆棱形大教堂,它是西洋式建筑,白墙红瓦,园形琉璃窗子,八角尖顶,既华丽又庄重,建造别具一格。教堂经常有聚会活动和礼拜,最有趣的是圣诞节时的盛况了,圣诞树、圣诞老人每次都引来许多小朋友,非常热闹。教堂顶上时常有大群大群地斑鸠、鸽子“呼啦呼啦”地飞来飞去,有时成片的落在楼顶上“咕咕”叫,人们天天浸沉在它悦耳地歌声中。教堂周围的大柏树林里每天傍晚都有无数飞鸟夜宿,嘻闹欢叫,很惹人喜欢,我小时候最爱跟小朋友在这里玩耍、弹蛋(玻璃球),因为这里地面平坦宽敞,有大树遮荫,小鸟啼叫,心情好,教堂已于七十年代初拆除,现在仍有照片可见。教堂附近(东南方)有狄乐播牧师的纪念碑一座,石碑坐落在铁栅栏的护围中。教堂西面是广文中学的篮球场,球场西北角围墙内有一个园形的“观星台”,可登高眺望院墙外风光。再往南走便是“圣经学院”和“灵修院”,这里是一片红瓦平房,设有“读经班”,经常听到里面传出读经声和歌声,曾有一位王重生牧师与一位张牧师主持,这里培养出了不少的教务人员。南面就是广文中学,从马路南头进入开放式宽大的东校门后,可见西面与北面各有一排西洋式建筑风格的二层教学楼,教室内不时传出读书声和歌声,课余时间校园里同学们作广播体操,追逐玩耍,十分活跃。教室的西面是学校的体育场,学校的体育活动开展得很好,一年数次的运动会最为壮观。最北边(后面)是一片学生平房宿舍区和教师宿舍区,房屋院落整齐清洁,整个校园内树木非常茂盛,空气十分清新。四、五十年代时校长是葛益斋、潘少萍等人,这个学校无论在学业还是文体活动方面,在昌潍地区都是名列前矛的,曾经培养出众多优秀学子。学校高大的“钟楼”上,悦耳的钟声“嗡嗡”地响彻潍县城,它是学校师生起居作息的“号令”,也给全城人播报着钟点,它的声音十分温馨与亲切,钟楼的顶部已于七十年代拆掉,“大钟”现放在“潍县集中营纪念馆”用作展览了。最南面便是环境幽雅的“南外国院子”,园内奇花异草,大树参天,十分清静,外人很少入内,鸟儿在一米多高的树杈上筑巢,这里有着异域美景,国外风情,很有身处青岛“八大关”的感觉。这里有数座青砖红瓦小洋楼,曾经住着美国人雷牧师、吴牧师和黄乐德牧师(乐道院长)等几位教职人员。不少外国人最后留在了中国,当时在院子的南端,可见不少他们的卧式墓碑。

           走进“乐道院”铁栅栏样医院北门,左边是医院“十子楼”,各科住院病人都在那里,那时人员少、设备差,医院用电由自己电机房磨,用的水是土自来水,要工人用压水井一下一下地把水压到“小水楼”上去,条件虽差,但医院的工作人员天天出出进进,忙忙碌碌为患者服务,还是很好地担负起了昌潍地区各县、区重病、大病的诊疗任务;医院还设有护士学校,培养出了大批合格的好护士。大门两边各有一排小平房,是医院职工居住的地方,我小时候曾跟父母住在这里,经常跟一些国内外小朋友一起玩耍。西面平房前面有一个黄色厅房,解放前曾是医院的门诊部,梅仁德院长常在那里上班,解放后改为总务处,以后被拆除。再往前走,上去台阶是数座西洋式小楼房,名为“专家楼”,张冠增、张斟滋、于岩竹、刘兰芳等多位知名专家都住过这里。医院东南角还有一个“小岗楼”,这是为护卫医院而建的,晚饭后人们喜欢到上面去浏览野外景色。

            乐道院外还有南、北乐道村,村里有不少人在医院工作,孩子们在广文中学和附小上学,人们都非常熟悉。“乐道院”外虞河北面不远处,是解放后建立的“昌潍医士学校”(现潍坊医学院),原来有一小木桥与医院相通,后来建起了虞河大桥使学院与医院连接在一起,十分方便了。

           虞河是一条很美丽的小河,水流清澈见底,鱼儿在水草间游来游去,在冲“乐道院”正门处建有一座漂亮的小石桥,人们站在桥上观赏游鱼,学生们三五成群说说笑笑来去如梭,游玩者倘佯其间幽闲自得。岸边垂柳成荫成行,游人们或拥坐树下乘凉细语,或甩竿垂钓,女孩们一面洗衣一面说笑,好个风光,好不惬意!

            经过几十年的变迁,“乐道院”原来的“芳容”基本无存,后来的人们了解的就少了,我在“乐道院”长大,对其有深厚的感情,了解的也多一点,为此,特试着写出从前“乐道院”的大体“模样”,帮大家回忆那段悠久的历史故事。


      
















                                                          (四)                                    童年在乐道院




           我1936年生于潍县乐道院医院,解放前人们惯称“洋楼”,我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乐道院由医院、学校、基督教会组成,医院是一所教会医院,即现在的潍坊市人民医院。抗日战争前医院院长是一位美国人姓巴的护士,由她全面管理医院工作,当时最有名的大夫也是美国人,中国人叫他梅三,日本人来后他们相继回国。当时我父亲负责药局工作,还兼任麻醉和放射科工作,因为那时人手很少,潍县解放时全院只有72名工作人员,当时胃大部切除术就算是大手术了,最大型的医疗设备是一台10毫安的X光机,那时的病房就是保留至今的医院东北角的十字形乐道院楼,各科病人都住在那里。门诊设在医院西北角一个不太大的厅房里,在那里我曾不止一次地见过霍乱、狂犬病、黑热病等许多病人,从小的耳濡目染使我后来走上了从医之路。当时医院的环境很幽静,鸟儿会在离地面两米多高的树杈上筑巢,也无人扑捉。晚饭后母亲常带我到医院北大门玩,灯光下时常有几只小刺猥出现,牠们不怕人,跟我们玩够了便各自慢慢离去,因为喜欢所以大家从来不伤害牠们。
           好景不长,不久(大约在1942年)大多数医护人员被日本人赶出了医院,我们全家搬到了潍县南关大街,靠父亲开小诊所度日,直至日本投降后才搬回医院。
           广文中学及广文附小都是教会学校,校长是寿光人黄乐德牧师,他也是乐道院院长。黄院长的儿子黄安慰是一名多才多艺的教务人员,善讲故事,很受人们爱戴。广文中学是潍坊二中的前身,培养了不少优秀学子,是一所口碑很好的中学。记忆特别深刻的广文中学钟楼上那口大钟,它那悦耳的嗡嗡声响彻潍县城,极具特色。,现已放在潍县集中营纪念馆陈列展出。还有上小学三年级时学校里发放救济物资,这是国际救济总署分配来的东西,小学生排队点名领取,当我跑过去接物品时被砸到在地,惹得大家捧腹大笑一场,抱着包裹到僻静处打开一看,竟是100多条十分精美的西服领带。还有一次抽签对号领物,每人一油筐旧皮鞋,多是一些女式高跟鞋,我和另一位同学还各分到一只一尺多长的男式大皮鞋,因这刚好是同一双鞋,我们俩互不相让,谁也不舍得把自己的一只送给对方,后来听说他那一只放在虞河里漂走了,我那一只也扔掉了。
           基督教会设有圣经学院和识字班等单位,有美国人狄乐播牧师和黄乐德牧师及一批传教士传道布教。使我记忆尤深的是被称作“南外国园子”的院落,里面住着美国牧师,每家住一座小楼,环境十分幽静,外人很少入内。不少外国人最后留在了中国,在“南外国园子”可见到不少他们的卧式墓碑。还有座落在乐道院北门西侧的那座大教堂,它的建筑别具一格,既华丽又庄重,每年的圣诞节这里都有盛大的聚会,讲圣经,唱诗篇,讲故事,有很漂亮的圣诞树和由小朋友化妆的圣诞老人,到会每人还会分到一包糖果,来的小朋友特别多。晚间大家一起在外面玩,有的外国人还爬上楼顶高唱英文赞美诗。平时晚上我一个人是不敢到院子里去的,十分害怕黑影,但在圣诞夜却是一点也不害怕,直玩到深夜才肯回家,十分开心。时过境迁,大教堂虽早已被拆除,但使人欣慰的是还有照片可见。
           乐道院是世界闻名的潍县集中营的所在地,数千名外国侨民在这里受尽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百般凌辱和奴役,日本投降时,我曾在乐道院北门外亲历各国侨民得知获得自由时那欢呼跳跃,万分激动的感人场面。还有外国人用白布铺在广场上作成大十字,引导自己飞机前来空投物资的壮观。还见到一些外国人与我们的风俗习惯大不相同,他们晚辈可以直呼自己长辈的名字,不分男女老幼一起在虞河里裸泳等新奇的事。解放前夕外国人都纷纷回国,不少人已在中国住了大半辈子了,他们恋恋不舍地含泪而去。
           潍县解放时,我和广文附小的同学们一起传唱着‘你是灯塔’、‘解放区的天’、‘咱们工人有力量’、‘跟共产党走’等革命歌曲,戴着大红花,拿着红绸子扭秧歌欢庆解放的情景,更是我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
                                                                                           (五)
                    入侵潍县城的日本人

       我记事挺早,大约在五岁时(1941年),母亲领着我在“乐道院”里玩,有人对我母亲说日本鬼子就要来了,人们都很惊慌的样子,第二年我们中国人就被日本赶出了乐道院。
       我们一家三口搬到了潍县南关大街住,一次邻居带我去“潍县大同电影院”看电影《西游记》(就在现在潍坊百货大楼处),正遇上一些日本人也在看电影,一个日本兵便抱起我来对我说:“你的大大的好”,还给我糖吃,他虽然是很和气的样子,我却十分害怕,后来听大人说日本兵可能是想他的儿子了,还说他们最凶恶的时候是在战场上和扫荡中。
       后来我在南关小学上学了,当时语文课本有两种,一种是“国语本”,一种是“日语本”,上课时老师给我们讲“国语本”,如有日本人来了,便马上换“日语本”,还要大声喊“阿、一、五、哎、澳”应付日本人,为此老师要我们予先进行了好多次“换书”演练,日本人挎着东洋大刀来了十分恐怖,必须认真对待。我们买文具要到“南坝崖”(现在潍坊百货大楼东面白浪河边)日本人开的文具店去,门口蹲着日本大狼狗看门,十分吓人,进门后喊一声日本娘们便从楼上下来,她们都会说中国话,虽然害怕,但买到一些日本文具还是挺有趣的。
       那时走在大街上,时常见到一些日本大兵排着纵队,打着“膏药旗,戴着忽闪着两个大耳朵的布帽子,迈着方步走过,他们气势汹汹地样子就像在电影里看到的完全一样。还有最难看的是一个日本军官挎着东洋大刀,骑着高头大马前面跑,马屁股后面紧跟着一个骑日本小自行车,身背“邮差帆布包”的中国人,人们称这人是汉奸翻译,我心想原来汉奸是这个样子啊,简直是一个拣马粪的!
       有一次我和同学出去玩,见到有日本人进了天主教堂(在今潍坊百货大楼东南方斜对面),我们在好奇心驱使下也跟了进去,没见到人,我们便偷摘“臭桔”玩,突然有神父出来了,吓得我们拔腿就跑,回家后发现我手心里扎上了一根大黑刺,忙向外拔,黑刺被折断,留下了一小截在手里,至今还能看到断刺的青印呢。
       日本投降时,我们到日本小学去(在今南关大街东面附近),见到日本人正在忙乱地准备撤离回国,许多南关街居民去抢他们的面粉、家具、“榻榻米”等物,我们在暗处用弹弓打中了日本校长女儿的头部,她哭着去告诉父亲,我们偷偷在笑,实在开心极了。
       日本投降后我家搬回了乐道院医院(今潍坊市人民医院),刚开始回来的人还不多,有好多空房子(小平房),我一个人跑到闲房子里去拣拾外国人丢下的儿童玩具等物件,那时我占着十多间空房子,放着我的许多“战利品”,实在太好玩了。
       这些七十多年前的趣事,都还历历在目,回忆起来还真是挺有意思。







                                                                                                                                                          

         (  六)
                                        日本投降见闻

       二战爆发后,驻华日军把分散在华北的英、美侨民及教会神职人员,集中囚禁在潍县城东乐道院中,成为中外闻名的华北唯一外侨集中营,这里有围墙、电网、岗哨,戒备森严,外侨完全失去人身自由,在刺刀威逼下做着苦力,侨民们为了改善恶劣的饮食,取得日方的同意后,在电网边用有限的衣物与中国人交换食品和蔬菜,据说用两个西红柿便可以换一件挺好的衣服,一斤白糖可换回一块大地毯呢!记得在1945年8月的一天,母亲为我准备了四个大西红柿,让我跟同学一起去乐道院同外国人交换衣物,当时我才8岁,从南关走到那里已是气喘嘘嘘,只见许多外国人蹲在电网边,摆着一些衣物傢具等日用品,正在与中国人交换着食物,突然轰隆一声巨响飞来了8架飞机,当飞机俯冲下来时,连驾驶员的面目都看得清清楚楚,顿时飞机底部两扇铁门大开,铺天盖地的空投下来许多食品和衣物,同时还投下了许多名美国士兵,一时间五颜六色的降落伞满天飞,有的高挂在树枝上,有的落到了河里,还有的随风飘到了五六里以外去的,这时被困在乐道院里的外国人高叫着蜂拥而出,许多人将士兵抬起来高高抛起,欢笑跳跃着祝贺胜利;有的忙着往院子里搬运食品箱,一些中国少年也帮着搬起来,出来时都拿着奖励的美国食品。但站岗的日本兵没弄清是怎么回事,气势汹汹地阻止人们的行动,当被高兴得发疯的侨民们,告诉他们日本已宣布无条件投降时,一个个目瞪口呆,俯首贴耳了。在这大快人心的时刻,我们拿的柿子也不知哪里去了,东西没有换到,拣了几盒美国大火柴便相约往回走。在回家的路上又出现了一架飞机,远远看去像是投下来许多砖块样的东西,我们吓得拼命的跑,突然一声响,一大捆重重的传单落在了我的面前,这是中、美、英、俄四大列强国为日本投降发的号外,我们拣了一些拿回家,到家才发现赤着双脚,鞋都跑掉了,邻居们围着我索要传单,人们群情激昂,奔走相告抗战胜利的喜讯。























                        (七)
              潍县乐道院里的寿光人



  •                                                                        
  •      潍县解放前后,乐道院里的寿光人特别多,直至如今乐道院里的寿光人仍然不少,记得潍县解放前后,乐道院教会里面的负责人便是寿光人黄乐德牧师,他体态较胖,说话十分诙谐,他的儿子黄安慰也是一名优秀的教务人员,他多才多艺,善讲故事,深受人们爱戴。记得当时的中国牧师还有王重生、赵介辰等,在“圣经学院”里还有教友张乐真女士、何兰芬女士和青年教工朱至宗大哥,他(她)们也都是寿光人,记忆特别深的是朱至宗会做非常漂亮的皮鞋。
            广文中学(潍坊二中的前身)的校长 是黄乐德牧师兼任,教牧人员还有桑家训长老,体育老师董漾东等人都是寿光人。说到董老师要引出一段笑谈,体育课上,董老师每次喊操1-2-3-时,队伍都要嘻里哗啦乱步,引起一阵哄笑,因此学生们偷偷叫董老师“乱步老师”。解放前后,广文中学的学生大都是寿光人,据说在一个班级里的寿光学生大约能占五成左右,可见寿光人对教育的重视,充分体现寿光人的文化素养是源远流长的。还有记忆很深的是解放后,潍坊男子中长跑冠军也是广文中学的寿光学生,名字叫李冠三。
            在医院里的寿光人就更多了,解放前的院长张冠增,解放后的张斟滋院长以及八、九十年代的张振兴院长都是寿光人,张冠增院长在潍县解放时,在协调国共两军,免遭战争破坏,保护医院方面做了大量细致地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张斟滋与张振兴院长,在对解放后医院恢复和近些年来的医院建设方面都贡献很大。记得解放初期医院里外科的张兰坡医师,内科的张君绍医师,眼科的董建春医师,他们医术都很高超,很受人们尊敬和爱戴,董建春医师还在,但退休后已患病多年,不能自理。还有医院的黄凤云护士,她是黄乐德院长的女儿;工人叔叔有赵元明、孙文明等,他们都很勤劳,肯帮助人,由于肯学上进,他们后来都师从医道,孙文明成了一名全科医生,赵元明从事临床检验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检验师,他很聪明能干,是科里的主力,多面手,他还是医院男子排球队的主力队员。还有医院的院长助理赵元凯,总务主管董民全,总会计位子玉也都是寿光人。潍县解放前后医院里只有七十名左右职工,寿光人约占五成以上,直至如今,医院里的寿光人仍然不少。上面提到的这些寿光人大多已离世,但仍然就像在眼前,记在心中。
           最近在网上结识了一位同龄的寿光朋友,名字叫张文仲,他的父亲是张兰坡医师,在乐道院时是我家的前邻,由于同住时间不长,因此以前不相识,深感遗憾。据张文仲回忆:乐道院里的寿光人特别多,寿光人中的公孙人最多,有:张冠增、张斟滋、张君绍、张兰坡、张成义、张义武、张畔勤、张宏志、刘廷坡、赵元明、赵元凯、刘畔池等。张文仲说:"那时我们村戏说洋楼医院是公孙人的医院。"情况确实如此。
          由于当时自己年龄小,认识人少,了解的也少,所介绍情况恐多有遗漏,在名字的记忆上有的可能只有音准而并非本字,也不便查证,敬请谅解。
                                                                                                                                                                               潘理达
  •   

                 (  八)
                  钟楼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潍县广文中学
       
      一百三十多年前,北美长老会牧师狄乐播受命来潍县建立了教会、学校和医院,命名为“乐道院”。“乐道院”建在潍县城东南约六华里路处,当时人们惯称“洋楼”。
      四、五十年代以前从远处眺望“乐道院”,那里有潍县最高建筑广文中学的“大钟楼”、教会的“大教堂”和医院的“十字楼”,鲜艳的红色瓦房,掩映在翠绿的参天大树中,景色十分可观。“乐道院”地处美丽的虞河南沿,周围设有高大的围墙,有两个大门,正门(北大门)和医院北门,正门是个黑漆大门,门楼正面贴制有“乐道院”三个大字的横匾,门两旁各有一座半米多高的青石墩,人们喜欢坐在上面休闲纳凉。
      进入正门有一条通往学校和教会的马路,马路两旁生长着高大的白杨树,马路的南头,西面就是广文中学,进入开放式宽大的校门后,可见西面与北面各有一排西洋式建筑风格的二层教学楼,教室内不时传出读书声和歌声,课余时间校园里同学们作广播体操,追逐玩耍,十分活跃。教室的西面是学校的体育场,学校的体育活动开展得很好,一年数次的运动会最为壮观。最北边(后面)是一片学生平房宿舍区和教师宿舍区,房屋院落整齐清洁,整个校园内树木非常茂盛,空气十分清新。四、五十年代时校长是葛益斋、潘少萍等人,这个学校无论在学业还是文体活动方面,在昌潍地区都是名列前矛的,曾经培养出众多优秀学子。
      学校高大的“钟楼”上,悦耳的钟声“嗡嗡”地响彻潍县城,它是学校师生起居作息的“号令”,也给全城人播报着钟点,它的声音十分温馨与亲切。钟楼的顶部已于七十年代拆掉,“大钟”样品现放在“潍县集中营纪念馆”用作展览了。
      最南面便是环境幽雅的“南外国园子”,园内奇花异草,大树参天,十分清静,外人很少入内,鸟儿在一米多高的树杈上筑巢。这里有着异域美景,国外风情,很有身处青岛“八大关”的感觉。这里有数座青砖红瓦小洋楼,曾经住着美国人雷牧师、吴牧师和黄乐德牧师(乐道院长)等几位教职人员。不少外国人最后留在了中国,当时在院子的南端,可见不少他们的卧式墓碑。
      经过几十年的变迁,“乐道院”原来的“芳容”基本无存,后来的人们了解的就少了,我在“乐道院”长大,在广文上学,对其有深厚的感情,了解的也多一点,为此,特试着写出从前乐道院广文中学的大体“模样”,帮大家回忆那段悠久的历史。
                                潘理达
                         坊子新区双羊新城65号楼3单元101室












                                          
  •                                                                                                                                                                                                                                               




                                                                                                                          ( 九)
    怀念进修的日子



       在我的出生地潍坊市人民医院进修,到现在已经整整30年了,那是1981至1982两年间,我在该院检验科进修细胞学和微生物学检验,各位老师都给予我热情地指导和帮助,至今不能忘怀!
       施铁夫主任1950年就从南京市来到了山东,先在益都中心医院工作了近7年后,于1957年来到当时的昌潍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施主任外文水平和专业理论水平高,业务精通,技术全面,无论科内哪一个实验室遇到疑难问题,他都能及时予以解决。他在技术方面造诣很深,记得有时送验的尿常规标本,一定要施主任亲自检验,因为只有他能辨认出尿中脱落细胞来自哪里,是哪一层脱落的细胞,以便确定病变部位。有一次泌尿外科就是根据施主任的报告结果,在一位患者病变部位取出近1000毫升脓液,患者才得以康复。施主任对细胞学检验特别精通,他每天能看完三、四十份骨髓片标本,并作出准确诊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常见血液病标本片,只看一、二个视野便可下诊断,工作效率高的惊人!在我进修期间,施主任手把手地教,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他习惯一面看片一面讲解,他的话在书本里是找不到的,我们都是随时作记录,学员们开玩笑地说这是“施铁夫语录”。我曾问他怎么不总结一下写本书时,他说整天忙于工作,没有收集起资料来,书是写不成了,只好带着遗憾见马克思去了!施主任看起来很严肃,但人很活跃,很平易近人,看他长得像日本人,我们叫他:“岡村大队长”,他一面大笑,一面说:嘿,你的什么的干活!惹得大家一阵大笑。施主任是扬州人,说话吐字不太清晰,一位学员开玩笑说:哟,几岁了?还没学会说话啊!他便扬头大笑,气氛十分活跃。施主任虽已离开我们,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祝他老人家在天堂里永远快乐。
       段芳瑞主任是一位专业军人,他政治觉悟高,技术全面,工作魄力大,是不可多得的检验专家。我在进修微生物检验期间,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取得了很大进步,她那认真负责,精确细腻的工作使人佩服。她不但教给我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还辅导我细胞学方面的知识和检验技术,使我深深感动。
       陈岗老师也是一名转业军人,是检验科的中坚力量,他在繁忙的免疫学检验工作中,抽时间指导我细胞形态学并进行病历分析,使我难忘。
       进修期间检验科的老师们,都给予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通过这次进修,自己检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工作起来像长上了翅膀一样,十分有利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所取得的成绩首先归功于潍坊市人民医院检验科的各位老师们,我会铭记在心!
                                                                                    潘理达
















                  







































潘理达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3348814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投诉举报|客服微信号:ppm0536|今潍网-潍坊论坛 ( 鲁ICP备14032312号 )

GMT+8, 2024-11-24 14:06 , Processed in 0.07577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