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8-14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活地图 于 2009-8-14 11:12 编辑
7# 活地图
光绪二年(1876年)四月,先后设粥厂十八处,丁善宝一家董理三处,出粮出人以救灾民。据《潍县志稿・人物・文学》载,丁善宝祖克成,父廷珍皆以善行敕建乐善好施坊。咸丰壬子(1852年),善宝输巨款以助军饷,赏内阁中书。光绪二年出粟煮粥活万余家。
(六)丁善宝遗嘱丁毓庚捐钱两万缗以为诸生入学费。丁毓庚设义塾三处,教育丁氏及异姓学童。丁毓庚购义田埋葬德人修铁路掘出的柩棺尸骨。丁毓庚与子丁叔言、丁锡田创办继志、益群、智群三所新学校。
人神物丰
(一)丁氏世家迁潍―世祖为丁山,明朝初年迁潍不久,其家门出了不少读书人,乾隆《潍县志》科贡表中,所列丁氏人物不少,但功名均不甚显著,至十二世丁庸行兄弟五人,子孙繁衍。而由丁庸行在县城经商发家始,丁氏世家,日见昌盛,丁庸行独生子丁克成,字泽远,捐都察院督事,善于经营,富甲一方,且乐善好施,敕建乐善好施坊。
丁克成四子廷模、廷选、廷举、廷珍,其中廷模进士、兄弟四人最能经营,通过发放“帖子钱”而致大富贵,四人分家是潍县丁四宅之由来。他们子侄多读史书,但因于家资富足,致力于科举者少,故在外做官者亦少,这是丁氏世家较之潍上其他世家的一大特点。子侄为官者清廉,居家者善经营,好施舍,均有善行,为乡里所推重。
丁廷珍三子善宝、善庆、善长,三人均擅长诗文书画。他们兄弟分家,丁善宝居长仍称四宅,善庆、善长则依次为五、六宅,这又是丁氏六宅的由来。尤以长子丁善宝为最出色。丁善宝,字黻臣,号六斋,其博览群书,行游天下。眼界开阔,善于为文交友,并广施善行,承前启后,遵父祖之训,肇子孙之贤,是丁氏世家发展史上一位典型人物。其有诗句曰:“不惜金钱倡大义。”应是其一生之写照,潍县乡贤祠供奉其牌位。其除继承祖上遗风,修庙堂、建桥梁、固城池、救灾民、办学校、助军饷外,最大的贡献则在于购置叠石山馆、复园和建筑十笏园。十笏园之营建成功,其不啻在潍县,而且在中国南北方园林建筑发展史上占特殊地位。丁善宝广交天下文友,延揽知名学者在十笏园吟咏,自己著作十数种,建园垂训,明诫子孙读书善行,其居室为碧云斋,内为书画文玩,典籍几案,一派书香气氛。丁善宝夫人为陈官良之女,伯父陈官俊为工兵吏礼四部尚书。 |
|